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数学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
2014-09-04汪卫霞
汪卫霞
中职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渗透思维运用的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中职数学教学,我们不禁要问:课堂时间去哪儿了?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怎样使学生学好数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长期、艰难、细致的任务,需要数学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无疑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经历谈谈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入,做到课堂时间恰到好处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一节课尤其是数学课来说,一些新知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于是,新课导入的好坏往往关系着授课的成败。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5到20分钟,而刚开始上课的前两分钟有个适应过程,因此要准确把握好导入时间。同时在一定的时间内,导入既要具有趣味性、概括性,又要体现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讲到第三章第三节函数的单调性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做个小研究,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要准确把握、灵活运用,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求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壮观的烟花片段。烟花冲出后,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时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三、用心设计提问,让课堂时间更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提问。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使教学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我认为,善于提问的教师能很自然、自由、自觉地把问题带进课堂,并能使学生自然、自由、自觉地把问题带出教室。
例如:我在教学“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镜:某人有10把各不相同的钥匙,其中有一把能打开房间的门,由于不知道哪一把是这间房门的钥匙,只好将这些钥匙一一试开。如果钥匙可以重复试开,问第一次打开门的概率大,还是第二次打开门的概率大?由于钥匙可以重复试开,每一次与第一次试开的情况完全相同,概率都是P=1/10。这样,巧妙地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考,不仅理解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更有活力、有价值、有生命力。这种问题情境让课堂时间分配得更合理,活而不乱。
四、精心设计练习,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先天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的练习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浅,他们的兴趣和情绪都会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题,增加练习的层次感,供学生选择。课堂练习设计可分为A、B、C三个层次,即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在练习中,要求后进生必须做A组和选做B组,中等生必须做A、B组和选做C组,优等生A、B、C组全做。这样就可以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等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后进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而不是被这样那样的人为因素制约或干扰。
五、重视小结,完善课堂时间的分配合理性
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只占一小部分时间,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小结能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学过的内容,更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当然在小结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对学生的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层次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方面的表扬。通过小结和评价让学生对学习增强信心,促其发展,促其进取。
只有关注这些教学细节,才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