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测度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2014-09-09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450015)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会计实证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对于完善会计准则的制订和执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越重要,由于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性,其就越有可能被盈余管理所利用。在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盈余管理测度方法的确立是影响实证研究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此,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方法和模型,但各种方法的合理性仍存在争议,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完美的盈余管理测度方法。本文欲对当前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测度方法做一归纳和比较,以便在以后的实证研究中更好的选择和完善,从而提高实证研究的质量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一、常用的盈余管理测度方法
盈余管理的测度方法和盈余管理的类型以及实施手段密切相关。目前学术界对于盈余管理的含义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但大都认为盈余管理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针对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研究人员现已提出的盈余管理测度方法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总体应计利润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和盈余频率分布法。
(一)总体应计利润模型
总体应计利润模型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测度和检验方法,并且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常用的总体应计利润模型主要包括:
1.Healy模型和DeAngelo模型。Healy作为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开拓者,他主要是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平均总应计利润来测度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Healy模型首先假设企业的盈余管理是任意会计期间都会发生的系统性行为;同时假设企业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产生是均衡的,若干期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遵循随机游走的特点,但从长期来看,操控性应计利润之和应为零。在这两个假设条件下,将过去几年总体应计利润取平均值并作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估计值,然后用被检验年度的总体应计利润减去该估计值,即得到本年度的操控性应计利润。Healy模型就是用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DeAngelo模型从本质上可以被看做是Healy模型的特例。与Healy模型不同的是,它假设被检验年度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和上一年的总体应计利润相关,因此,它是用上一年的总体应计利润作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估计值,然后用本年的总体应计利润减去该估计值的差额来测度企业被检验年度的盈余管理存在性和水平。
2.Jones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Jones首次考虑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对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他经过分析提出营业收入变动额和长期资产是影响应计利润的两个重要因素,即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是营业收入变动额和长期资产的函数。Jones模型通过控制企业的收入变化、长期资产来反映经济变动和企业特征对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以更准确地分离操控与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金额来测度企业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和程度。
修正的Jones模型,从狭义上讲,是Dechow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Jones模型忽视了企业管理当局可能利用应收账款来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操纵,从而达到操纵报告盈余的目的。因此,修正的Jones模型指出在估计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时,应该从主营业务收入中剔除应收账款的影响。从广义上讲,是所有对传统Jones模型改进的模型。比如,由DeFond和 Jiambalvo提出的截面Jones模型,由Dechow、Sloan和Sweeney提出的分行业Jones模型等。
(二)特定应计利润模型
和总体应计利润模型相比,特定应计利润模型不是利用总体应计项目,而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应计项目或者一组特定的应计项目来建立计量模型,以此来测度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这些特定应计项目在企业总应计中所占比重很大,预期管理人员的操纵会反映在这些特定的应计项目上。研究人员会凭借专业的会计知识和对行业特殊性的把握,较为全面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应计项目的影响因素,以更为精确地分离操控和非操控性应计,达到测度盈余管理行为的目的。
(三)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盈余管理研究领域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研究方向,它目前常用的测度方法类似于应计项目操控计量模型。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带来的收益,一部分来自于正常的经营决策,另一部分可能来自盈余管理目的的人为构建。当前模型构建的思路是先利用以前年度数据对当年正常经营活动状况进行估计再与实际值比较,原估计的经营活动正常损益水平与实际数据间的差额就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数额。比较典型的是Roychowdhury借用Dechow等人提出的应计模型推导出经营现金流量、酌量性费用和制造成本的正常预期水平,用实际偏离正常预期的异常经营现金流量、异常酌量性费用和异常制造成本去计量真实盈余管理水平。
(四)盈余频率分布法
盈余频率分布法最早是由Burgstahler和Dichev提出的,他们是通过研究管理后盈余的分布函数来测度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不需要区分充满噪音的操控和非操控性应计项目,它主要采用直方图和统计检验两种手段。管理当局为了达到特定盈余目标,在该盈余数字的狭小区间内盈利的分布会产生跳跃,低于该数字的观测数少于预期,而高于这个数字的观测数超过预期。这种方法首先假定未经管理的盈余大致呈正态分布或者密度函数是光滑的,如果管理后的盈余明显不符合这一形式,就说明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二、盈余管理测度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一)前提假设
总体应计利润模型和特定应计利润模型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基础之上,公司会计利润中的经营现金流量未被管理,而只有应计项目是被管理过的。原因是,由于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因此企业的会计利润就由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两部分构成,理论上盈余管理可以通过操控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两个途径来实现,但盈余管理研究者最初普遍认为现金流量的操纵成本过高,而会计准则赋予管理当局的选择判断空间使应计利润成为相对便利的操纵手段。但是,应计利润并非全部是盈余管理所致,两种应计利润模型就是要分离出企业管理当局操控的应计利润,以可操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水平。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是建立在近年来研究人员针对实际管理人员问卷调查时的发现,他们更倾向于采用较为隐蔽的真实活动操控来实现盈余管理目标。原因是,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以及应计项目具有回转特性,利用应计项目操控利润将会制约企业管理者进行持续盈余管理的能力,因此应计项目操控不再是盈余管理的首选方式,管理者更愿意通过操控企业的真实活动来管理盈余。
