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当代大学生沉迷网络的成因及对策

2014-09-05李晓云

关键词:交流大学家长

李晓云

【摘要】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在提供海量信息,提高我们学习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令一部分学生深陷其中,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恰当的使用网络,健康上网,首先从学生沉迷网络的成因分析开来,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网络负面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89-02

一、大学生沉迷网络的成因分析

1.成长环境的影响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与他们的沟通方式、关注重点以及家长自身的日常行为均会对学生造成影响。

比如:有的家长不擅跟自己的孩子交流,日常关心的也就是孩子的吃喝等生活方面,对于学习经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其实大学生更希望的是能跟家长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很少有这样的交流机会,长此以往,即使跟自己的父母,学生也会感到存在隔阂与代沟而不愿意交流或不知道该如何交流;再就是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从小就提供好的条件,整日忙于工作与应酬,经常下了班还要外出参加活动,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学生从小看到的就是家长长期不在家,经常吃饭喝酒打麻将等,这样必然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产生影响,若是心理不成熟的学生将无法体会到家长掩藏在应酬下的那份苦心,他会认为这样的生活很正常,自己的人生也将如此,于是,玩就成了他大学生活的重心;还有的家长事事为孩子包办,孩子从小爱贪玩,学习成绩不好,家长通过找关系帮孩子进入好的中学、高中,乃至进入大学,这样的学生一路就是被人推着走的,毫不费力就可以进入大学,因为即使他自己做得再不好,父母也有办法帮他解决,他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那么大学里的学习他理所当然地认为与他无关,他想做的仍然是继续玩。

2.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

作为中国的学生,大部分是在一个高压的环境下学习着,在中学时代,家长和老师可能更注重要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情况,所以进入大学以前,学生在学校从早自习到晚自习都由老师盯着、陪着,不由得他不学,回到家,家长盯着做作业,陪着上补习班,而且一再强调,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只要搞好学习就行,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学习,并且在父母和老师的影响下,很多人也只管学习,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均有父母操办。

这也直接导致我们见到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有至少两三个家长陪着,初到宿舍,打扫卫生、整理床铺、置放衣物等事情均是家长在忙东忙西,而大学生则找个干净的地方坐着玩手机。其实这些学生差不多也快18岁或已满18岁,可表现出来的就是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他们真的是不会做吗?有的家庭里几岁小孩都会做的事情,我们18岁的大学生竟然不会做?仅仅是因为他们长期依赖于父母,自己习惯做甩手掌柜而已,即使他们已经成人,他们依旧抱着这个习惯,不想去改变。有的市区的学生,可以做到把换下的衣服积攒着,每周末回家的时候带回家去让父母洗,自己依旧什么都不做。这些学生他们的精力和时间是都花在了学习上吗?不是,他们生活上自制能力的缺乏,必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学的学习是自主学习,没有高中那样的严管制高压力,自制能力的缺乏,不仅体现在生活上,也会体现在学习上,因此大学生中经常存在因为玩游戏到半夜早上起不来而逃课的现象,或者课余的所有时间都在玩游戏,老师的谈话也只起短暂的作用,学校的活动都没有兴趣参与,他们的大学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

3.交往方式的改变

据学生自己讲述,宿舍里的场景经常是,大家各自坐在电脑前,各玩各的,有话要说时会直接通过QQ发送消息,相互之间有什么要表达的也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发在微信或QQ说说里,即使每天都在一起学习生活,大家直接面对面的交流也减少很多,似乎已经习惯于用网络来表达。在网络不发达的时候,大学生的交流更多的是采用相互串门的方式,大家经常到相邻宿舍去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玩耍,班上同学也经常聚在一起,在教室一起自习或一起开展活动等,这种直接的交流方式可以让相互之间了解更多,更容易成为朋友,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间不多,这样的交往更健康积极。而现在大学生一大半的时间都是独自待在电脑前,网络上的丰富世界让他们可以不用跟自己的同学讲话聊天,所以有的学生甚至连班上的同学都不认识,连隔壁宿舍的同学都不认识。这样的情形其实容易导致恶性循环,朋友的缺乏,对人际交往的害怕,最终让学生选择在网络里畅游。

4.对未来的迷茫

大学生在进校后,学校都会开展一系列的入学教育活动,用以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初步的了解以及规划。有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但有的大学生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就这样得过且过。上课的时候有兴趣就去上,没兴趣就在宿舍睡觉或玩游戏,下了课没什么提起兴趣的事情做就又玩游戏,时间长了,惰性和懒散就成为习惯,对未来的迷茫成为了这种习惯的推动力,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若再有个挂科,他们对未来就更失去方向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虚拟网络成为他们找到自信的地方,于是泡在网络上成了他们每天的功课。

5.课堂的枯燥与第二课堂的形式化

相对于上网的自由与轻松,课堂自然显得有些约束,但任课老师授课内容的精彩与否也影响着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经常听学生说,哪个老师的课讲得好,老师对课堂也管得严,大家都不会逃课,而又有哪个老师的课很无聊,完全没有内容,大家完全学不到东西,自然就不想去。学校也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讲座等,但不得不承认,有一些还是形式大于内容,现在的学生都是95后了,他们更注重的是实用和功效,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的事情,被老师强迫去参加也只可能一次两次,有个性的他们不会因为老师的强迫就一直乖乖去参加一些没营养的活动。不想上课,不想参加活动,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多的空余时间留在宿舍,他们在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里总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于是沉迷网络成为现实。

二、帮助大学生合理健康使用网络的策略

1.抓好大学生刚进校的契机,严格管理。不让学生经历从“高压到骤松“的阶段,让他们在基本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以前,先处在一个和高中阶段些许类似的环境中,管理多于引导,使他们逐步学会如何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帮助他们从高中生的被动心态转变成大学生的主动心理。让学生明白大学依然是以学业为重,大学的自由不是放任的自由,而是在于能够自由地选择各类资源自我学习,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这样学生在心理逐步成熟后,对待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再逐步放手,这时再引导多于管理。

2.加强专业性教育,多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很多沉迷网络,喜欢逃课的学生都有一个普遍的理由,认为专业没意思。其实大学生大一学的是基础课,在没有接触到专业的全部内容前,这种想法仅仅是一种主观认识,不具有实际意义,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尽量多的提供专业作品、专业技能、就业方向等方面的综合信息,以及安排高质量的生动的学术讲座等活动,扩大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对专业有更充分更正确的认识,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3.丰富第二课堂,开展参与性广发的各类活动。尽量让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多彩,比如安排与专业相关的多项目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方向,另外通过比赛获奖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开展参与性广泛的主题群众性锻炼活动,让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通过活动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同时强身健体,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4.发挥老师带动作用,鼓励学生参与项目课题。学生进入大二后会奠定一定的专业基础,这时专业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项目课题中,通过指导与合作,让学生体会到参与感,享受到科研学术的付出与乐趣,增强专业技能,把兴趣从网络转移到专业学习与学术上来。

5.加强学业规划与就业规划的指导。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同时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和已就业的往届生为在校学生召开经验交流会,通过高年级学生和往届生他们自身所经历过的迷茫和选择,让在校学生产生共鸣的同时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业规划和就业规划,拟定学习计划,辅导员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他们的引导,监督他们计划的实施程度,减少学生流连于网络的时间。

6.保持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学校与家庭双方共同督促学生走下网络,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改善部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相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当今社会,网络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网络在提高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令部分学生深陷其中,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应从多渠道采取相应的对策引导大学生合理恰当的使用网络,健康上网,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猜你喜欢

交流大学家长
“留白”是个大学问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大学求学的遗憾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