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美是最美
2014-09-05郑平坪张丽超
郑平坪 张丽超
【摘要】如果仅仅把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理解为通过他对列夫.托尔斯泰坟墓的描述来表现他的敬仰之情显然有些浅显。事实上《世间最美的坟墓》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坟墓逼人的朴素,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崇高朴素的精神品质, 同样我们还深切地感受到茨威格语言的质素美,这让我们完全沉浸在朴素美是最美的意念中。
【关键词】朴素世间最美坟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11-01
一、坟墓逼人的朴素
“它只是树木中的一个小长方形土丘而已,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1]这就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墓地。托尔斯泰的墓地简单、朴素,环境安静、幽僻。的确是一种逼人的朴素。这让我们很难与他伟大的身份相联系。
此时不禁想到文中提到的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窿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还有现在人们经常瞻仰的埃及法老的金字塔、秦始皇陵、成吉思汗陵、明长陵、昭君墓……这些墓地铺排豪华、巍峨壮观、气度恢宏、富丽堂皇,与长方形小土堆之托尔斯泰墓林的草木丛生、朴实无华、安静幽僻、平淡无奇形成强烈对比。这个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客死他乡;就像不为人知的士兵,躺卧沙场一样,简单地被安葬。
我们用“朴素”二字概括托尔斯泰墓地的总体特点再恰当不过了。“来这里的人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在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2]通过瞻墓之人对墓地的崇敬,不难看出事实上墓地越朴素越美丽,越平凡越伟大。它的朴素美早已深入人心,朴素美才是最美。
二、人格的崇高、朴素
我们由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进而联想推及到墓中人之人格美。而正是因为人格美之崇高,于是瞻者才不由不肃正敛容、毕恭毕敬的来到墓前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托尔斯泰自幼就开始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他非常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在各次战役中,他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从他的创作初期开始,特别在60年代以后,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认真地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晚年到了故乡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晚年的他开始习惯于关注在他的农田上辛苦劳作的农民们,这些贫苦可怜的农民让托尔斯泰感到不安与自责。为了减轻自己的内疚感,托尔斯泰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开始自我折磨:他变得厌恶人情世故和亲友间的应酬,也拒绝出席贵族的宴会。他经常戴着草帽,穿上旧衣服,脚踏树皮鞋,在农田里干活。到了后来,托尔斯泰想要解放他的那些农民,把田地分给他们。同时,他也打算把他全部著作的版权,无偿地献给社会。
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曾经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托尔斯泰的墓地。从托尔斯泰的经历可以看出,他这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但他的人格是无比崇高和质朴的。
三、语言的质朴美
那么茨威格1928年亲见了托尔斯泰坟墓之朴素又有何感想呢?他把初瞥托尔斯泰墓之看法形诸文字,用真挚的情怀牵引我们进入这朴素而内涵隽永的美文中。
虽然茨威格仅仅用“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等异常简单的话语来形容托尔斯泰的墓地,但正是这种简单、朴素的话语逐步深入,反复运用才表现出这种真挚美,并最终升华了美之价值,陶冶读者情操,让读者把墓地逼人的朴素与托尔斯泰的人性质朴美联系起来,深入人心,真正感受到朴素美是最美的,朴素美永驻心中。
而与托尔斯泰之人格崇高美、与托墓之朴素美相对比现在的一些“名人”生前就为自己造“极品”之墓这一现象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在伟大人格与卑劣品行的较量中,在世人的肃然起敬、顶礼膜拜与恨之入骨、怨声载道的鲜明态度下,铸造自己坚不可摧的道德长城的重要。许多人的一生把大半时间和精力花在设计、精修、雕琢自己的墓碑上,但他们不知道:活着用在墓碑上的精力越多,死后他的墓碑损坏得越早,如果你生前没有为人类作出多大贡献,那么死后你的墓碑再宏伟、再壮观,也只是废石一块,最坚固的墓碑是立在后人心中的,即使它是砂石一堆,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感人的碑石。
总之,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朴素为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不事一丝一毫之雕刻,没有渲染铺张浮华之辞藻,却凸现朴实无华崇高之人品,极舒崇敬赞美之真情。以此朴素之文为契机,我们充分挖掘朴素而崇高之人格,更加认识到了“惟其崇高,最朴素的也是最美的”[3]的观点,文章把我们带入广阔而丰富的社会审美情境中,犹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使我们懂得“人美在精神”之道理,并能潜移默化,塑己之美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外国优秀散文选》78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 张厚仁译
[2]《外国优秀散文选》79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 张厚仁译
[3]《当代世界散文名作》165页金版电子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