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014-09-09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1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濮阳457001)
在现代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其首要目的就是通过合法的途径使利润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是关键。作为一项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责任成本管理通过严格的责任成本预算和奖惩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广大员工的成本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成本管理素养,从而有利于企业减支增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责任成本管理概述
(一)责任成本管理的定义
作为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成本由成本中心控制,这就要求企业按成本开支的权力和责任并根据与企业的生产和组织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原则,来设置若干个成本责任中心,从而使各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在其管辖范围内真正负起责任。责任成本管理就是对各责任中心根据其责任范围,依据统一的编制办法编制责任预算,并采取合同的形式逐级进行承包的管理方法。责任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与人员管理合二为一,分清了各层利益群体的责任归属,通过严格考核与奖惩制度,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转换经营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这一结果与委托代理理论相一致。股东授予管理层股票期权之后,管理层为了提高公司业绩而使自身获得更多收益,会去投资一些高风险的项目,这样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为此,债权人势必会加强对公司的监督,限制管理层的投资决策,而管理层失去投资机会会对公司业绩带来负面影响。
(二)责任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比较
传统成本管理重视对事的管理,对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等各项支出进行预算,不仅管理事项繁琐,而且效率低下,无形之中提高了成本。而责任成本管理重视对人员的管理,按成本开支的权力和责任分成若干个成本责任中心,权责分明,并重视对人员的激励和引导,层层签订责任成本合同,把工程项目的每一项支出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提升了广大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性,促使员工积极探索新工艺、新方法,增效减耗,在增加个人收益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传统成本管理对各项支出的确定往往是凭借历年的经验,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很难进行调整;而责任成本管理依据科学合理的测算和分析,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例如责任成本管理一般会确定三个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以及投资中心,利用PDCA循环进行目标分解与落实,能够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责任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权责分明,促进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责任成本管理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直接发生成本和费用的各生产单位和业务部门,划分成若干个责任中心,然后根据各中心的责任范围,编制相应的责任预算,采取合同的形式逐级进行承包,并建立相应奖惩机制的管理方法。责任成本管理将每个责任中心的权责进行明确,效益的提高与自身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也即成本的增加将会使其自身的利益受损,因而,这种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研究新方法、新工艺等,优化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例如在工程建筑过程中,各责任中心的员工都会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资源,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从而节约成本。
(二)责任成本管理使企业成本控制更具可操作性
在成本预算的过程中,责任成本管理依据科学合理的测算和分析,使预算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责任成本管理实施过程中,首先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一个整体的目标成本;然后,根据权责分明的原则,采用顺推法等确定责任成本、编制责任预算,并将其层层分解到各责任控制中心,最终落实到每个员工;此外,还通过及时的反馈,对相应的责任预算和责任成本进行合理的调整;最后通过执行情况,根据约定好的奖惩机制进行处理。责任成本管理通过对成本目标的分解,并通过具体的执行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企业成本控制更具可操作性。
(三)合理的奖惩机制,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责任成本管理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建立目标责任成本指标体系为基础,其合理的奖惩机制,不仅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还可以做到权责分明,打破了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提高了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流程的优化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等,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责任成本管理的原则和基本程序
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责任成本管理在企业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基本的流程。
(一)实施责任成本管理的原则
1.总体性原则。责任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对各责任中心进行权责的划分,减少成本开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为了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应该科学地划分责任中心,合理地编制责任中心预算,明确规定各责任中心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使有关责任者了解其在实现总体目标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做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2.可控性原则。权责分明是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要特点。因而,为了将权责能够落实下去,防止“扯皮”等现象发生,必须突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独立性。这样就可以在责任成本管理过程中,使每个部门和责任者都具有明确的权、责范围,以使其能在自行调节和控制的情况下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3.及时性原则。及时性要求责任成本管理必须及时地反馈各责任中心在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等情况。通过对这些情况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对各部门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了解生产进度;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办法进行协商与解决,从而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例如,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到一线车间进行调研,了解各责任中心进展情况,并通过反馈及时、合理地调整计划。
