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间谍的传奇人生
2014-09-04张薇
张薇
“想想吧,我正在参加联邦调查局特工会议,他们在讨论如何捉拿间谍,如何辨别谁是外国特工,而我就是他们要找的人,而且就坐在他们中间。这是多么有精神上的优越感啊。”
——罗伯特·汉森
最近,德国联邦情报局破获一起“双面间谍”案,一名31岁的德国情报雇员,长期向美国提供情报,甚至还试图把情报转卖给俄罗斯特工。就在“双面间谍”准备向“三面间谍”跨界时,东窗事发,最终暴露了身份。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双面间谍”,他们的动机各不相同,但其谍海沉浮的传奇人生至今都为世人津津乐道。
有人因为追随信仰
苏联1990年发行了一张人物邮票,票面上的人就是被称作“间谍王子”的金·菲尔比。
菲尔比作为苏联间谍,成功潜伏在英国情报机关的核心位置上长达20余年,为苏联情报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受到英国反间谍机构怀疑后,他成功地逃回苏联,并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我的无声战争》,这部书后成为风靡英美的畅销书。
金·菲尔比出生在印度,父亲是英国知名的阿拉伯语学者。他从小敏捷机智,17岁就考入剑桥大学,在那里加入了一个影响他一生轨迹的社团:剑桥大学社会主义学会。
求学期间,他逐渐培养起共产主义信仰,萌生出为苏联服务的念头。趁着奥地利工人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菲尔比收拾行囊前往维也纳,在那里找到了苏联情报机关的工作人员并如愿以偿地加入苏联情报组织。
菲尔比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剑桥毕业的背景使他在英国上流社会混得风生水起。他的正式职业是自由党月刊《评论的评论》的副主编,才华横溢的菲尔比在新闻界的表现非常耀眼。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苏联要他前往西班牙内部潜伏。于是,他在《泰晤士报》谋到一份随军记者的差使。
有一次,他被西班牙警卫军当做可疑人物带走审讯。警卫军开始搜查菲尔比随身携带的行李,菲尔比意识到自己裤子口袋里装了写有苏联情报指示的纸条,一旦被警卫军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菲尔比一边回答审讯官步步紧逼的问题,一边思考对策。看着自己面前光滑的长桌,突然有了主意。警卫军在行李中没有发现问题,便命令他把裤子口袋里的东西都翻出来。菲尔比掏出钱包,用力朝远处推出去。趁着所有人扑向钱包,菲尔比迅速取出纸条放进嘴里,消灭掉这足以致命的纸条。
仅仅作为记者,并不能接触到太多核心情报。苏联方面希望菲尔比能够进入英国秘密情报机构。
终于,在一名记者朋友的引荐下,英国秘密情报局主动联系上了菲尔比,很快就通过对他的背景审查,把他招入麾下。菲尔比成功“打入敌人内部”,后来还担任专门搜集对苏情报的第九科科长。在他任职期间,没有一项针对苏联情报机关的预谋行动产生过效果。
有人缘于憎恶强权
她被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危害最大的间谍之一”,破坏了美国针对古巴高官的窃听计划,但她并不后悔,认为自己的行为完全符合正义。
安娜·蒙特斯的童年并不幸福,她从小目睹了父亲的冷酷残暴和母亲的软弱可欺,家庭的不幸让她变得同情弱者,憎恶强权。
大学毕业,蒙特斯找到一份在华盛顿做司法部书记员的工作。不久她通过FBI背景审查,被授予最高保密级别通行权,得以浏览一些最机密资料。
工作之余,蒙特斯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拉美问题研究硕士,开始专门从事古巴问题分析。求学期间她被古巴情报人员看中,成为理想的间谍人选:她有左翼思想;精通英语和西班牙语;才干深受司法部上级赏识;最重要的是,她有权接触高级别机密。
按照古巴方面的指示,蒙特斯成功申请到美国国防部情报局任职。成为“双面间谍”的蒙特斯做事更加小心谨慎。蒙特斯开始拒绝和家人聚会,她的弟弟和妹妹都是美国情报人员,她害怕轻松愉快的氛围会让自己因放松警惕而泄露秘密。
