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动物园川金丝猴消化道疾病的防控研究
2014-09-07,,
,,
(1.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2.杭州博物馆;3.杭州动物园)
杭州动物园川金丝猴消化道疾病的防控研究
寿晓玲1,2,王才益3,杜爱芳1*
(1.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2.杭州博物馆;3.杭州动物园)
近年来,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生存环境的影响及过度捕猎等因素导致川金丝猴物种数量的显著减少。通过建立人工条件下的金丝猴圈养种群,进而适时开展圈养个体放归野外准备工作,最终建立移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良性互动,对金丝猴保护有着积极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杭州动物园于1969年引进和展出野生川金丝猴后,通过川金丝猴在该园的圈养、繁殖,经40多年的饲养和疾病治疗,已对圈养川金丝猴中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有了一定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胃肠炎
1.1 发病原因 饲养管理不当及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不良因素均可导致胃肠炎。
如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足、精料摄入过多可引起消化不良性胃肠炎;细菌感染可引起细菌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还有中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则可引起中毒性、寄生虫性胃肠炎等。
1.2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粪便松软,不成形,严重时呈稀糊状。
病猴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活动减少。急性胃肠炎则伴有急性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
1.3 防控原则
一是适当减少精料及水果喂量,增加树叶等粗料喂量,必要时可采取停喂精料及水果1~2餐,仅喂足量树叶即可。
二是对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肠炎,可同时内服乳酸菌片、酵母片、健胃消食片等,一般2~3 d内即可痊愈。
三是由寄生虫、病毒、细菌引起的胃肠炎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给予驱虫药、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治疗。由应激引起的胃肠炎,应及时消除不良应激源。
四是日常管理中,一定要做好饲料及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在饲养投喂时,严格控制精料投喂量,防止猴群抢食引起的过食现象;精心养护,减少应激。
2 胃肠阻塞
2.1 发病原因 投喂粗纤维过量引起消化不良、采食较长植物纤维和误食脱落被毛引起胃肠阻塞。
尤其是幼猴断奶后,由于胃肠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如果采食粗纤维含量较高,难以消化的叶类饲料,极易引起本病发生。
2.2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不喜活动,厌食腹胀。
患猴呼吸浅表,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触诊腹部有硬块感。
2.3 防控原则
一般可通过B超、X射线检查确诊。临床上可口服润滑剂,灌肠软化阻塞物,排气通便,严重时配合抗生素治疗。
圈养条件下,由于川金丝猴活动量不足,对粗纤维消化不良,极易引起该病。
因此,平时要注意适当运动,控制粗纤维喂量,应多点分次投喂易消化的鲜嫩叶料。
3 寄生虫病
3.1 发病原因 据野生灵长类动物的寄生虫研究,已发现有多种寄生虫寄生。
据杭州动物园2008~2012年圈养川金丝猴主要寄生虫感染普查,感染率最高的是鞭虫(毛尾线虫),多见于气候温湿地区。且存在重复感染现象(详见表1)。
3.2 临床症状 鞭虫病为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川金丝猴对鞭虫极为易感,可导致患猴肠壁组织充血、出血或水肿等慢性炎症。轻度感染则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重度感染时,患猴多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体温升高,稀便腹泻,带少量鲜血或隐血,消瘦贫血,发育迟缓,血常规检查出现嗜酸细胞增加,最后衰竭死亡。
表1 杭州动物园2008~2012年川金丝猴春秋普查寄生虫感染情况
鞭虫病确诊比较方便。一般多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或采用自然沉淀法、定量透明法、饱和盐水漂浮法等,通过粪便检查虫卵即可得到确诊。
3.3 防控原则
一是进行药物筛选和驱虫试验,驱虫通常可采用甲苯咪唑,阿苯哒唑等安全、高效、对胎儿无致畸作用的药物,且应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二是严格按照鞭虫的生活史,科学制定有效的驱虫方案。
三是可将无味药物拌料饲喂。为配合驱虫,投药前最好给予猴群适当的停食饥饿。
四是硬化猴舍地面,做到定期彻底消毒(栖架、绳索、清扫工具、水槽等均应定期清洗消毒)。
五是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供给力求做到“品种多样化、饲喂定时定量、营养全面均衡”的原则;根据其生理特性和食性,每日应保证供给适量新鲜树叶、树枝,减少和预防圈养川金丝猴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2014-01-16
寿晓玲,女,1977年6月生,汉族,浙江诸暨人。主要从事动物预防医学研究.
*通讯作者:Tel:0571-88982583;E-mail:afdu@zju.edu.cn
S865.3+1
:B
:1005-7307(2014)03-00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