4.经济性原则。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是责任成本管理的目的。而进行责任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如果这些费用过大,即使通过责任成本管理带来的收益也无法弥补,这样的做法就是不经济的。因而,在进行成本责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经济性的原则。
(二)责任成本管理的基本程序
1.确定企业的目标成本,为实行责任成本管理提供依据。目标成本是推行责任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应以市场预测确定的目标计划为依据,结合市场变化、上期成本水平和计划期的变化因素,通过预计销售收入减去目标利润得出。目标成本是自上而下的控制目标。
2.划小核算单位,建立各级责任成本中心。这是实行责任成本,完成成本目标的基础。划小核算单位,就是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在企业内部将生产单位和管理单位划分为若干个较小范围的核算单位。责任成本中心是根据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等划分的能够严格控制成本的部门,在被赋予了权利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因此,根据权责相适应的原则,在企业内部构建了上至领导层、车间科室,下至班组或个人等各级责任成本中心,责任成本管理和核算就有了对象,便可将各项经济责任加以指标化、数量化、具体化,同样也为责任成本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
3.确定责任成本,严格责任预算。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完成目标成本,企业必须在建立各级责任中心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经营总目标,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确定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做好责任预算工作,并以责定权,实行分级分权管理。这是企业推行责任成本管理的关键。确定责任成本,必须对以市场为导向制定的目标成本进行分解。企业可采取“倒推”的办法,将目标成本按厂内工序逆向逐步推算,分解落实到各级责任中心。通过严格的责任预算,落实各单位的责任,赋予相应的权力,有助于产品成本的逐项控制,即从材料采购、生产领用、消耗到产品入库及销售各环节,环环相扣,相互监督,达到节能降耗、挖潜增效、降低成本的目的。确定责任成本,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一方面可以将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有效地传递给生产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分散企业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明确的责任指标体系可以使各责任中心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可以防止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的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4.进行责任成本核算,编制责任成本报告。实施成本控制是责任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而进行责任成本核算,编制责任成本报告就是要通过核算与反馈系统对成本支出施加控制,从而有效地保证降低成本。责任成本核算就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按其责任归属将有关成本费用的明细项目中的可控部分进行归集和分配,填制成本计算单。此外,责任主体还应在核算责任成本的基础上编制简易的责任成本报告,作为业绩评价、考核的依据。责任成本报告也称业绩报告,其目的就是将责任中心的实际成本与限额比较,以判别成本控制业绩。编制责任成本报告,一方面可以形成一个正式的报告制度,使员工意识到其业绩将被衡量、报告和考核,促使其为达标、超标而努力;另一方面责任报告能有效地进行横向比较,有助于改进工作的方式,同时还可以为管理者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和实施奖惩提供依据,有助于成本的控制。
5.进行责任成本考核,奖惩分明。责任成本管理在确定总体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分解确定各责任人的责任成本,这样就使全体员工自身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的生产效率密切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行责任成本考核是责任成本管理的最后环节。通过责任成本考核,一方面可以分析责任成本管理的效果,如果与成本预算有偏差,可以找出偏离目标的原因,分清责任,及时采取纠正行动,收到降低成本的实效。此外,也可将好的经验进行推广,为下一期预算的编制提供参考资料。另一方面,考核的结果可以为奖惩机制提供依据,既要实行经济奖惩,又要采取成果评价、工作褒贬、职位升降等鞭策措施,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激励作用,从而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责任成本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责任成本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产品制造责任成本管理,轻视整体营运成本管理。例如,有些国有企业仅重视和产品生产相关成本的管理,轻视了对销售、采购、投资等产生的成本的管理。(2)成本控制的指标不够细化,制度执行过程中弹性空间大,导致责任成本考核模糊,奖罚不分明,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性不高。(3)成本预算僵化,及时性不足,未能根据市场的变化等及时调整预算,从而导致责任成本考核不科学、不合理。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在强化责任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企业费用的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的支出。通过做好日常支出的费用控制,销售费用的管理,严格实行费用开支的审批制度等方面加强对企业支出的管理。(2)强化生产过程的控制,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预算。这就要求对生产途中所涉及的成本理解透彻,按照生产组织模式来确定各个工序和各个生产工艺所需要的费用,并及时反馈进展情况,根据市场的变化相应调整预算。(3)加大对成本核算的监管力度,构建以责任成本控制为核心的核算体系。在确定责任成本后,各层执行人员就需要严格执行成本预算,企业要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监管力度,奖罚分明,从而达到减支增效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责任成本管理作为一项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以便最终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和引导企业健康运行的基本程序。此外,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责任成本管理还远远不够。需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先进技术进行创新,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管理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