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探析
2014-09-05杨先辛
杨先辛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打基础的重任。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和前提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64-01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 能力的重要手段。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几点观点: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研究了解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等,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如一年级学生做填空题时,依赖两个基础:一是,1~5的数的认识;二是,找规律和规律的思维方法。其次是研究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服务。如:教学“乘法的结合律”时,大多数教师一般都是依据教材的编排顺序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支配下学习,所以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若改为让学生观察并计算得出:(4×3)×2=24,4×(3×2)=24,(4×3)×2=4×(3×2)这样几组算式后,请每一个学生换三个数字,按同样的次序填写在(□×□)×□=□×(□×□)这个式中,并验证等式都是成立的,待交流后让学生独立填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 )内相乘,再与( )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再要求学生自读教材加以印证。这样处理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可得到充分发展。
二、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它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因此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例如:学生学过分数的约分、通分后,思维往往停留在“基本法则”的浅层认识上,如果能适时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学生悟出两者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只不过所取的角度不同,前者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后者取“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就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
三、建起师生间的民主关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沟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有的也许太“出格”,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闪现,必须加以珍惜。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扬和鼓励。这样能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可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得到老师欣赏和赞扬的同学们又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新的学习即将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增加学生创新的机会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如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用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又一次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其实,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教师没有必要通过传授的方法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以崭新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粘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宏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分析[J]. 时代教育. 2013(24)
[2] 赖诗韬.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 教师. 2013(06)
[3] 邹敏.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导学. 2013(03)
[4] 王洪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2(0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