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也怕巷子深
2014-09-05宋鑫陶
宋鑫陶
“内容为王”的时代,也许尚未过去,但没有渠道的“辅佐”,内容又何以称王呢?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一坛好酒如果被藏到了人们费力才能找到的地方,也许只有少数消费者是执著的,更多的人也许会选择触手可及的那坛。
习惯是最难改变的东西,但改变一旦做出,就容易养成新的习惯。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们的阅读方式从报纸、杂志和书籍转向了电脑、手机和iPad。一位美国的报社记者就直言不讳地表示:“在习惯使用便捷的网络工具发掘更多信息时,我们不能不考虑到,这一习惯正在颠覆我们的饭碗。”
新闻学上讲,一个读者在报摊前的5秒钟,将决定一份报纸的命运。因为,在报业激烈竞争的时代,可供选择的报刊太多,所以新闻要出彩,标题要吸引人。当下,报纸的命运仍然由读者来决定,只是习惯了新媒体的人们,已经懒得再往报摊上瞥一眼。
与此同时,城市在加速拆除报刊亭。有网友在看到河南郑州最后一个报刊亭被拆除后,写道:“再见,报刊亭;再见,街边小风景;再见,本就苍白无力的郑州精神文化生活。”报刊亭拆除了,报摊并没有增多,对于依靠零售发行的城市报纸而言,发行量的下降意味着影响力和广告收入的降低。
在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看来,“不管是纸媒还是数字化媒体,其能否成功吸引读者,最终都要以内容为标准,靠产品讲话。尤其是新闻性媒体,报道的深度与广度,其与生俱来的专业、权威、深入的特性都是其强大的优势所在,而这方面网络化媒体难以代替。《纽约时报》靠的就是其独具特色的深度报道和独家报道而名扬天下。”但再好的内容,如果没有了受众,就只是一堆排列整齐的文字。这正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困惑和最大难题,而这又恰恰是新媒体的优势所在。
“内容为王”的时代,也许尚未过去,但没有渠道的“辅佐”,内容又何以称王呢?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一坛好酒如果被藏到了人们费力才能找到的地方,也许只有少数消费者是执著的,更多的人也许会选择触手可及的那坛。
尽管新媒体这坛酒酿的没有传统媒体那么长,味道没有那么香,但它的便捷和多样化,还是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也因此,传统媒体才需要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把酿造的好酒摆在消费者面前。
这也就是为什么传统媒体以前瞧不起网络媒体,如今却又言必称互联网思维,“即便暂时看不到可靠的盈利模式,但总要先跑马圈地”。
互联网讲求的是“开放分享,用户中心”,这与传统媒体所强调的“媒体本位,内容为王”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传媒行业而言,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受众才是王道。正如浙报传媒董事长高海浩所理解的,“所谓传统媒体转型突围,本质上就是把流失的用户找回来、聚拢来,服务好、吸引住。”
读者和用户的转移,是互联网对当下传统媒体的最大冲击。所以高海浩认为,传统媒体要想夺回用户,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种别人的田地,以内容给别人打工,是死是活的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里,即便默多克如此庞大的新闻集团也不例外。二是拥有自己的用户集聚平台,在自家的田地种下我们的新闻和文化理想。浙报传媒就是选择了后者。
在一篇《媒体死亡的真相》的文章中,作者写道:“不是新媒体杀死了传统媒体,是新媒体出现背后的信息生产逻辑杀死了传统媒体……到了该重新认识新闻、重新组织新闻和重新革命新闻的时候了。”
其实新闻并没有变,只是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和方式去做新闻。就如同有人所形容的“最终,也许死的是纸,活的是报”。纸是一种载体,报可以理解为新闻,也就是说,内容还是核心,只是呈现的介质和载体有了变化。
美国报业协会2012年的统计结果显示,74%的互联网用户依赖当地报纸媒体作为主要的新闻和信息来源。尽管没有相关的数据来显示我国的情况,但从我们每日读到的互联网的转载新闻来看,这样的占比在我国同样不会低。
新媒体拿着传统媒体的内容来吸引受众,然后把传统媒体逼向了绝境。但这似乎给了传统媒体一个启示,向新媒体的转型,需要改变一些新闻的制作方式,但却仍要以好的内容来立足。
好的内容加上宽广的渠道,才能“黏住”读者。没有好酒不行,但酒香也怕巷子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