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平原不同种植模式效益评价研究

2014-09-06林正雨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成都平原中稻种粮

□林正雨 李 晓

一、引言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种植模式是一定区域和时间内作物搭配集成的方式。通过合理安排品种和茬口,可以实现周年多季生产,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通过种植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提升经济效益,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成都平原作为我国传统农业耕作区域,历来就有粮经复合生产和精细农业的传统,在旱地和稻田探索集成了一系列高产高效的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如成都市彭州、蒲江,德阳广汉、广元等地的“菜-稻-菜”种植模式,眉山仁寿“麦-玉-菜”等种植模式。现以成都平原为主要研究区域,针对主要的粮经复合模式,采用农业经济、技术经济方法对主要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行比较研究,对加快推广高效粮经复合种植模式、优化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的投入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四川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区域概况

2 0 1 3年6月至1 2月,本研究选择眉山市彭山县、仁寿县;成都市的大邑县、邛崃市、崇州市、新津县、蒲江县、彭州市、双流县;德阳市的广汉市、中江县、罗江县1 2个典型区(市)县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根据调研显示,成都平原以两熟制和三熟制为主,除了小麦(油菜)-水稻传统两熟模式外,出现频率较高的种植模式还有水稻-马铃薯/油菜(小麦)、春菜-水稻-秋冬菜、小麦(油菜)-水稻-秋菜、水稻-小麦(油菜),春菜多采用设施大棚。此外“粮-药”、“粮-食用菌”、“粮-果”等模式也有少量分布。考虑到主导型、普遍性、推广性、现实性等因素。本研究筛选1 2种“粮-菜”或“菜-粮-菜”种植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分别是:中稻-秋冬马铃薯(B 1)、中稻 -油菜(B 2)、中稻-小麦(B 3)、油菜 -中稻 -秋冬马铃薯(C 1)、冬小麦 -玉米 /大豆(C 2)、冬小麦-中稻-大白菜(C 3)、早春茄子-中稻-秋黄瓜(C 4)、早春黄瓜-中稻-秋茄子(C 5)、早春黄瓜-中稻-秋黄瓜(C 6)、早春西红柿-中稻 -秋茄子(C 7)、早春西红柿 -中稻-秋黄瓜(C 8)、早春菜椒-中稻-秋萝卜(C 9)。

三、研究方法

本文在吸取国内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兼顾数据可获取性,提出3项准则指标和1 0项个体指标组成的成都平原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效益指标体系。与其他指标体系相比,该指标体系数量减少,数据获取性强,计算方法简便易行。通过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获得各指标权重,具体如下:

1.经济指标

单位土地面积产值(正向指标)=产值/土地面积,权重为0.0 6 7

成本利润率(正向指标)=利润/总成本,权重为0.3 1 1

资金净产值(正向指标)=净产值/物化成本,权重为0.2 8 8 7

2.生态指标

土地当量比(正向指标)=模式总产值/某单作最高作物产值,权重为0.0 0 6 9

单位利润耗费化肥(负向指标)=每亩化肥用量/模式总净利润,权重为0.0 3 4 7

单位利润耗费农药(负向指标)=每亩农药费用/模式总净利润,权重为0.0 3 4 7

单位利润耗费农膜(负向指标)=每亩农膜用量/模式总净利润,权重为0.0 3 4 7

3.社会指标

总用工量(负向指标)=各单项农产品耗费工日合计,权重为0.0 1 8

农产品商品化率(正向指标)=农产品销售量/农产品总产量,权重为0.0 7 6

劳动生产率(正向指标)=总产值/活劳动消耗,权重为0.1 2 8 2

采用指数评价法(E E M)对成都平原主要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做出分析。指数评价法(E E M)是指运用多个指标,通过多方面地对1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其基本模型如下:

式中:X-综合指标评价指数;n-准则指标数量;f k-第k个准则指标权重;Wk i-第k个准则指标中第项个体指标权重;C k i-第k个准则指标中第i项个体指标的数值;m k为第k个准则指标中个体指标数量。

