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4-09-05邓清云

关键词:学案语文课堂初中语文

邓清云

【摘要】当前我国的初中教育一直是在课堂内实施的,初中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不高,语文的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老师只是在课堂上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没有兴趣,课堂效率不高。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要求,力求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70-0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语文课堂效率问题仍是教育部门比较关注的问题。现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只是灌输知识给学生,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状况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是不相符的,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课堂效率不能改善,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很难提高,因此,要全面推进语文课堂教育的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初中语文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以达到高效率的学习,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是一种思想观念,因此,老师的教学观念要时常更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和过渡的作用,老师和学生之间要积极的沟通、合作,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语文的知识面特别广,语文的学习需要进行广泛的阅读,因此,老师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量,将自己现有的知识串成一个网络体系,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按照知识结构向学生讲解,条理清晰,学生也便于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只有老师在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中,把繁杂的知识进行梳理,化繁为简,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把知识全面且有条理的传递给学生,达到高效率的课堂学习。

例如在讲授《海燕》一文时,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起着引导的作用,老师针对课文向学生提出问题,且提出的问题是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的。

(一)首先老师先让学生对作者和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将课程导入。老师先让学生对课文的注释进行了解,然后对注释中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学生通过注释了解到海燕是一种鸟类,《海燕》的原名叫《海燕之歌》。老师又对问题进行拓展,提问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是什么,学生通过查阅注释给出了答案。老师又近一步提问作者的写作背景,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注释给出了答案。

(二)学生对课文的基础知识有了建构后,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找出生僻的字词,提出问题,老师再将问题加以补充。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老师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老师让学生把不认识的字词用比标注出来,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认为哪些字词是要重点掌握的,标注出来。在同学们朗读完毕后,老师进行提问,让学生说出课文学习的难点。

(三)在学生对《海燕》这篇课文的基础知识和写作背景都了解的前提下,老师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精读,对课文的形象进行分析。老师又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老师让学生分析海燕的形象,以及塑造海燕形象的方法。学生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不忘引导学生要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通过精读给出了答案,海燕的形象是勇敢、乐观的,作者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体现出海燕的品质。

二、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开展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该摆脱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课程的讲授时可以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音乐和视频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老师要避免填鸭式的灌输,使教学手段多元化,避免教学手段的单一。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学生可以自行的进行话剧的排练,学生自己参与到话剧的表演中,这样,学生可以直接体验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把握课文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描写四季的美景,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在课文的讲授中,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语文的人性化、生活化学习

现在,国家、学校、教育部门都在积极推进新课改背景下语文的教学,但是,核心还是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老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实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学生可以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讲述自己童年时代的乐园,这样,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会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因为科举制度距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更能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涵,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四、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探索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的体验和实践,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思维的发散和整合中,形成知识体系,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三峡》一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对外延问题进行探讨,如三峡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这一工程的建成对我国有什么作用,建设三峡工程对当地的环境有何影响等等问题进行探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也能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运用导学案教学理念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高年级的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强,能够根据一般的学案进行预习,具有了预习的能力,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特别强,对事情的判断能力比较弱,需要老师的引导,这为教师的导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2.学习理论依据

著名心理学家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应该积极地创设问题和情景,引发学生去思考,产生认知的需要。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索者,老师则起到了创设情景的作用。

3.教学理论依据

孔子学说提出的“循循善诱”,是导学教学模式最早的教学理论依据,这要求老师要有步骤的引导、教育学生,导学案中的“导”是开导的意思,教学应该以学案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在导学案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独立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导学案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案为参考、以老师的引导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导学案的教学理念首先进行导学案的设计,然后找出课程的最佳切入点,对问题进行设置,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后要加强师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导学案教学理念应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语文课堂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目前语文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是有着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如何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初中语文教育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国家、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合作和沟通,在有效的沟通下共同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09).

[2]柴艳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3(10).

[3]朱亚萍.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13).

[4]宫瑞静.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07).

[5]汪世强.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5).

[6]胡金娥.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1(29).

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案语文课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乡愁导学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