APP下载

邓小平公平正义思想与全面深化改革

2014-09-09刘易思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邓小平共同富裕

刘易思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平正义”再次提出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和改革的攻坚期、克难期需要把握的重要核心。早在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就阐述了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公平正义理论、科学处理好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平正义;邓小平;改革;共同富裕

一、在改革中实现公平正义是邓小平的一贯立场主张

(一)、实现公平正义是邓小平推进改革的一大动因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早在邓小平推行改革的初期就意识到了“公平正义”是推进改革中不可缺少的因素。1978年邓小平提出首次提出了公平正义思想,这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区别的重要阐述。我们的社会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清洗后需要改革,邓小平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划清了传统道德价值观以及文化大革命残留思想所造成的混乱。针对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贫穷的社会主义”等道德观及其在现实中造成的巨大危害,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并不代表“贫穷”,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让人民脱离贫穷, 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富裕,人民的富裕幸福是社会主义许诺的, 是既符合历史规律,又合乎道德的, 更是政治稳定的基础。而“公平正义”正是“共同富裕”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

(二)、在改革的进程中邓小平公平正义思想日渐丰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过程中一直强调的是“共同富裕”而现实的因素让我们的国家不可能全部的地区和人民都同步发展。1985年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代表团时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通过先富的示范效应, 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向他们学习, 最终使全国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不搞两极分化,邓小平英明的看到了这点,也在此充分表现出了邓小平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先富帮后富, 先富带后富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手段, 也是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平的伟大创新和公平正义思想的日渐丰富。这种从实际出发, 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渐进模式, 实践证明是解决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有效思路。

(三)、邓小平晚年更加强调公平正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步入晚年的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加强调“公平正义”。他在“谈话”中强调“如果富的人愈来愈富,穷的人愈来愈穷,两级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级分化。”“所谓的两级分化就是出现新资产阶级”, 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就要走出“两级分化”的格局。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 而是富, 但这里的富是富人民并且是共同富裕。在这中间“公平正义”又一次成为了焦点。在邓小平晚年思想的基础下实践证明我们走的路并没有偏离。

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

(一)、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但是此时我们也要看到,在现有发展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富裕,社会上还存在不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权利意识都不断增强,社会不公的问题也反映的越来越强烈。邓小平晚年告诫我们“两极分化”的利害关系,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更多不公平出现,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社会和谐稳定也难以保持。

(二)、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

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其决定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阶段存在的贫富不均、社会不公现象,许多是现实的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需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把经济建设做的更加大,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又需要逐步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公平正义思想把经济建设的丰硕成果分好保证公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要建立起最能体现公平正义精神的分配方式,而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成果分配不均的问题,不能良好的分配好成果就会给改革带来很大的阻力。

(三)、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标准

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标准。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任务,充满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用公平正义来规范改革、衡量改革是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从这个原则出发,公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角度衡量公平正义的价值标准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标准,如果没有这个标准的存在不仅改革不能顺利推进,而且不管是人民的利益还是国家的利益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推进公平正义是人民和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三、邓小平公平正义思想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代价值

(一)、始终将公平正义放在改革顶层设计之中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公平正义”在改革的任何方面都起得到决定性的作用,早在邓小平时代就把“公平正义”放在了我国改革顶层设计之中,发展生产力就是“共同富裕”的基础,而“共同富裕”必须有“公平正义”的支撑,发展生产力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贯彻和落实的,这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早在1987年,邓小平在接见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时就指出“我们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样的顶层设计给使我们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不断的腾飞。现在我们在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必须坚持邓小平的思想方针,把“公平正义”放在顶层设计中,使我们的改革有方向,有着眼。

(二)、在实践探索中创新实现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

一个优秀的体制中必然有一套完整的机制。法律法规是一个国家必须存在的基本属性,也是“公平正义”在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水平上的一个标准。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就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不断增加和改进国家的法律条款的措施就是对“公平正义”的完美和诠释,因为法制和公平正义是相辅相成的,法律是保障公平正义能够实现的基本保证,公平正义又是法律所必要的客观条件。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的“公平正义”还没有完全的迸发出来,这证明了我国的法制还不够健全和完整,也提醒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而必须着眼于未来,有更大的战略观来辅助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理中走的更远,使我们的体制机制更加的完善。

(三)、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实现公平正义的文化氛围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为我国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恢复高考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对“公平正义”做出的最大贡献,“一要普及,而要提高,两者不能偏离”的思路是他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发掘出只有普及教育才能更好的实现“公平正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已经有了好的基础,全民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如前面所说的“我们的国家不可能全部的地区和人民都同步发展”,还有很可观的一部分地区在教育方面是欠缺的。留守儿童、城市农民工等这样的群体在改革的矛盾中就凸显了出来。没有文化何谈改革,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大部分好的文化,现在改革必须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文化氛围,让全民都参与进来,带动改革,发展社会。■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邓小平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