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散货海运再现“冰点”
2014-09-05陈弋
陈弋
中小型船运价创一年新低
5月份,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日均991.5点, 环比下降5.8%。其中,海岬型船日均1489点,环比下降3.9%;巴拿马型船日均950点,环比上涨15%;超灵便型船日均889点,环比下降6.4%。
月中受巴拿马型船运价提振,BDI出现短暂反弹,最高达到1027点,但不久便掉头向下,下滑势头维持到月底,最后一个交易日报收934点,月均991点,这也是自去年7月来月均首次失守千点整数关口,但下跌幅度环比明显收窄。尽管市场低迷,但巴拿马型船日均运价环比上涨15%,这是前期基数太低所致, 5条主流航线日租金7617美元,较4月份的6713美元有所回升,但月底又重新跌破7000美元;海岬型船运价震荡下滑,其主流航线平均日租金1.17万美元,环比上涨6%;超灵便型船运价一路下滑,平均日租金跌破9000美元,月底报收8700美元,环比下降9.4%,创下自去年6月来最低水平,是三大船型中表现最差的。以区域分析,近期大西洋市场走势有所回暖,而太平洋市场运价开始回落,两大洋运力开始弱平衡,其中海岬型船、巴拿马型船租金水平已相差不大,在几百美元上下;美湾超灵便型船租金持续低迷,5月份平均日租金已跌至1万美元,环比下跌23%,而去年年底最高曾达到3.3万美元。
与年初低迷行情相比,本轮调整时间更长,特别是中小型船,由于近期尚未出现任何改善迹象,市场恐慌情绪仍在蔓延。除因国际大宗货物需求清淡外,另一原因是中国沿海运价持续低迷对外部杀伤力巨大。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干散货运输船舶,不少船可以内外兼营。进入二季度,沿海运价进入历史低点,并明显低于国际市场运价,迫使大量船舶涌入近洋或远洋市场,让原本就非常脆弱的远洋市场“雪上加霜”。短期内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还看不到改善迹象,但随着中国夏季用煤高峰来临,如不发生意外,沿海运输市场有望出现一波反弹,7月份应该有所反应,到时一些远洋船舶有可能回流国内,有利于改善远洋运力供求关系。
沿海运价探新底
5月3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沿海煤炭运价指数报收553点,日均617点,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3%,其中秦皇岛到上海、广州煤炭日均运价分别为24.8元/吨、34.6元/吨,环比分别下降16%、13%。
5月份,火力发电量大幅减少,沿海煤炭需求疲软。数据显示,5月份与沿海运输密切相关的沿海六大电力煤炭平均日耗仅为61.2万吨,环比日均减少5.3万吨;煤炭库存可用天数为23天,库存偏高。电厂对即将到来的夏天用煤需求胸有成竹,以耗定量派船,计划煤已能满足需求,市场煤基本绝迹。尽管秦皇岛锚地的船舶日均达到69艘,但办手续的船舶从月初的20多艘下降到下旬的10艘左右,说明实质需求非常疲软。北方一些港口码头“吃不饱”,由于可用运力明显大于需求,运价持续下跌,最终跌无可跌,两条主流航线,秦皇岛到上海、广州的运价月底分别降至21元/吨、31元/吨,创下该运价指数新低。由于低运价已不能覆盖燃油等变动成本,一些船舶停航抛锚,等待市场好转。
尽管采取最低航速等措施来缓解沿海过剩运力,但收效甚微,恐慌情绪仍在漫延。自3月下旬,沿海运输市场已经历长达两个月的调整,底部基本确定,但底部持续多久是船东们关心的主要问题。去年4月由于需求减少、国内煤价高企,进口煤趁虚而入,内贸煤受到挤压,沿海运价步入下降通道;7月份,秦皇岛到上海的最低运价降至23元/吨;8月份,神华开始大幅降低国内煤价来压制进口煤,沿海运价开始逐渐反弹,期间经历 4个多月调整。但本轮调整与去年有所不同,今年神华通过大幅下调煤价,进口煤价格优势大大削弱,出现负增长。据海关统计,前5月中国进口煤炭13489万吨,同比减少0.9%,其中5月份进口2401万吨,环比减少310万吨下降11.43%,同比下降12.9%。5月底,神华再次下调煤炭销售价格,进一步抵制进口煤,刺激内贸煤炭需求,对沿海运输形成利好。目前市场正在等待夏季用电高峰,煤炭耗量回升必将带来沿海运价反弹,由于沉淀运力过多,反弹力度不会太大,但反弹时间节点有望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