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景观恢复与保护的生态规划
——以常州煤灰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2014-09-04苟爱萍王荣杰
苟爱萍,王荣杰,顾 锴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200235)
景观危机这一现象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设过程造成了生态型的破坏,从而恶化了当地的原始自然生态环境,并使城市景观对四周乡村景观形成了雷同性[1]。在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和乡村景观被人们严重忽视的今天,如何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保护现有景观结构,且加强其与周边环境的景观功能,保护当地生态资源,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设计以恢复和改善常州煤灰湖公园当地生态环境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结合煤灰湖周边居民的生活现状,进行因地制宜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以实现对常州煤灰湖乡村景观的恢复与保护以及对中国式田园城市的探索。
1 乡村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乡村景观又称农业文化景观,是乡村地区的范围内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的综合表现,以聚落形态的农舍和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地区。田园公园设计以乡村景观为核心而形成的自然——生产——休闲——康乐的景观综合体。乡村景观以聚落形态的农舍和集镇所代表的地区,以农业为主的景观模式及乡村特有的田园生活和文化,具有明显田园特征[2]。
在20世纪初,绿色生态的设计概念已经在景观设计中逐步出现。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遭到破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研究发现只有通过生态设计才能使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造福子孙。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学科的新分支,是支撑乡村景观营造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手法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景观生态学在解决各种宏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中综合了地理、农业、生态、环境及各种管理领域的知识,具有广阔的空间范围和生态系统类型的景观格局。
2 现状调研及分析
该研究基地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主城区东南部,青洋路高架与龙城大道交叉口东北角。现状以西高东低的地势为主,西边多为高坡且坡度颇为陡峭,高坡中间为清澈水面,基地东部主要以平原、农田、池塘为主。在基地各处均零散着民房且分布不均匀,基地现状田间道路多为坑洼土地,水面河流污染较为严重,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以及居民生活用水的肆意倾倒,导致河流较为浑浊且局部流域气味较为严重。基地的南部有大路通过基地内部,在调查中发现目前这种状况使居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表1和图1、图2)。
表1 现状SWOT分析
图1 现状分析1
图2 现状分析2
3 设计理念:“田”
在实地踏勘过程中,发现现有基地主要为农田,因此联想到了汉字“田”。将“田”字元素的不断重复,形成了本设计的田字形的道路系统。因“田”字形元素在道路系统中分析,其有着明显的环路(外部的“口”)和支路(内部的“十”),故决定将田字形作为道路系统的设计是恰到好处的。通过农田机理元素的重复并且融合自然山水园的设计,从而达到煤灰湖公园的科学生态的田园设计风格(图3)。
图3 设计理念演变
以农业为主的景观模式及乡村特有的田园生活和文化是基地非常典型的特征。而景观生态学“基质-廊道-斑块”的理论能够更好地将规划区域合理的分割成一个一个小区域,但又让他们能够很好地在相互之间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4],便于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内相互协调和作用。既能充分利用大量的农田景观现状,又能满足煤灰湖亟待解决的生态修复需要,令其再现过去村落由农田组成的块感,又能够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自然意境。
4 方案设计
本次设计运用景观生态学“基质-廊道-斑块”的理论,因地制宜,以资源最优化配置达到改善常州煤灰湖景区乡村人类居住环境,从而实现乡村聚落景观的高度协调(图4)。
