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废塑料疑似城市生活垃圾检验方法研究
2014-09-04郝雅琼
郝雅琼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我国资源总量欠缺,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经济高速发展与自然资源枯竭矛盾日益突出[1]。近年来,随着我国纺织、建筑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塑料原料的需求出现迅猛增长的态势。废塑料的利用是解决塑料原料紧缺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然而我国在废塑料回收再利用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回收利用率还不到10%,因此,我国废塑料进口依存度大[2-4]。2000—2013年我国废塑料进口量见图1。
注:数据源于海关信息网(http://www.haiguan.info/)。图1 2000—2013年我国废塑料进口量Fig.1 The import volume of waste plastics by china during 2000-2013
GB 16487.12—2005《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简称废塑料标准)中对废塑料的定义为“在塑料生产及塑料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塑性下脚料、边角料和残次品,或者使用过且经加工清洗干净的热塑性塑料(片状、块状、粒状或粉状)”;在该标准中还规定“进口使用过的塑料容器应破碎并清洗至无明显异味和污渍”。该标准限制了进口废塑料中其他夹杂物(包括废木片、废金属、废玻璃、热固性塑料、废橡胶、涂有金属层的塑料薄膜或塑料制品等废物)的混入总质量不应超过进口废塑料质量的0.5%。
但是在废塑料进口过程中,一些企业屡屡以进口废塑料的名义将国外的城市生活垃圾(简称垃圾)进口到我国,废塑料进口量大幅增长给我国进口固体废物的监管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日益凸显[5-9]。为了安全、稳妥地进口废塑料,我国将废塑料归入强制性检验范围[10-11],还制定了SN/T 1791.1—2006《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物检验检疫规程 第1部分:废塑料》(简称废塑料规程)。经检验发现,进口废塑料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批次,占全部进口固体废物的不合格批次比例较高,如2008年高达56%[12],而2010年检出的261批环保项目不合格的进口废物原料中,涉及废塑料137批,占52.5%,超过其他所有品种的总和[1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规定“进口的固体废物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经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因此,只有加强对进口废塑料的检验力度,才能将夹藏垃圾等环境保护不合格的废塑料挡在国门之外,维护国家利益[14]。
近年来将垃圾进口到我国的事件屡屡发生。在非法转移垃圾过程中,高额的利益始终贯穿其中。发达国家为了避免高昂的处理费用及环境污染,迫切希望把垃圾“卖”到发展中国家以转嫁危机。据英国《卫报》2012年的报道,在大规模垃圾出口的背后,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英国地方政府要向垃圾处理公司支付35英镑/t的费用,而一些垃圾处理公司根本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就装进集装箱,省下了大笔的垃圾处理费用,此外,这些垃圾处理公司还能从进口商处获得可观的出口收入[15]。同时,我国不法垃圾进口商在国外以每t仅几十元的价格购买垃圾,这些垃圾进入我国后,进口商组织工人进行分拣,从中分拣出极少量的有价值物品(纸、塑料等)进行销售,获得高额利润,而其余绝大多数不可利用的垃圾则被丢弃,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污染[16]。