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的艺术
2014-09-05吴风梅
吴风梅
教学中,有很多因人而异的话题,例如“如何教好‘后进生”,真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教两年级的教师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就说你们一年级老师没教育好,一年级的老师遇到学生困难的学生,就说你们幼儿园的老师没教育好,幼儿园的老师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就说你们的父母没教育好,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说法。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后进生,我们不能把他们放弃吧。教好他们说的容易,做到真难,但是我们也要尽力教好每一个后进生。
有的教师会谈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以及“40分钟课该如何上好?”等等……其实一节课它有导入部分,教学过程,结束部分,我个人认为导入部分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部分,导入新颖,与众不同,能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不就提高了教学效率吗?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艺术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激起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看过于永正的教海漫记,我感慨颇多,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触很深,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导入的艺术,我也是从他那学习来的,
导入就是学习新授课的开篇部分,记得学习三年级《燕子》,可以侧重于激趣。
“——燕,——燕,你们站起来,”一上课,我可以这样导入,把两位“燕儿”,请了起来,她俩我看看你,你看看我,然后又看看我,满腹狐疑,对呀,难道她们犯什么错误了吗?我对准“燕儿”说:“你不要紧张,我想问你们,是谁给你们起的名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燕松了一口气,大大方方说:“是我爸爸给我起的名字,我是春天生的,正好是燕子从南方飞来的时候。”
——燕回答大致相似,我说:“你们的名字起得多么富有诗意啊!燕子是很有灵性、很讨人喜爱的鸟儿,古到今,写燕子的诗文很多,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写的是燕子飞行时体态的轻盈,姿势的美;“自来自去堂前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写的是燕子的自由自在,我们班——燕,——燕,他们不也像燕子,那么伶俐,轻盈,活泼吗?现代大作家郑振铎笔下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一课。”
同上教学《燕子》这一课也可以这样,用上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接着我说:“同学们,那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我们一起去瞧瞧吧,请同学样打开书看看课文第一课……
这种导入,自然、亲切、不露斧凿痕迹,可以收到出其不意的激情的效果。
“同学们,课间我听四年级的两位同学争论鲸是不是鱼,一位说是,一位说不是,二人争得面红耳赤”,接着转身在黑板上写上“鲸”字,然后接着说:“请大家打开书,认真把《鲸》这一课读一读,读过之后,评一评谁说的对,理由是什么?”
教三年级《鲸》这一课的导语,我可以这样,借助问题导入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学生们很快就读懂了,找出说明鲸不是鱼的两条原因,“但是”,我说:“读懂只是第一步,读懂了还得记住,因此,必须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才行。”
读书不记忆,不注意积累语言,语文教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阅读教就和阅读划等号了。
“导入”的“导”字道出了它的作用,“激情激趣”是它的第一个作用,这一点很重要,没有良好的情感参与和推动,理解和记忆将是一句空话,另外,导语常常提出读书的要求,将读书的目的、课文的重点,以及学习方法加以提示,所以它还有导读,导学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
美妙的琴声和我动情的讲述,叩响学生了感情之弦,这就是音乐导入法。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说的是写文章的心理过程,“披之以入情”,说的则是阅读的心理过程。教学中,老师首先得“入情”,没有“情”的教学就像晒干了的丝瓜,无汁无味。
那些写得扣人心弦,荡入心魄的课文,我着重以情导入。这样的不但起到扭转学生兴奋中心的作用,而且学习课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有故事情节或者写新奇的事物的课文,导入方法又有所不同,可以先讲一个短小精悍的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入新课。
以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新型的玻璃》,我是这样导入“这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四周寂静无声,突然,一个黑影闪进一个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他来到窗下,摸出小刀,准备划破玻璃,进去偷珍贵的字画,可是刀子一划玻璃,四周顿时响起了警报声!警察立即赶来,罪犯束手就擒,——哎,这是什么玻璃?它怎么会报警?告诉你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
我绘声绘色地讲着,学生们屏住呼吸听着,先是紧张,继而放松,最后又转入惊奇导语的结束,还没等我说:“请打开书,”就听到哗哗的翻书声。这就是故事导入法。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样,有我以上说的几种,还有很好。比如:
(1)释题导入法。 分析课题导课法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
(2)时代背景导入法。这是常用的导入法。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这是说,阅读诗文,应该了解诗文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状态,“知人论世”。所有诗、文,无不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生活,又因时因地因事而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若要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也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3)设置悬念导课法。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悬念的设置上,教师应注意设置恰当适度的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太悬或不悬都将降低学生学习主动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4)运用比较导课法。所谓比较,就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
(5)名人逸事导入法。对于名人,学生知道的通常都是他们的本质或主要方面,往往对他们的侧面和一些小事不甚了解。但学生常常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致。所以搜几则名人的鲜为人知的逸事,带到语文课上,定会取得不凡效果。
(6)手机短信。短小精悍、情趣盎然的手机短信早已是E时代青少年的宠儿。如果在导语中适当运用,必将和学生碰撞出火花。等等……
导入是艺术,我为每次新授课的导入都动了一番脑筋,尽可能保持导入的新颖性,不但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兴趣的有力保证,而且会发现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使直接兴趣变为间接兴趣。
总之,“导入”因人而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有心,要用心,什么艺术都在一个“心”字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