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2014-09-09□
□
(广西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财务部 广西南宁530023)
一、引言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国家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各机关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所举办的社会服务组织,涵盖范围遍及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出版、社会福利、检测与鉴定、资源管理事务、法律服务、就业服务等各个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在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本文的讨论不涉及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实现企业化经营管理,国家将减少或停止进行后续经费的核拨,事业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将按照企业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开展相关工作。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企业化的核心即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变为企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重新认识原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财务管理内容也有待完善和创新。本文对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予以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二、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主要特点
(一)事业单位主要特点
事业单位通常是由国家设置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或组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同于公务员,不属于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参与各领域的社会事物的管理,履行管理职能和发挥服务功能,设立事业单位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服务,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事业单位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具有强制力,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来源。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如发生劳动争议,由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二)企业单位主要特点
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属于自负盈亏、自收自支的生产性单位。企业单位分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其宗旨是以企业盈利为目的,包括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单位人员供养,提供其他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等。企业单位的登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企业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如发生劳动争议,由企业单位进行劳动仲裁。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准则转变的可行性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事业单位现有的体制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对事业单位进行改制、实行企业化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及其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然而,事业单位管理企业化的核心即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变为企业单位会计制度,其可行性值得探讨。第一,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与企业会计体系差异逐渐缩小。随着财政改革步伐加快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职能也得到相应拓宽,与企业会计间的差异也逐步缩小,两者间转变的可行性越来越大。第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具有诸多相同之处。最重要的两点是两种制度均具备同样的会计前提条件以及会计核算原则基本一致,例如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等原则。第三,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财务分析方法以及核算内容等具有相似之处。最后,两者还具有统一的会计方法。从报表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以及报告方法和内容这几个方面来看,两者对负债与资产方面的规定基本一致,各项核算原则、核算方法也大体相同。
四、企业化管理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双重性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其财务管理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即要转变以往单一追求社会效益的观念,需要在体现其公益性的基础上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事业单位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于一些纯粹的公益性服务项目,即使利润不高、甚至产生负利润,也必须要继续坚持下去,这是事业单位公益性的本质。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其他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项目,事业单位则需要采取各种办法扩大自身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其他经营性项目的收益来弥补公益性服务项目的亏损,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的任务具有双重性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财务管理任务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其财务管理任务既包括以往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任务,也包括企业财务管理任务。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财务管理任务涵盖了财务制度建设、财务预算管理以及财务监督等各个方面。当事业单位着重体现其公益性本质时,财务管理的重心也有所不同,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当事业单位侧重于经营性项目时主要表现其市场性,财务管理的重心则转变为筹集资金、实施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及利润分配等。
(三)财务信息具有双重性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与企业财务报告有所不同,在报告的内容及结构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实行企业化管理后的事业单位,其财务信息依靠财务报告来进行客观反映。因此事业单位对于单位内部应当编制企业化财务报告,客观、真实地反映其实际经营情况,并将财务报告作为财务分析的依据,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此外,事业单位对单位外部应按照事业单位的统一要求,对财务报告进行转换,同时在事业单位统一的会计科目中予以反映,进而编制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以便如实反映其收支状况。
五、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快完善财务制度
首先要实行完全成本核算,不再实行其原有的内部成本核算,转而全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在财务管理方面事业单位领导者和财务工作人员应当把完全成本核算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快建立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压缩事业单位经营成本以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其次,要实行企业会计体系,主要根据企业财务准则来进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进行调整,设置统一、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
(二)加强事业单位收支管理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国家财政将减少或停止对其进行经费核拨,因此事业单位的财政性收入和事业收入将大幅缩减,而经营性收入将成为事业单位收入的主要来源。面对这一转变,需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和有偿服务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企业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来核对销售收入、有偿服务收入等。事业单位支出主要包括缴拨性支出、事业性支出以及经营性支出。加强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和财政纪律、规范会计核算,厉行节约以减少单位开支。
(三)提高资产与负债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提高资产与负债管理水平也是加强自身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严格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对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定定期银行存款对账制度,及时清理未达款项及对应名目。不定期开展存货清查盘点工作,对账务做出及时调整,确保账务真实性。在事业单位负债管理方面,应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严格控制负债率,避免在没有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就盲目扩张,尽量规避负债风险。此外,也需要对负债的清理工作和办理结算工作引起足够重视。
(四)优化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其利润为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的总额。如何开展利润优化管理工作,必须对收入与支出进行一一确认,做好账务处理工作,以便客观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在利润分配方面也应按照既定的顺序来进行,首先缴纳所得税、弥补以往年度的亏损、提取公益金;如果有投资者,则应当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按照规定上缴至上级主管部门;剩余部分可本单位留存至以后年度进行分配。
综上,本文通过对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准则转变具有可行性,并且符合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只有做到加快完善财务制度、加强收支管理、提高资产与负债管理水平及优化利润分配管理,才能让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