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2014-09-05王乙红戴佳慧万里涛曾德才张瑜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医疗机构报告

王乙红 戴佳慧 万里涛 曾德才 张瑜

(1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上海 200031;2上海市金山区

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上海 201500;3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上海 200240)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王乙红1戴佳慧1万里涛1曾德才2张瑜3

(1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上海 200031;2上海市金山区

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上海 201500;3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上海 200240)

文章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资料来源以及主要研究结果等作一探讨和介绍。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监控系统,影响因素

医疗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和共同目标,医疗安全监管是卫生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1]。为促进和提升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析预警的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笔者对影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探讨。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医疗质量安全信息的报告质量不仅直接反映医疗机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关注度,还影响到监控系统对医疗质量安全信息的分析和预警,进而影响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防范对策的制定。为此,我国为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信息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先后出台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投诉管理办法》等,并于2011年由卫生部发布《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部分发达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建立病人安全事件报告系统[2]。英国卫生部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了病人安全事件上报和学习系统,全国医疗系统和医务人员都可以通过该系统上报和查询不良事件[3]。2009年,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建立了上海市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全市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及部分一级医疗机构通过在线监控系统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目前共有487家医疗机构通过监控系统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结合《暂行规定》,制定了《上海市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全市医疗机构以监控系统为在线报告平台,严格按照流程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首次提出对主动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表扬和奖励,对瞒报、漏报、谎报、缓报的相关责任人员给予通报和严肃处理。截至2013年12月31日,监控系统共收到医疗机构上报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共19 238起。调研发现,医疗机构通过监控系统上报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与实际发生数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推进影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质量的研究势在必行。

1.2 研究意义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是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过失环节分析的基础,是临床和医院管理安全保障的前提,同时也是医疗质量安全监测预警的基础。探索和研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重要意义:①发现制度执行中的缺陷;②深入了解医疗机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顾虑;③进一步完善监控系统;④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质量,从根源上防范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2 研究目标

本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的影响因素;结合试点的实践运行,提出消除影响因素的对策,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质量,使监控系统的监测预警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构建与医疗机构的良性互动,提升卫生行政部门的监测预警和管理水平。

3 研究内容

紧紧围绕研究目标,确定了以下主要研究的内容:①通过监控系统运行的情况,了解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现状;②分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影响因素;③结合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质量的对策并实践运行。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研究通过文献评阅、问卷调查、关键知情人访谈等方法,分析影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的因素,寻找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管理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和制度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形成干预方案,并通过试点运行,进行干预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与医疗机构的良性互动,提升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质量。

4.1 文献评阅

围绕研究目标,确定检索关键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病人安全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报告质量”“影响因素”。排除与所界定领域涉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终得到:2008-2013年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or报告质量”相关文献82篇,“报告质量or影响因素” 54篇;2003-2013年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or影响因素”中文文献49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or自愿报告系统”英文文献85篇。

4.2 专家咨询

组织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卫生行政部门专家、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者、市、区县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管理者和医疗机构负责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在线报告的一线操作人员,通过头脑风暴、焦点访谈等方法,就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影响因素及对策、干预方法等进行专题调研。

4.3 关键知情人访谈

对在医疗安全管理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医疗分管院长、医务处长和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收集他们对医疗质量事件报告管理的相关意见和建议,论证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质量对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4 技术路线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5 主要结果

5.1 完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质量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并结合监控系统监测指标,通过文献评阅和专家咨询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标准的理解、对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顾虑、医疗机构的报告形式及对监控系统的知晓和使用情况等,共计29个封闭式问题和2个开放式问题。

向全市17个区县设置了在线版监控系统的全部335家医疗机构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管理者、信息报告人员和普通医务人员等。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以区县为单位,各区县结合实际情况,向辖区医疗机构逐个发放和回收问卷或召开会议集中发放并回收问卷。全市335家使用在线系统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医疗机构中共有269家接受了调查,参与率达80.3%。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07份,回收率达90.7%。

图1 技术路线

5.2 确定影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51.6%的被调查对象对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存在一定的顾虑,主要顾虑为“担心影响医院评审考核”“担心影响医院/个人声誉”和“担心上报信息成为卫生行政部门的查处依据”。被调查的对象均将“该系统设计的收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指标太多太细、填报复杂”列为影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的首要因素;临床科室负责人和填报人员认为“工作繁重,没有时间上报”是影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数量和质量的次要因素;而行政科室负责人和院领导则将“领导层的压力”视为影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数量和质量的第三个因素。

5.3 初步选定试点医疗机构进行干预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初步确定从“监控系统自身指标简约”“行政政策优化”和“良性互动工作模式”三个层面提出对策,选定6-8家医疗机构进行试点运行,预计试行6个月。通过现场调研、专家咨询论证和焦点组访谈的方法,确定对策(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于在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内进行推广,从根源提升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质量,提高医疗安全事件预警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徐天强,杨波,张军,等.医疗安全监控系统研究概述[J].中国卫生资源,2008,11(5):241.

[2]肖美莲,四清.患者安全事件上报的研究现状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710.

[3]National patient safety agency quarterly data summary issue 14-England [EB/OL].2009-11-27. http://data.gov.uk/dataset/staff-organograms-and-pay-national-patient-safety-agency.

(责任编辑胡安娜)

上海市卫生监督科研项目(编号2012030)成果之一。

2014-7-11

王乙红(1975-),女,山东蓬莱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医疗安全管理研究。Email: wangwang64@sina.com。

R 197.32

A

1674-9545(2014)04-0084-(04)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医疗机构报告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报告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报告
报告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