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测试与基础日语教学改革
——从日语能力考试变化谈起

2014-09-07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日语语法基础

李 乐

(惠州学院 外语系,广东 惠州 516007)

语言测试,这里指的是外语测试,它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它从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和学习论中取得教学内容,从心理测量学中获得科学手段;另一方面,教学与测试又密切相关,测试支配者教与学活动,并且伴随着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有关语言测试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随之日趋完善。[1]与国内英语测试相比,日语测试起步较晚。研究数据表明,2001年至2010年间,能够通过CNKI系统检索出的关于日语测试的论文为36篇,其中15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这36篇日语测试研究文章按照测试类型来看,主要有高考日语、研究生入学日语考试(包括硕士、博士)、大学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以及日语能力测试。[2]由于笔者所在高校没有进行大学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以及高考日语。每年检测教学效果都是通过日语能力测试的成绩来进行的,因此本文试图从新旧日语能力测试的变化来探讨对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的启示作用。

一、日语能力考试的改革

1. 日语能力考试在评定地方高校教学效果中的分量

地方高校学生主要就业渠道是本地的日资企业。以笔者所在地方高校为例。2007年至2013年的毕业生80%以上就职于当地日资企业,只有少部分同学去了北上广等大城市,通过考研继续深造的只有3人。企业招聘时的主要要求就是“日语能力考试1级或2级”。因此我们在基础日语教学中,一方面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能力考试的优劣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变革也成为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2. 日语能力考试内容的变化

始于1984年的日语能力考试经过20多年的演进,终于在2010年首次迎来了变革。首先在级别的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原设1,2,3,4级共四个级别,针对1,2级间难度跨度较大的问题,在这两级之间增设一级,即为现在的N1,N2,N3,N4,N5这五个级别。其次,在计分制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采用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RT)的得分“等值”制。[3]由于不同年度的考题难度不可避免存在差异,采用“等值”制计分制后,增加了测试的公平性。同时,计分制中关于只有全部科目都达到合格线才视为合格的规定,就是这门测试全面考察考生能力的一个重大变化符号。另外,试题题型的变化也是非常突出的。虽然仍然保留文字,词汇,语法,阅读,听力这几部分内容。但是各项的比重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如图1所示,[4]文字部分分值和题量比例同时下降。同为汉字文化圈的中国考生汉字部分得分率一直是高于欧美国家考生的。这个变化加上计分制改革,无疑对中国考生来说,过级难度就增加了不少。

词汇题的分值以及题量同时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词汇量的提高,同时对词义的全方位理解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语法题的分值以及题量同时降低。语法题一直是中国考生得分点。由于语法项目长期以来都受到较大关注,出版物中随处可见语法单项问题集,某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还专门设置了一两个学期的语法课。正如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中,削弱了语法项目,而加重了阅读理解题的比例一样,新日语能力测试的阅读部分同样备受瞩目。

阅读题的分值下降而题量增加。改革后的能力测试增加了综合理解和信息检索性质的题目。类似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增加了快速阅读部分。阅读理解题是全面考察学生词汇、语法以及篇章理解能力的综合题,它的变化对我们日语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听力题的分值与题量齐升。听力题不仅值量齐升,而且新增“即兴应答”题,着实增加了难度。虽然看似归听力教学负责的这部分试题,实质还是在考察学生理解日本社会文化,考察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归根结底还是基础日语课承担了此项目的内容。

图1 分值比例和题目数量对比

二、重视能力培养与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结合

1. 基础日语教学

《基础日语》(该课程名称某些学校定为《综合日语》)在日语专业的基础阶段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南方大学的日语专业本科生基本上是零起点,所以此课程作为集语言学习的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于一身的综合课,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一般都为每周8-10课时(更有如浙江工商大学周学时为20的高校),担任此课程的教师都是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这门课程对于全方面培养专业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础日语课堂就成了学生全面提高日语能力的重要战场。

2. 基础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1)教材的与时俱进

在基础日语课教材选用上,惠州学院外语系自2004年开设日语专业以来,使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新编日语》1—4册。由于此套书语法讲解比较系统,2010年能力考试变革之前,该系2007届及2009届考生的2级(这两届毕业生均为专科生)过级率分别为55.42%和84.38%。2011届本科毕业生(我系于2011年顺利通过日语学士学位评估)的1级过级率为76.53%。2012届本科毕业生在大三第一学期首次参加日语能力测试时就面临着2010年新日语能力考试的挑战,最终1级过级率仅为44.8%。

痛定思痛,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我们关注到新能力考试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以前教学中片面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旧版教材也同时存在词汇以及文章内容的陈旧问题。笔者于2010年底成功申报学院的教研教改课题后,于2011级新生中采用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综合日语》1—4册。目前已全部完成课程教学。由于还未参加能力考试,现无具体数据对比。

