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依托大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研究

2014-09-05陈子丽陈启亮

关键词:英语课堂人文素质教育

陈子丽+++陈启亮

【摘要】以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两者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的研究引起了国内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人文素质的内涵,探讨了地方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其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探索地方高校依托大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可行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人文素质地方高校

【Abstract】A focus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umanity quality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several Chinese scholars. This thesis is trying to explore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humanity quality, which is built on its connotations.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humanity quality;local 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50-02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在人文领域的各种知识内化而成的个人素质,通过气质、人格、修养得以显现。这种品质一旦形成,便与人的身心不可分离,构成了人的素质的内在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即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科学知识、较为缜密的思维方式、较高的精神境界,也就是使学生成为“高层次”的、完善的人。欧美的大学教育历来保持着重视人文精神教育的传统,加强人文教育,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同道德水平的提高一致,使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互相渗透。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和强调长久地推动着欧美大学教育的发展,促使欧美诸国科学、技术、文化和经济的进步。最早的学校外语教育源于文艺复兴前后西欧的拉丁语教学,当时很重视外语教育的人文价值取向,或者可称为一种“人文型”的外语教学。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早在19实际初就提出了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说: “教师的影响是永恒的,无法估量他的影响会有多么深远。”

一、地方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地方高校重功利轻人文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这种教育体制和观念带来大学生文化素养较缺失、社会适应能力较低、人文价值模糊、法制意识淡薄等负面效应,已引起教育界和学术届的高度重视。除首屈一指的国内顶尖高校,中国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普遍堪忧,更别提西部偏远省份的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尤其在地方高校大学教育中陷入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人文素质问题,早在20世纪末中国就颁布了纲领性的文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998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2号文件明确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在大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有关各个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去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崇高理想、优秀情操、完美人格、求实精神和儒雅风度的良好素质的人。素质的形成既是一个需要文化积累和沉淀的过程,还是一个复杂、缓慢的内化过程。内化指的是人们在学习中产生认识、感受和体验的全过程,是一个再次创造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德育课和政治理论课,也不是某一阶段、某一个层次、某一方面的单一任务,需要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始末。

二、人文素质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

无巧不成书,人文素质形成的规律正好与大学英语的本质契合。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其特点是课时多,周期长,更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孕育、内化以及培养。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与时俱进”精神的感召下,大学英语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论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但这正是很多英语教师忽略的部分,大部分英语教师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语言本身的教授中。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应试技巧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其它层次的渗透,如百科知识、社会文化、哲理以及智慧等,导致了许多学生尽管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文素质却比较低下。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偏离了大学教书育人的目标。如果简单的把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英语本身所带有的文化性,忽略了通过英语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实际上语言是各种不同文化的载体,文化要靠语言去表达出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运用不好语言。段茂超[1]提出了精妙的观点:“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

大学英语作为地方高校设置极少的文科通识课程之一,应该通过语言教学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对于如何依托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深度讨论不是很多。接下来,笔者拟进一步探讨地方高校依托大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可能途径。

三、依托大学英语课堂培养地方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可能途径

(一)立足于教材内容。大学英语以人文知识和文化知识为依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质资源,涵盖了有关英语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人物、政治、经济、科技、文学、宗教和习俗等。所以,大学英语教材就是最好的人文素质培养的教育教材,利用好了,必将对人文素质基础薄弱的地方高校学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发挥英语教师的能动作用。英语课堂组织不拘一格,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掌握教材中的人文素材,以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为依托开展英语教学,将其灵活有机地穿插在语言教学中,通过文化教学和人文知识教学在,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素质培养更具针对性[2]。此外,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来不断地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文素质去吸引学生。作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因此,教师除精通英语语言的形式外,还应熟悉西方文化,自身的人文素质要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余时间要注重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三)以学生为本,依托大学英语课堂使人文素质培养潜移默化。在单一的语言教学中融入思想性、人文性的素材,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又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还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效地将文化进行传达的工具。英美国家的人文知识,仅仅依靠英语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毕竟是有限度的,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化,学生要尽可能多的听讲座。现代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同样给学生提供了英文文化自我教育教养的便捷途径,如具有某个文化主题的短文、电影、对话、剧本、小说节选等诸多学习内容。

四、结语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发展的要求,离开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英语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教育。探讨地方高校依托大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相关问题是适应现代大学发展的潮流之举。探讨地方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其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大学英语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将教材-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模式创造性地运用,以期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人文素质的教育教养。

参考文献:

[1]段茂超.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学术理论与探索,2012(9):118-120.

[2]钱进,徐莉等.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搭建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发展的课程平台[J].观察,2010(4):5-6.

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人文绍兴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