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热潮不妨多点冷思考

2014-09-05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4年7期
关键词:冷思考大都市热潮

最近看到某地一篇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发展调研报告,其中描绘的未来发展蓝图重点是城市在目前基础上扩大多少面积,突出要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构建未来智慧城市生活。在对未来的表述中,智慧城市等先进概念描绘的未来景象的确容易让人血脉偾张。但动辄数百亿元的投资,究竟有多少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有多少项目是契合实际的?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智慧生活,等等,在智慧城市的热潮下,我们不妨多点冷思考。

曾几何时,我国的城市建设热衷于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有数据显示,1998年,中国有78个城市表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2003年,有182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截至2011年,中国以国际化大都市为建设目标的城市则已经超过200个。姑且不论中国究竟需要多少个“国际化大都市”,从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功能与人文环境等等诸多因素来考量,有多少城市担得起“国际化大都市”的称号?其实质无非是为房地产开发找到了理所当然的由头,其结果是花大价钱造就一座又一座表面现代的空城。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汹涌。不少城市纷纷打出“打造智慧城市”的口号,大手笔投资,热衷追逐亮点,吸引眼球。“智慧城市”会不会重蹈“国际化大都市”的覆辙?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不久前结束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有力推手和保障,智慧城市应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更多地把眼线投放到关注民生、关乎百姓的事情上,套用一句广告语,“百姓好才是真的好”。如此,智慧城市惠及民生,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基于此考虑,“智慧城市”需高起点构架顶层设计,高标准构建智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规格建立发展协调机制,高效率推进“智慧城市”的示范作用,通过试点探索、总结、提炼创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使信息技术的发展真正与城镇化相融合,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

猜你喜欢

冷思考大都市热潮
冬奥会“点燃”全民冰雪热潮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大都市
化肥供应冷思考
“汉服热潮”诠释文化自信回归
当前农村“争贫热”的冷思考
关于共享经济热的冷思考
我省各地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