《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规定“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禁止进口列入禁止进口目录的固体废物”、“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垃圾中的绝大多数物质不能用作原料,也就是说垃圾属于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2009年8月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发布的第36号公告《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中明确列出了“城市垃圾(海关商品编号:3825100000)”,因此,垃圾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垃圾主要利用海上和沿边非设关地绕关走私入境的方式进入我国,还有通过夹藏、夹带、伪报品名、伪装货物等手段入关[1,17-18]。因垃圾的危害较大,一旦让其流入我国,其携带的病菌和无法降解的物质将对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带来严重影响。但我国有关进口垃圾的检验方法鲜有报道。近几年,笔者承担了多批进口申报名称为废塑料,而实际为垃圾的检验[19],积累了丰富的检验经验。结合检验实践,全面探讨了进口垃圾的检验方法,有助于将企图进口的垃圾堵在国门之外。
1 检验依据
由于我国没有垃圾的检验标准、规范、指南、规程等,只有在《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20]中找到对“城市垃圾”的解释为“从家庭、宾馆、餐馆、医院、商店、办公室等收集来的废物、马路和人行道的垃圾以及建筑垃圾或废墟废物。城市垃圾通常含有大量各种各样的材料,例如,塑料、橡胶、木材、纸张、纺织品、玻璃、金属、食物、破碎家具和其他已损坏或被丢弃的物品”,因此,垃圾检验时以该解释为依据。
当以废塑料名义进口垃圾时,检验依据主要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根据垃圾自身特征并且参照废塑料标准,得出最后的检验结论。具体的检验步骤根据垃圾自身特征并参照废塑料规程进行。
2 伪报为废塑料的垃圾特征
2.1 以废塑料为主
伪报成废塑料等名称的垃圾,或通过在废塑料中夹藏、夹带、伪装货物等方式进口的垃圾,仍以废塑料为主,但废塑料本身由于未经分类而表现出混杂或废碎的特征,可包含各种用途和来源的废塑料,如农用地膜等大塑料膜、平常家用购物等小塑料袋、园艺浇水用等塑料软管、超市购物筐等破碎塑料筐、薯条或饼干等塑料包装袋、下水道或抽油烟机等塑料管、涂有金属层的塑料、矿泉水瓶等废塑料瓶、塑料块或片、塑料制品工厂等产生的塑料边条、日用化学品等塑料包装、游艇等塑料壳、婴幼儿塑料玩具、一次性快餐盒等塑料包装盒、油漆桶等塑料容器、塑料装饰草或装饰花等装饰塑料、文件夹或架等办公塑料制品等。
2.2 含有大量的一般夹杂物和禁止进口的废物
货物中明显含有较多的、种类繁杂的一般夹杂物或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如办公纸、报纸、广告纸、瓦楞箱板纸、利乐包、纸质购物袋、锡箔纸、墙纸、书刊杂志等各种废碎纸,复合包装,光盘、磁带、胶片、电池、键盘、鼠标、插线板,脏污的编织袋,废渔网,废缆绳,金属管或棒或盖,金属包装容器,易拉罐,金属块,电线电缆,牙刷,牙膏皮,橡胶制品,衣架,衣服、裤子、鞋袜、围巾、手套,书包等包类,毛发,笔等文具,棉被、凉席、枕头,电饭锅等厨房电器,破布等纤维织物,一次性餐饮用具,卫生巾或纸尿裤等一次性卫生用品,输液管或输液袋等一次性医疗用品,棉絮、泡沫、海绵、棉花,浴花等洗浴用品,绳、丝、带、网,干果等腐烂食物,药盒,植物枝叶,木头木片,玻璃渣、土、沙石瓦砾、混凝土,厕所粪便等。
2.3 货物脏污
废塑料本身由于未经清洗或未清洗干净而表现出明显脏污特征,如潮湿而发霉、明显可见盛装物的剩余物、沾染油污、沾染泥土、粘结成团、散发恶臭、含有明显尘土、粪便等。废塑料中夹藏、夹带或伪装的货物也明显脏污、破损、废碎、散发恶臭。
3 疑似垃圾的检验方法
3.1 集装箱装运疑似垃圾的检验
集装箱装运疑似垃圾的检验过程包括开箱检验,掏箱检验和拆捆分拣3个部分。对申报为废塑料疑似垃圾的进口货物开箱检验、掏箱检验、拆捆分拣的比例应高于废塑料规程中规定的最低比例要求,全过程中都应该详细记录货物特征,并拍摄照片,最终出具具有明确结论的检验报告。
3.1.1 开箱检验
首先对集装箱中装运的货物需要实施感官检验,考虑到工作强度,参照废塑料规程以及结合货物本身特征,建议随机开箱检验数量占检验货物数量的比例见表1。
表1 随机开箱检验数量的比例
3.1.2 掏箱检验
为了检验集装箱中货物的一致性,需进行掏箱实施感官检验。掏箱检验的具体方法:从开箱检验的集装箱中随机选取或按照一定规律,如间隔3个集装箱选取1个集装箱进行掏箱检验,建议掏箱检验数量不低于检验批数量的15%。根据现场检验经验,掏箱检验方式可分为将集装箱中货物全部掏出(简称全掏)、掏出1/2(简称半掏)和掏出1/3(简称1/3掏)3种方式。按照掏箱检验数量,考虑到工作强度及结合货物本身特征,建议掏箱检验方式见表2。