蒙特斯工作表现十分突出,她对古巴军政事务分析得犀利精准,她的判断往往能影响到美国对古巴的政策制定。在华盛顿情报圈,她得名“古巴女皇”。1997年美国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尼亲自授予她荣誉证书。
不过,蒙特斯下班以后,却开始了她的第二份工作。她用笔记本电脑打出白天默记的材料,存进软盘。每隔一段时间,蒙特斯会和古巴联系人碰头,把加密软盘交给对方。古巴方面也授予她一枚勋章,肯定她在情报工作方面的贡献。
“双面间谍”的生活让蒙特斯长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本身性格孤僻的她为了保守秘密变得更加压抑。事实上,除了古巴联络人员,她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1998年,美国情报局破获一个古巴情报网,为躲避风头,蒙特斯和她的联络人不得不切断联系。一连数月,她感到恐慌、空虚甚至哭泣,夜里常失眠,出现了强迫症症状:长时间洗澡、换各种香皂,开车戴手套,严格节食,有时仅吃不加任何调味料的煮土豆。蒙特斯的抑郁症越发严重,必须接受心理治疗,并服用大量药物。
就在这种情况下,蒙特斯还得到美国方面的拔擢,参与起草了一份国防部报告,结论是古巴“伤害美国的能力有限”、“仅在某些情况下”会对美国公民构成威胁。
2001年,反间谍专家斯科特·卡迈克尔开始调查“内鬼”,终于掌握蒙特斯秘密为古巴提供情报的证据。蒙特斯接受间谍罪的指控,被判处25年监禁。蒙特斯后来在给亲人的信中写到:“我只忠于自己的原则,而不效忠于任何国家、政府或个人。对美国或古巴,对奥巴马或卡斯特罗兄弟,甚至对上帝,我都没有效忠的义务。”
有人只是寻求刺激
“想想吧,我正在参加联邦调查局特工会议,他们在讨论如何捉拿间谍 ,如何辨别谁是外国特工,而我就是他们要找的人,而且就坐在他们中间。这是多么有精神上的优越感啊。” 也许正是这种奇妙的感觉,让美国联邦调查局资深特工罗伯特·汉森投入苏联克格勃的怀抱。
罗伯特·汉森的父亲是一名性情乖张的芝加哥警察,他从来不给孩子爱和鼓励,而是认为打击才是最好的教育。父亲总是当着罗伯特的面,说他将来一定一事无成。罗伯特·汉森从小立志要证明自己的不同凡响。
1976年汉森进入美国联邦调查局。仅仅3年后,他就与苏联情报机构取得联系,成为一名苏联间谍。
从1985年开始,汉森一共向苏联提供了27封信件和22个邮包约6000页的绝密情报。其中包括美国的核武器发展计划、电子侦察技术等绝密件。汉森还向克格勃透露了3名被美国招募了的苏联特工名单,使他们中的一个被投入监狱,两个被枪决。作为回报,他得到包括现金、钻石在内的价值140万美元的酬劳。
1987年,汉森接到一项“有趣”的任务:负责找出美国情报机关内部泄露苏联特工名单的人,汉森知道这个人其实就是他自己。当然,汉森没有把自己揪出来,反而把他所接触到的为美国提供情报的苏联间谍名单转手给了苏联。
在汉森15年的“双面间谍”生涯里,并非没有遇到怀疑。汉森的妹夫也是FBI探员,在汉森家中发现大量现金,便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他的上级,可是上级根本不信。汉森还接受了联邦调查局局长亲自进行的测谎测试,他表现出强大的心理素质,测试结果显示没有任何异常。
2000年,“双面间谍”汉森的好运被另外一个“双面间谍”谢尔盖·特列杰科夫终结了。通过谢尔盖提供的录音带,美国探员听出了汉森的声音,他被严密地监控起来。2001年的一天,汉森在公园被捕,他一点也不慌张,只对同行们说了一句,你们的速度真是太慢了。
消息传开,汉森的亲友们纷纷表示不能相信他会出卖情报给苏联人。汉森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总是鼓励大家参加弥撒,对苏联人的无神论信仰感到“愤怒”。
但事实上,汉森具有复杂而矛盾的人格特点。他反对共产主义,却又为莫斯科充当间谍;他是一名反间谍联邦特工,自己却又从事着间谍活动;他看起来忠于家庭,却把和妻子的性爱录像拿给朋友分享;他在脱衣舞娘身上一掷千金,却只与她保持柏拉图式的精神恋情。
汉森的同事也不相信他只是为了钱才去做苏联间谍,他们认为汉森在寻找精神上的刺激,迷恋一种优于众人的感觉。
汉森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曾经两次被搬上银屏。2002年,汉森的故事被拍成电影《间谍大师》,汉森曾在狱中观看,但他对片中的自己很不满意,没看完就气愤地关掉电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