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4-09-05徐军
徐军
【摘要】基础教育类数学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得到推广,其中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变化很大,这必然影响中学数学教育类课程的设置,针对目前师范院校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了中学数学教育类课程设置应分成技能模块、理论模块、专题模块等三个类别,并且提出了教学上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66-01
1.背景
课程改革是历史必然的趋势,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我国在1999年,正式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且《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2000年3月出台,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3年5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正式出台。这一次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是在充分研究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伴随着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潮流进行的。
2.中学数学教育类课程开设现状
目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地课程设置大体是分教师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中又分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就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来说,同类院校大同小异,都包括数学分析、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高等代数、概率论、复变函数、近世代数、解析几何、实变函数、中学数学教学论、数学史等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5个模块: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地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课程包括4个系列:
系列1:由2 个模块组成
(1)圆锥曲线与方程、常用逻辑用语、导数及其应用。
(2)统计案例、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推理与证明、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地向量与立体几何。
(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统计案例、计数原理、概率。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1)数学史选讲;(2)信息安全与密码;(3)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4)对称与群;(5)闭曲面分类与欧拉公式;(6)球面上的几何。
系列4:由l0个专题组成
(1)统筹法与图论初步;(2)矩阵与变换;(3)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5)不等式选讲;(6)初等数论初步;(7)数列与差分;(8)几何证明选讲;(9)风险与决策;(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以上是高中数学课程构架展示。
针对师范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课情况,我对几个师范大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在选修3、4中,绝大部分内容在课程设置中没有得到成分的体现,即使一些内容体现在了选修课程设置中,但许多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在前两年开设的大都是普通文化知识课程和数学专业知识课程,数学教育类课程一般到后两年才开设,包括数学教育技能课、数学教育理论课以及数学教育实践课 都集中在大三、大四这两年,那么未来的中学数学教师在岗前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否能达到要求?中学数学教育类课程应如何开设以面对新形式?这是一个值得各个师范类院校包括鲁东大学在内的领导们深思的问题。
3.中学数学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构想
(1)内容设置
对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分3个类别(模块):技能模块;理论模块;专题模块.技能模块包括:微格教学训练(含日常“三字一话”)、解题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理论模块包括:中学数学教学论、教材分析、数学教育心理学等;专题模块包括:选修系列3、4中的l6个专题。
(2)建议
在对上述3个模块内容开设时遵循“解题教学不断线,教师基本功训练环扣环,理论课程要精炼,专题研究插期间,微格训练把后段”。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师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作为师范生, 解题能力必须过关。多年从事这方面教学笔者感受到数学专业学生的解题能力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强,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4.对教师的要求
经调查研究得知,数学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总体上不令人满意,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师资状况。这类课程的开设尤其需要的是教师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在分析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升华,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和对现实的作用。实际的情况是处在两端的教师占绝大多数。“理论”水平高,但缺少真正的教学的实践,不能用理论指导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另一种是中学教学实践能力很强,但不能进行理论的知识升华,这些方面都对中学数学教育类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中学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必须思考这个问题,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随着人们对高职专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高职专教育教学改革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要求。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的原则,高等数学的教学也不例外。为此我们提出了上述三模块课程体系:数学原理、数学实验与数学案例,并制订出了具体的实施性教改方案。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高数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翠霞,孟维斌.高职教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3(11).
[2]石国华.谈信息技术在教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8).
[3]王晓耕,丁德全.影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课程理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3).
[4]赵洪.研究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巾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吕世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探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4):81-84.
[7]张映姜,梁英,陈美英.高师数学教师专业化课程的探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8(3):141-144.
[8]张奠宙,王昆扬.面向21世纪“高师教学改革计划”数学课题组结题会议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01,lO(3):122_l26.
[9]曲元海.中学数学教学论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8).
[10]教育部.普通高中教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
[11]马波.师范院校中学教学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的几点尝试[J].课程教材教法,2006(5).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