图4 总平面
4.1 结构分析及功能分布
4.1.1 结构功能分析
考虑到煤灰湖周边居民生活方式、交通等相关条件,故将煤灰湖公园分为林地保育区、农田景观区、滨水观景区、密林游憩区和休闲活动区。
由于基地北部区域森林保留完好,故因地制宜,保留了当地大量密林,作为林地保育区。结合基地现状,基地南部保持大量农田景观;在煤灰湖及丁塘港周边种植滨水植物,设计小型游步道,距离水岸亦近亦远,增添游憩乐趣。基地四周区域为背景林,即密林游憩区,密植大量树林,做到与周围地块影响的分割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中部区域为休闲活动区,考虑到当地居民活动空间较少,故造湖叠山,考虑了土方平衡,也增加了游人游憩的趣味性。
4.1.2 水系水体分析
由于左边煤灰湖地区的水域水质较好,而丁塘港部分区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考虑在丁塘港中受污染的地区种植水生植物(芦苇),通过其自身的自净作用来改善水质。此外,基地河塘分部较为零散,于是在基地东部开设了一条小溪来连通各类河塘,保持水源充足(图5)。
图5 水系水体分析
4.1.3 景观结构分析
考虑到本项目基地没有完整的景观轴线,因此以竖向景观轴线为主,做到南北景观通达。但是只有南北的景观轴是远远不够的,东西走向的景观轴线也是非常必要的。基地面积较大,故在东西向设计5条景观轴线,做到横向的景观辐射,使基地内部各处大景观都能通达。在基地中央以北、丁塘港以东设计主要景观核,在其对岸设计次要景观核,随后便在河道、林地各处设计小型景观节点,紧密围绕主要景观核展开,做到景观节点与景观核的高度融合(图6)。
图6 景观结构分析
4.1.4 道路交通分析
公园的交通道路是公园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煤灰湖公园基地面积较大,故在其中设计了一个大的主环路,能通过轴线到达公园内部各个出入口。现状为内部道路通达性较弱,很多地区通过正常步行很难达到,因此通过设计小路及田间小道使得基地内部各个角落能够顺利到达,充分考虑了道路的通达性。小路主要围绕在水系周围,在部分区域的小坡上设计支路,增加游人游憩趣味。
4.1.5 植物种植分析
在主要为农田景观的基础上,种植庄稼、花、草、树、滨水植物,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植物种植效果。我们将煤灰湖公园植物种植区分为五个区域,即背景林种植区、疏林种植区、密林种植区、农田种植区、滨水植物种植区。此外,还设计了特色植物种植区,细致地划分了观花、观果、观叶、观枝干等种植区;考虑到无障碍游览,我们还特意设计了芳香植物种植区,供游人游览闻香。
4.2 方案设计手法
4.2.1 保留现有生态景观
根据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5],首先考虑在煤灰湖周围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保持当地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为了使乡村地域的文化功能得到传承而保持了原有大量的现状,如煤灰湖以及丁塘港的水面边界和当地民宅,通过最低限度的改造达到效果的最优化,保持了当地大量的乡土植物和密集的植物群落,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景观。
其次,以景观基、景观道、景观廊、景观斑的形式表现构建了乡村空间结构。为了保持景观功能的合理性以及景观之间的通达性,设计了一个大的主园路以及一些次园路、支路,以及众多的密集的田间小道。
此外,为了提高乡村经济活动的效益,促进乡村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基地内部设计了鱼池、果园、禽类养殖区等众多区域供游人欣赏游憩,既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需要,又起到了经济的推动作用,从而改善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4.2.2 构建天然野趣的乡村景观
考虑到丁塘港沿岸水位变化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部分湖底利用高差的变化构筑了挡土墙并填入淤泥,设计成台地式种植池,种植一系列的水生植物,使植物随水位涨落被不同程度的淹没从而呈现出丰富的变化。同时将种植池作为设计的底色,在其上部设计木栈道的网络体系,创造丰富的滨水空间,塑造亲水宜人的氛围。由于水的涨落将会不同程度的露出木栈道支撑体系,下部的挺水植物则能与木栈道良好地融合在一起,塑造天然野趣。此外,在过溪流的园林小品上设计了石桥、木桥、汀步等,增加景观空间的识别性与游憩的趣味性(图7~图10)。
图7 节点十:林间效果。在小溪流边设计了大量高大乔木,增加密闭范围,塑造静谧空间。
图8 节点十一:田间效果在农田中保留了现有水塘,最大化的保存了可利用资源,节约能源,美化环境,塑造浓郁乡村氛围。
图9 煤灰湖高差剖面图:从湖岸景观往西看可以看到大片煤灰湖保留清澈水面,往东可以眺望大片农田景观。
图10 林间高差剖面图:在基地中部林间设计了小条溪流,贯穿河塘。挖水叠山,建造人工小坡,带给游人视觉高差的欣赏。
4.2.3 利用植物进行煤灰湖污水生态处理