四、结果与分析

1.不同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 在1 2种粮经模式的经济效益中,平均单位土地面积产值1 3 0 4 8 0元/h a、平均成本利润率0.5 9、平均资金净产值率1.7 0。单位土地面积产值以早春西红柿-中稻-秋茄子(C 7)最高,其值为 2 3 7 6 7 8元/h a,早春茄子-中稻-秋黄瓜(C 4)位居第二,其值为 2 3 4 5 5 5元 /h a,中稻-小麦(B 3)单位产值最低,为2 7 3 9 6元/h a。1 2种粮经模式单位土地面积产值其排序为:C 7>C 4>C 5>C 8>C 6>C 9>C 3>C 1>B 1>C 2>B 2>B 3。由排序可知,三熟制粮经模式普遍经济效益较好,其原因一是熟制较两熟制多一季;二是三熟制轮作的主要是经济价值更高的蔬菜。从成本利润率来看,该指标越高,表明为经营某种模式取得利润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早春茄子-中稻-秋黄瓜(C 4)最高,其值为 1.0 4,冬小麦-玉米/大豆(C 2)最低,其值为0.0 9。成都平原1 2种主要粮经模式排序为C 4>C 7>C 5>B 1>C 8>C 6>C 1>C 3>C 9>B 2>B 3>C 2。从资金净产率来看,其指标用来反映占用单位资金所创造的净产值水平,该指标越高,表明其占用单位资金产生的经济效果越好。早春茄子-中稻-秋黄瓜(C 4)最高,其值为2.7 4,冬小麦-玉米 /大豆(C 2)最低,其值为0.2 8。成都平原1 2种主要粮经模式排序为 C 4>C 5>C 7>C 6>B 1>C 8>C 3>C 1>C 9>B 2>B 3>C 2。

2.不同模式的社会效益评价 在1 2种粮经模式的社会效益中,平均总用工量6 3.4 0日、平均农产品商品率8 8.8 4%、平均劳动生产率1 2 6.9 5。总用工量表示经营某种粮经模式所占用的活劳动消耗,其值越高说明占用的活劳动消耗越大。近年来,成都平原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迅速,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明显。成都平原粮经种植模式在用工量上必须适应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因此粮经种植模式耗费活劳动越少越好。在1 2种主要粮经模式中,中稻-小麦(B 3)耗费劳动力最少,总用工量仅为2 0.7 7日,早春西红柿-中稻-秋黄瓜(C 8)占用活劳动消耗最多,达到1 0 6.6 1日。1 2种粮经模式总用工量排序为:B 3<B 2<C 2<B 1<C 1<C 3<C 9<C 5<C 4<C 7<C 6<C 8。可以看出,三熟制粮经模式耗费劳动力均高于两熟制;三熟制粮经模式中又以轮作茄果类蔬菜耗费劳动力更多,其复种茄果类蔬菜模式耗费劳动力是其他模式的3.4倍左右。从农产品商品化率来看,1 2种主要粮经模式商品化率均较高。以“菜-稻-菜”为主三熟制粮经种植模式商品化率最高,其值达到9 3.1 1%。中稻-小麦(B 3)的商品化率最低为7 8.4%。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早春茄子-中稻-秋黄瓜(C 4)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其值为1 6 2.0 4元/日,中稻-小麦(B 3)最低,其值为8 7.9 4元/日。1 2种粮经模式排序为:C 4>C 7>C 5>B 1>C 8>C 6>C 1>C 3>C 9>B 2>C 2>B 3。