盈余频率分布法假设未经管理的盈余大致呈正态分布或者至少密度函数是光滑的,如果管理后的盈余明显不符合这一形式,就说明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原因是由于诸多噪音的存在,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准确地从总体应计利润中分离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因此该模型是通过观察盈余分布在阈值点左右的连续性,来直观判断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性。
(二)模型功效
总体应计利润模型在盈余管理研究中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并且不断发展出新的修正或扩展模型。它通过不断改进计量方式来更好地分离出受管理当局操控和其他客观因素影响的应计利润,提出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来测度盈余管理,为盈余管理能够得到实证检验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是,该模型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一方面,该模型并没有严格的经济学和财务学理论基础,其设定效果和检验能力始终备受学者的怀疑;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变动和内部经营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分离和准确度量始终是个难题。
特定应计利润模型首先有助于识别出对企业利润具有重大影响的特定应计项目,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从而为准则制定者提供直接的证据;其次在应计利润分离方面,有助于建立拟合度更优的模型,减少模型的设定缺陷,从而提高检验能力。但是该模型的运用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行业制度背景知识和对会计准则的熟练把握。
当前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主要是受到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计量的影响,它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实证检验提供了一种思路。其缺点也类似于上述两种模型,如何区分基于效率考虑的决策行为和机会主义动机的决策行为,即如何分离真实活动操控部分的利润金额是该方法的难点。
盈余频率分布法不需要设定应计模型,其研究结果可以用图表直观的呈现来估计盈余管理的频率,这样就可以避免应计模型在模型设定上的一些缺陷;同时对部分真实活动操控引起的盈余管理也能识别。但该方法也有很多局限性,一方面该模型运用需要设定阈值点,但阈值点的设置和盈余间隔大小的划分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函数的不连续性也不能完全归因于盈余管理;另一方面该模型只能检测出公司是否进行盈余管理,但是无法检验出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及程度。
(三)适用范围
通过对各种模型的建立前提以及运用功效的比较和分析,不难看出每种模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检验结果。总体应计利润模型研究的是所有应计项目,它以总体操控性应计利润来测度企业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和程度。如果要研究某个或某些特定行业的某个或某些应计项目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则需要采用特定应计利润模型。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主要是用来检验企业是否存在通过真实活动操控来影响企业的经济业绩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如果只需检验盈余管理的存在性而不需要估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则采用盈余频率分布法更为直观和简单。
三、启示与展望
(一)完善控制变量,减少噪音影响,提高现有模型的检验能力
从以上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各种计量模型的共同点是难以消除的噪音影响,这也是实证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总体应计利润模型和特定应计利润模型中操控性应计利润部分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准确的分离,盈余频率分布法的盈余分布函数也很难剔除其他因素所导致的盈余分布函数的不连续。今后的研究要不断改进控制变量的选择以减少噪音的影响,同时要对原有模型方程进行不断的修正减少计量的误差,从而提高测度计量模型的设定效果和检验能力。
(二)多方法并用,提高盈余管理测度的准确性和论证的说服力
截至目前,对如何测度盈余管理还存在很大争议,单一完美的盈余管理测度方法并未形成。但是,已有的各种测度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点,比如盈余频率分布法虽然不能识别盈余管理的程度,但是在测算盈余管理存在性方面就比较直观和简单,并且可以回避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分离问题。因此,在测度检验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及其应计利润特征,多模型并用,发挥各自的优点,以提高盈余管理测度的准确性和论证的说服力。另外,除了计量模型之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报表分析等其他方法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对更具体的企业和业务进行盈余管理情况的检验。
(三)创新测度计量模型,实现盈余管理研究理论和实际相一致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盈余管理研究的主流和热点,因此也推动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测度计量方法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近年来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证据表明,传统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难以满足管理当局操控盈余的需要,已不再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首选方式,更为隐蔽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盈余管理方式逐渐受到管理者的青睐。因此,盈余管理的实证检验和企业实际出现了偏差,传统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测度检验通常假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会被操纵,完全忽略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其研究结论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今后的盈余管理测度研究中,要重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内在联系,创新测度检验模型,实现盈余管理研究理论和实际的真正一致。
·资讯·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明确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明确纳税人和基层税务机关反映的企业接收政府划入资产、接收股东划入资产、保险企业准备金支出、核电厂操纵员培养费、固定资产折旧的企业所得税处理等具有普遍性和急需明确的问题。
《公告》在企业接收政府划入资产的企业所得税处理方面,明确了企业接收政府投资资产、政府指定用途资产、政府无偿划入资产的企业所得税处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将国有资产作为股权投资划入企业的,企业应将其作为国家资本金处理,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其计税基础应按政府确定的接收价值确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将国有资产无偿划入企业,凡指定专门用途,且企业已按专项用途管理的,可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企业接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无偿划入资产,属于前述情形以外的,按政府确定的该项资产实际接收价值并入当期应税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的企业所得税处理方面,明确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若作为资本金处理的,属于正常接受股东股权投资行为,不作为收入进行所得税处理,若作为收入处理的,则视作接受捐赠行为,应计入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保险企业准备金支出的企业所得税处理方面,明确保险企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已发生已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和已发生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应按财政部下发的企业会计规定计算扣除,若仍执行保监会监管规定而形成差额的,应将两者间的差额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公告》适用于2013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