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模式分析
2014-09-05江芳
江芳
【摘 要】语文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内容之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学教学;趣味性教学模式
合理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能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的必要性
1.是教学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传统的模式,基本上由字开始,以教材内容为主体,采取填鸭式趋于应试的教学,而忽略了小学生趣味性的培养,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内容,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新时期,以兴趣培养为主要手段,着重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就成了必然。
2.是现代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会语文基础知识,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是现代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仅只在于教,更在于学,要让学生如何能够轻松而高效地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单纯地以教而教,更要用心营造趣味性的教学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质量。
1.挖掘教材本身,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相对于其他课程,比较图文并茂,即便如此,教师也不应该不应当以生字、句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方式进行教条化教学,而应该尽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意志、情绪、感觉等进行体味与想象,比如在教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春天来了》,很优美的一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想象,学生通过对春天的想象和描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就对自然,对春天产生了喜爱与欣悦之情。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接受到了所学的知识点,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2.改变语言风格,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要正襟危坐,以严肃的师表获得威仪,使学生在压抑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改变风格,突破教学套话,实现语言上的创新。比如,还是《春天来了》,老师问:“哪位同学来说说,除了课文里的春天,还有哪些春天的景象?”,还可以以憧憬的语气说:“春天的景色真美呀,让我们一起钻进课文里的春天,来帮着作者找一找,还有哪些他没有发现的?”很明显,第二种提问的方式比第一种生动有趣味得多。
3.应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多媒体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死板单一,为小学语文教学提高了不少的趣味性元素。随着电子数据化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了许多课程的选择,被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运用声光的技术,能够把学生带到特定的语境中,使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力加强,拓宽了教学的局限性。还是以《春天来了》为例子,在教师备课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幻灯出各类流水、花儿,绿芽等景色,并且配以优美的音乐,把学生的情绪带到美轮美奂春之景中,让学生直接体验到课文环境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了课文讲解的趣味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4.加强课外阅读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课外阅读是必要的补充与延展,课外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拓宽语文的视野,增强认识能力,从而提高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在增强阅读力的同时,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对语文课充满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搜索一些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春天来了》,建议学生课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文字,在下一堂课上,抽出一些时间进行共享、讨论与欣赏,使学生在掌握课文基本点的同时,更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5.激活写作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两项最基本的技能,阅读是对语文知识的吸引,写作是对语文知识的释放。比如《春天来了》,在经过一系列的学习以后,学生对春天已经有了直观、生动的印象,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启发学生大胆记录一些有关春天的感受,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进行练笔,教师要以欣赏的角度去发掘学生练笔的闪光点,通过鼓励与赞扬,激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升自身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趣味性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中进行愉快地学习,增强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玉成.趣味引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49
[2]郭云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2.(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