因基地周边为工业厂房,废气废水排放较为频繁,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粉煤灰中包含碳元素,而活性碳的主要元素也是碳,因此在煤灰湖的水中有大量的碳元素沉淀以达到湖水的自我净化功能。经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得知在目前的研究领域中,水体净化一般以设计活性碳、生物膜或种植相关水生植物进行水体的净化与修复。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考虑建造人工湿地,利用自然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共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煤灰湖水中沉淀多为粉煤灰,因其具有一定的吸附性,煤灰湖的水面较为清澈,所以因地制宜,在基地丁塘港的西南区域因基地条件优势设置有坡度的洼池,在煤灰湖和丁塘港周边种植了大量的芦苇,营造一定区域的人工湿地,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共同作用:(1)植物其自身可以吸收和利用某些污染物使其积累、转化成植物生命物质或相关代谢物,同时还能吸附和富集有毒有害物质; (2)输送氧气到植物根部,强化根际微生物的作用; (3)释放促进生化反应的酶及影响酶的分布;(4)增强和维持介质中水力的传输,保持人工湿地系统的稳定[6]。
同时在基地丁塘港的西南区域因基地条件优势设置有坡度的洼池。利用土壤和填料(如卵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使得被污染的水源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或在床体表面曲折的流动。通过在床体表面种植存活率高、处理性能好的水生植物,形成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从而更好地对污水进行处理。
此外,又将水生植物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种植。首先台地式的下层种上沉水型植物,如苦草、马来眼子菜、金鱼藻、轮叶黑藻、菹草等。这是因为台地最下层需长期浸在水中,因此选择能够长期存活在水中的沉水植物最易。其次是台地的中层选用浮叶型水生植物,如睡莲、荇菜、芡实、王莲、水鳖、萍蓬草等,这类植物根状茎发达、花大、色艳,利于游人观赏。台地最上层种的是挺水植物,如芦苇、荷花、黄菖蒲、水葱、花叶芦竹、香蒲、泽泻、千屈菜等等。这种植物的种类比较多、花色艳丽、植株高大、直立挺拔,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其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茎扎入泥中生长,上部植株挺出水面,能给游人最直观的景观享受。
4.2.4 其它生态技术的运用
除了湿地系统生态净化废水之外,还在基地中涉及了其他三种生态利用技术。其中,包括风力发电技术(以太阳为热源,大气为工作介质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在基地的设计中,能够提供部分基地内部用电[7]。其次是粪便。在作为肥料前需要发酵,在发酵期间会产生沼气,在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成为一种绿色能源。而发酵后的人粪可作为基地内部农地肥料。最后,对于农地丰收后所多余的一些残留物,设置了生态加工区域,将它们制作成工艺品出手。这样基地自身就可以做到生态可持续发展,还能创收,可谓一举多得。
5 结束语
本次设计尽量维持当地原有的特色风貌,对于煤灰湖公园景观改造设计是实现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当地人民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利用水平。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乡村景观受到危机,希望本次课题能给人们保护乡村景观提供相关的资料,敬献绵薄之力。
[1] 徐清.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景观危机[J].中国园林,2007,(6):83-87
[2] 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评价体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9):389-393
[3] 翟辉.“ 斑块·边界· 基质·廊道”与城市的断想[J].华中建筑,2001,19(3):59-60
[4] 张钢,赵晶.工业废弃地改造生态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74-9778
[5] 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1):56-58
[6] 马安娜,张洪刚,洪剑明.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及机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
[7] 风力发电原理[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314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