同时,惠州学院外语系日语教研室研究决定在2012级使用修订版的《新编日语》1—4册。2009年10月出版的修订版《新编日语》在秉承前版书系统的语法讲解体系优良传统的同时,大范围修改了包括词汇、对话文、读解文的内容,给人耳目一新、与时俱进的感觉。

无论选用哪本教材,集各家之所长,改进我们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2)丰富教学手段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5]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希望学习者自觉地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能力。作为地方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重点高校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就要求我们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提供一个足够吸引他们关注力的丰富的教学手段,这就是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本系的基础日语课程于2009年成功申报校级重点学科,建立了基础日语教学网站(http://course.hzu.edu.cn/jcry/n1c17.shtml)。网站中有授课教案、授课录像、实践教学以及网络学习等项目,丰富了基础日语课堂授课的教学内容,对基础日语教学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另外,学院调整了外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总学时,这就必将造成基础日语课时的减少,如何在课时减少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就变得刻不容缓,它可以在短时间内输入更多的知识,也可以给课后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3)增强师生互动

北京师范大学冷丽敏教授研究认为,在以往的精读课堂(基础日语)上,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讲解说明为中心而展开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交流模式是教师主导性、单向性的交流。要重视发展语言运用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交流模式不应该仅仅是单向性的,即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还要有学生对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等多向性的交流活动。只有实现了多向性交流活动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6]

课堂上的师生配合主要通过听说来完成,因此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光可以使学生掌握教材基本内容,也是他们提高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国内现行的基础日语教材都配有生动有趣、启发思维的课堂听说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极少数同学会真正参与进来。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日语学习者几乎是零起点,通过短期学习能够用日语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不多,再加上课业负担、考级压力等无形中压缩了他们锻炼自己听说能力的时间;另一方面,则是无端的“羞耻心”在作怪,生怕说错,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

基于此种原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时常鼓励同学们能开口说话,就算是能够说出最简单的寒暄语也大加鼓励和赞美。同时注重学生们生活常遇到的问题用日语表达,以图达到“好きこそ物の上手なれ(爱好生巧匠)”。例如:基础日语(综合日语第四册第14课单元二读解部分的练习)中有关于夏目漱石作品「吾輩は猫である」的综合练习,说的是如果你可以变身为人之外的任何东西,你想变成什么呢?课本中给出了三段例子,分别描述的是变身为“水”、“唐招提寺”和“手机”。笔者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互动,启发引导他们开口说话,同学们都十分踊跃参与。说一段话后让大家猜,自己变身成什么东西了。有说风扇的,也有模仿课文说火的,还有说熊猫的,等等。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的参与度也大大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能够让学生们觉得刚刚课上学的东西能够马上用到日常生活对话活动中,拓展了他们视野,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即学有所用。根据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消极情感因素会对学习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致使这些学生成绩更差,形成恶性循环。[7]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投其所好”也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重视能力培养以及提高能力考试成绩,这看似矛盾实质互相作用的语言学习的两个目标,通过教与学的共同努力,终将达到其最佳平衡点。

三、结语

有教学就有考试,对教学效果和考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测试鉴定,这是由社会需要所决定的。迄今为止,考试依然被公认为是公正的、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8]日语测试随着日语教学出现,并随其发展而发展。该研究关注语言能力的科学测量,同时也关注日语测试对日语教学与学习所造成的冲击,并涉及学生心理活动、策略运用等。我们期待能够全面考核日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测试,同时也希望日语专业学生测试能够促进专业日语教学的不断改进。[9]日语学习中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考试——新日语能力考试的改革也正在和继续推动日语教学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邹申.英语测试—理论与操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8.

[2]黄莺.中国近十年日语测试研究述评[J].日语教学与研究,2012,(4).

[3]刘晓军.新“新日语能力考试”对我国日语教学的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6).

[4]王丽芳.国际日语能力测试改革的特点及其对日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

[5]李克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要求[P].广东省高校第3届CAI软件展示会暨CAI开发理论和技术标准研讨会,广州,1998.4.

[6]冷丽敏.日语教学与教材创新研究—日语专业基础课程综合研究[M].北京:曹大峰,2006:227-243.

[7]李蓂.一些现行外语测试的负面反拨效应剖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

[8]杨惠中,桂诗春.语言测试的社会学思考[J].现代外语,2007,(4).

[9]杨秀娥,王秋华.日语测试与日语教学的相互作用关系—由大学日语四级考试和国际日语能力考试谈起[J].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日语语法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整式”基础巩固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跟踪导练(二)4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五抓五促”夯基础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