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序列”化教学推进能力发展

2014-09-05颜清媚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序列化学段目标

颜清媚

【摘 要】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呈阶梯发展的,初中语文教学应适应这一实际以“序列”化推进,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非智力评价机制,循序渐进方能达成。

【关键词】“承小启高”的特殊阶段;序列化发展;评价机制;循序渐进

《课标》(2011年版)明确九年义务教育的四个学段的学习目标,而初中阶段却有着较特殊的地位,那就是它的“承小启高”,具体来说,一方面,它承接着小学三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承载着学生升上高中的发展需求,因此,作为初中学段的老师应有“既承接小学,又启入高中”的主导意识,将初中三个学年按“序列化”建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形成知识和能力系统,为学生的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新《课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明确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笔者主要以初中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角度来阐述。

新《课标》在阅读方面对第四个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是(择其重点):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的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不一而足。

而第三学段也就是5~6年级,对阅读的目标的表述,主要的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等。

比较两个学段的阅读目标,想说的是,两个学段的阅读能力虽也有承接的部分,但跳跃之大也是显而易见的:第四学段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已经从第三学段的“感性”到明显的“理性思维”的过渡,因此,在第四个学段的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在统筹安排教学计划之余,很有必要在初一年上学期,不是急于进入中学教学,而是舍得花费一些课时,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实现阅读能力的第一个序列化目标——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落实:

(1)了解学情,能深入了解学生此时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刚进入中学的孩子,一方面仍较适应小学的“求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又开始有了“求异思维”的萌芽,心理上,有一种重新努力的劲头。而他们的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则可以通过量化来评价,所以做一个入学考试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2)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极为深远已经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无需赘述。因此,在一开始,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如初步具备了关于一篇文章的结构认识,关于汉语的认识,后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应有的习惯,如预习、复习、做课堂笔记和总结反思,课外则要有阅读课外书并做圈画批注、做摘录笔记、习作札记等良好的习惯。而阅读能力则需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求同”模式到“求异”模式的过渡。

(3)教学方法上也需有一个让学生适应的过程。一开始,尽可能多一点形象思维,多一点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多说,给予学生表达与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的“话语权”得到适当的释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正面评价对学生至关重要,一个刚进入新环境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不一定是多少赞美,也许一个肯定的眼神或微笑,这对于师生间建立互相信任并进而“信其道”将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端。

谈完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下面着重阐述的是如何将初中三年的阅读目标进行“序列”化,并形成初中学段的知识、能力的目标系统。

第一学年,除了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之外,阅读方法中的“浏览、略读、 精读”应贯穿始终,首先要建立对文本的整体概念,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会从文本整体出发,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运用于阅读中,学会整体把握文意和感受词句背后的深意。这一点除了衔接第三学段,在量和质上都应有所提高。

第二学年,将抽象思维作为重点来训练,包括对文体的辨识与把握,深入文本,学会分析、比较、判断、综合等复杂的思维活动,这一思维的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多角度、不同课型的设计。以思维这一序列的训练来说,初二年是至关重要的。初一年的学生也许只是具备初步的质疑的勇气,而到了初二年,这一特质表现得更明显,因为这一时期也正是身体与心理的调整与改变的关键时期,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渐显现,倾向于个性的张扬,教师可借助这一心理契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辨疑与质疑能力,同时,这一学年中的课例有较多样的文体,采用比较法(可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来激发学生的质疑、析疑、辨疑能力的发展。

要推进这些目标序列,在新课标背景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也应有相应的变化,方能产生效果——其主导方法是让课堂教学呈“序列化”推进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序列”不仅是对于三年的整体而言,也是对一节课安排而言。以一节课为例,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其细化为几个逐层递进的序列化小目标去推进,让学生一步步地提高与进步。以《湖心亭看雪》的难点即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可细化为三步:查字典理解“痴”这个词的原义和引申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痴”的表现和理解;结合文本内容理解其内涵。这样的课堂设计重在每一节课教学目标是实实在在的。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几种具体的教学策略来实现:

(1)注重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我们知道,语文课文只是作为一种范例,其教学资源需要教师的“慧眼”,而学生的学习时常就像孩子学走路一样需要有一个摸索的过程,而我们有许多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多采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当然,结合点的选择、设计至关重要。比如七(下)的《骆驼寻宝记》中塑造骆驼这一形象时,考虑到学生把握骆驼身上的坚忍不拔、奉献精神这一点并不难,但显然,它的“沉默”也留下了许多的故事空白,这就是“读写结合”的点,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想象“骆驼心里的想法”。

(2)注重教会学生质疑,讨论。在这四个学段的学习目标阐述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目标是,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简而言之,就是强调让学生善于质疑,生疑,因为这是学习动力的来源。为此,教师在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之余,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逆反心”,激发学生设疑。

学生能力的高低从多方面去考查,其中作业便是很重要的指标,同样可推行其序列化的作业形式,比如“读写结合”这种策略在作业中的运用便可运用序列化的推进,可先从词句的仿写到段落的仿写到对篇章的评论等不一而足;而对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在初中阶段也有许多好文章,同样可以做一个序列化的能力推进,如七年级的《我的老师》先学其细节描写,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种人物传记可让学生学习对人物作介绍,写颁奖词等。

当然,以上只是从几个侧面来谈“序列”化教学模式的摸索与实践,尚不够成熟。同时,这种序列化并非一成不变的,反复实践才是硬道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序列化学段目标
如何建构序列化阅读教学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Java 反序列化漏洞研究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目标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
Java序列化技术的探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