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实验班的设立

2014-09-05赵会军

职业·中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学生管理实验班

赵会军

摘 要:技工院校只有创新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本文以职业教育的社会背景和学院现状为切入点,从开设实验班、实施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教师配备、学生评价模式及学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设想。

关键词:实验班 一体化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 教师配置 学生管理

现代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掌握固定技能和单一知识的操作者和实践者,而是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具备设计、实施、评估和反馈等系统行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传统的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必须创新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是职业院校的战略性选择。

技工学院普遍存在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差、综合素质差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普遍存在,毕业生就业不能满足岗位需求,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认可。长此下去,在招生形势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职业院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就业会越来越被动。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设立“实验班”势在必行。笔者建议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学校进行全方位改革,开创技工院校特色发展的新局面。就机修系实验班,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设想。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就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习技能和知识的顺序,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摆脱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即“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实习”的“三阶段”模式,促进技工教育从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在为设立实验班召开的学生座谈会中,笔者也了解到部分学生有很超前的意识。根据学生的这些想法,笔者在教学中也增加了一些内容。例如:在锉件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装配内容;少讲、多练、多干;理论课可能在实习现场上;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班级中的课桌摆成围坐的形式,便于学生讨论,也便于教师管理;喜欢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式,由学生来提问等等,这些想法来自学生,也正是一体化教学的宗旨和目标。

一体化教学是一套严谨完整的系统工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开课前应该有一个详尽的、系统的准备过程,把来自企业生产中的实际工作任务转化成典型工作任务,创建学习领域,然后再创设学习情境或是形成一个个的学习项目,在项目中分设学习任务。知识技能由浅入深,从简单的专业认知开始,到零件的划线;从工量器具的使用,到通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从简单设备的安装和调整,到简单工装夹具的制作,最后达到普通设备的维新和改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并各负其责,从学生接触工具起就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让习惯养成从零开始。在老师下达任务书后,学生积极分析、讨论、探讨,完成一个个目标任务,整个过程中模拟企业的工作场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能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又能培养组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一体化”,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二、课程设置

传统的课程设置好像是“盲人摸象”,各科是分开的、独立的理论知识,不能把工作看成一个整体。目前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而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一体化教学需要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整合原有课程、编写可行的校本教材,形成具体的工作页。可将原来的《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测绘一体化”,作为专业一体化的基础内容在第一年开设。第二年则是专业一体化内容。文化基础课部分要根据企业工作、工种实际需要,按照“实用”的原则整合内容,删除那些比较深奥的用处不大的部分,留下有针对性的内容。

文化课的设置一定要做到为专业服务,也要按照“实用”的原则,增减、整合相关内容。除了一体化课程和文化课,可在下午第七节安排一些班团活动,或者是素质训练的拓展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这些活动的项目和内容,在学期初都要制定一个系统的、严谨的规划,也可以按项目形成校本教材。

另外,除教学中必需的教材外,再给学生配备常用的工具书,如《钳工实用手册》等,便于学习过程中的查阅和知识积累。

三、教师配置

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师是基础,是关键。一体化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操作技能;不仅要有课程开发能力,还要有组织实施能力;不仅要懂教育教学,还要懂企业生产。为适应更高的职业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学校要组织相应的师资培训、兄弟院校的参观学习、教学研讨交流等多种活动。一体化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角色,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输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与评价者,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在一些重要的环节如决策、评价、反馈等重要环节参与,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而学生由传统的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四、学生评价模式及学生管理

学生的评价模式完全采取过程考核,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过程考核与评价体系。比如采取“3+1”的评价,即学生自我评价、同学参考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加上企业结果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可以真正体现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的核心,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考核中,教师的评价环节一定要注意多一些激励成分,改变原来考核中学生有问题就减分的模式,这样,既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实验班入学开始,就采取全封闭的军事化管理比较理想。班级人数可设在30~35人,一体化教学可分成4~5个小组,这个数量比较便于老师的掌控。学院要给实验班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和生活空间,避免原来那些不良习惯的传染。

在硬件管理上,可在试验班教室配置电视、多媒体等设备,便于教学过程和各项活动的开展。

五、激励机制

为了鼓励实验班的学生和相关教师,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激励机制。例如为实验班毕业生开设“就业直通车”;为实验班一体化教师设置特殊的薪酬、奖励和考核、评价机制等,用制度来保障实验班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全校范围内的开展。

希望实验班的设立能够成为学院全方位改革的一个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一体化教学改革入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学院现状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开创技工院校特色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学生管理实验班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