表1 成都平原主要粮经模式主要指标评价表

3.不同模式的生态效益评价 在1 2种粮经模式的生态效益中,平均土地当量比1.7 5、平均单位利润耗费化肥0.0 5 3 4 k g/元、平均每元利润耗费农药费0.0 6 5元、平均单位利润耗费农膜0.0 0 4 1 k g/元。土地当量比指同一农田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间混作时的收益与各个作物单作时的收益之比率。主要用于衡量某一种植方式对土地利用效率高低的指标,能够反映出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和状况(与单作相比)。土地当量比的大小仅仅反映出某种种植方式对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与产量的高低并不一定相关。在1 2种粮经模式排序为:C 2>C 5>C 7>C 6>C 8>C 1>C 4>B 2>C 9>B 1>B 3>C 3。由于冬小麦-玉米/大豆(C 2)模式在第二季同一时间中套作大豆,其土地利用效率较之种植单一作物明显提高,故其土地当量比最高为2.1 8,冬小麦-中稻-大白菜(C 3)土地当量比最低为0.7 9。在1 2种粮经模式的单位利润耗费化肥指标排序为:C 2>B 3>B 2>C 3>C 1>C 9>B 1>C 8>C 6>C 7>C 5>C 4。油菜-中稻-秋冬马铃薯(C 2)消耗化肥最多,其值为 0.2 3 6 6 k g/元;早春茄子-中稻-秋黄瓜(C 4)消耗化肥最少,其值为0.0 1 5 5 k g/元。单位利润耗费农药费指标排序为C 2>B 3>C 8>C 7>C 9>B 2>C 3>C 6>C 5>C 4>C 1>B 1。油菜-中稻-秋冬马铃薯(C 2)消耗农药最多,每生产1元利润要消耗0.2 1 9元农药;中稻-秋冬马铃薯(B 1)模式最少,每生产1元利润要消耗0.0 1 6元农药。单位利润耗费农膜指标排序为 C 9>C 8>C 6>C 7>C 5>C 4>C 3>C 2>B 3>B 2>B 1>C 1。早春菜椒-中稻-秋萝卜(C 9)消耗农膜最多,每产生1元利润需要产生0.0 1 1 5 k g农膜;油菜-中稻-秋冬马铃薯(C 1)消耗农膜最少,仅为0.0 0 0 8 k g。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菜-稻-菜”模式需要复种2季蔬菜,其农膜使用量明显增加,而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与两熟制粮经模式相比并未呈现出明显增长。

4.不同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综合效益主要取决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通过综合评价不仅可以筛选好的种植方式以供示范推广,而且可以寻找各种模式的不足,推动投入结构的投入结构的调整和种植方式的优化。1 2种粮经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排序为C 4>C 5>C 7>C 8>C 6>B 1>C 1>C 3>C 9>B 2>B 3>C 2。其综合效益指数 分 别 为 :0.4 9 4、0.4 7 0、0.4 6 5、0.3 5 4、0.3 5 3、0.3 2 7、0.2 5 4、0.2 4 2、0.1 9 4、0.1 3 4、0.0 6 7、0.0 2 2。早春茄子-中稻-秋黄瓜(C 4)综合效益最高,其综合评价指数为0.4 9 4,冬小麦 -玉米 /大豆(C 2)综合效益最低,其值为0.0 2 2。位列前五的粮经种植模式,早春茄子-中稻-秋黄瓜(C 4)、早春黄瓜 -中稻 -秋茄子(C 5)、早春西红柿-中稻-秋茄子(C 7)、早春西红柿-中稻 -秋黄瓜(C 8)、早春黄瓜-中稻-秋黄瓜(C 6)均采用复种经济价值更高的蔬菜作物。

五、结论与建议

在成都平原1 2种粮经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中,复种蔬菜的粮经种植模式其综合效益较好,早春茄子-中稻-秋黄瓜(C 4)综合效益最高,其综合评价指数为0.4 9 4,冬小麦 -玉米 /大豆(C 2)综合效益最低,其值为0.0 2 2。通过上述综合评价和分析,在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以茄果类为主的“稻-菜-菜”三熟制模式,这类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且此类模式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有利于吸纳农村劳动力转化。

猜你喜欢

成都平原中稻种粮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基于因子分析的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压力评估
2017 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2016年湘审中稻品种(上)
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