表2 掏箱检验数量与掏箱检验方式
3.1.3 拆捆分拣
通过拆捆分拣夹杂物,进一步强化感官检验结果的真实性。按照全掏集装箱中货物的捆数,建议随机选取每个掏箱检验集装箱内货物的7%或以上进行拆捆分拣,分拣出除了《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中的塑料废碎料及下脚料之外的所有夹杂物,每捆分拣货物中的夹杂物质量与该捆货物的质量比值即为该捆货物中夹杂物的比例。如果拆捆货物混杂、脏污、粘连、潮湿、发霉、废碎程度导致无法分拣时,对该捆货物不进行分拣,可视夹杂物比例为100%。在整个分拣过程中,详细记录拆捆后所见废塑料的特征以及夹杂物的种类、特征。
3.2 散装或堆放疑似垃圾的检验
散装或堆放疑似垃圾的检验过程包括外观感官检验和拆捆分拣,对疑似垃圾进口废物的拆捆分拣比例应高于废塑料规程中规定的最低比例要求,全过程中都应详细记录,并拍摄照片,最终出具具有明确结论的检验报告。
首先,对货物整体情况实施感官检验,并详细记录货物的特征;然后,拆捆分拣其中夹杂物,对于数量不多的货物,建议随机抽取货物总数量的7%或以上捆货物,而对于数量较多的货物,可采用网格方法,将货物分成几个网格,再从每个网格中抽取该网格货物数量的7%或以上捆货物,进行拆捆分拣其中夹杂物,具体步骤与集装箱装运货物检验中的分拣步骤相同。
4 检验结果
以已完成的申报品名为废塑料,检验结果为垃圾的部分案例为例,详细介绍进口垃圾的具体检验方法,以及检验货物属于垃圾所要满足的条件。
4.1 集装箱装运疑似垃圾的检验实例
对5个集装箱装运的、申报品名为废塑料的货物进行检验,确定其是否满足废塑料标准,最终确定其能否进口。检验分3步进行:1)对5个集装箱进行全部开箱,检验货物的整体情况;2)随机选取2个(该次为2和4号)集装箱进行全掏检验;3)分别从2个全掏检验货物中随机抽取2捆货物进行拆捆分拣,检验其中的夹杂物。
4.1.1 开箱检验
对5个集装箱进行全部开箱检验,集装箱开箱检验箱口货物的情况见表3。
4.1.2 掏箱检验
对2和4号2个集装箱进行全掏检验,2个集装箱中的货物总数量分别为28和26捆,掏箱检验情况见表4。
表3 集装箱开箱检验情况
表4 掏箱检验情况
4.1.3 拆捆分拣
从每个全掏检验集装箱所掏出的货物中分别随机抽取2捆货物进行拆捆,分拣其中的非塑料物质,由于货物太杂太脏,因此对每捆货物只进行了大概的初步分拣,结果见表5。
表5 集装箱装运货物拆捆初步分拣情况
如表3~表5所描述,检验货物明显脏污,主要为各种塑料片、管、条、瓶、桶,破损的日用购物塑料袋,一次性包装盒,以及日用化妆品包装瓶,还夹杂各种各样的固体废物,夹杂物的种类繁杂,由此可以判断,检验货物主要是来自家庭、商业、办公、餐饮等场所回收的以废塑料为主的混合物,检验货物特征符合《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中“城市垃圾”的特征;分拣出的夹杂物总质量占拆捆货物总质量的6%以上;分拣出的单捆货物夹杂物的质量占该捆货物质量的8%以上的比例占总拆捆分拣捆数的50%。因此,检验货物属于垃圾。
4.2 堆放疑似垃圾的检验实例
对70捆堆放在货场中申报品名为废塑料的货物进行检验,确定其是否满足废塑料标准,最终确定其能否进口。检验分2步进行:1)对货物整体情况实施感官检验;2)利用网格法对货物进行划分,从每个网格中随机抽取货物进行分拣其中夹杂物。
4.2.1 整体情况
货物主要为明显脏污、散发霉味的废塑料膜,日用购物废塑料袋,以及各种带盖的废塑料瓶等,颜色混杂、形状不一、薄厚不同、大小不同,可见旧报纸、广告宣传纸、包装纸、办公纸、瓦楞箱板纸等,各种脏污、腐烂的废碎纸,还可见棉被、衣服、光盘、易拉罐等物品。
4.2.2 拆捆分拣
按照货物堆放情况,将货物分为4个网格,除了从堆的较高的网格中随机抽取2捆货物以外,从其余3个网格中均分别随机抽取1捆货物,进行拆捆分拣,由于货物太杂太脏,因此对每捆货物只进行了大概的初步分拣,结果见表6。
表6 堆放货物拆捆初步分拣情况
通过对货物整体情况的检验,以及对抽取货物的拆捆分拣情况得知,检验货物明显脏污,非常混杂,主要为各种塑料膜、袋、管、衣架、瓶及盖、快餐盒及盖、食品包装袋、饭勺、叉子、一次性塑料杯、玩具、塑料制品外壳、儿童塑料浴盆、儿童玩具推车车把,还夹杂各种废碎纸、金属、衣物、木头、电线、海绵泡沫、鞋袜、卫生巾、纸尿裤、电子废物等杂物,由此可以判断,检验货物主要是来自家庭、商业、办公、餐饮等场所回收的以废塑料为主的混合物,检验货物特征符合《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中“城市垃圾”的特征;另外,分拣出的夹杂物总质量占拆捆货物总质量的6%以上。因此,检验货物属于垃圾。
4.3 检验货物属于垃圾需要满足的条件
通过对已完成的10多例申报名称为废塑料,而检验结果为垃圾货物的归纳分析得出,在所有检验货物中,拆捆分拣出的所有夹杂物的总质量占所有拆捆货物总质量的比例均超过了6%,或者有50%的拆捆货物的单捆夹杂物质量占该捆货物质量的比例超过了8%。据此提出属于垃圾的检验货物需满足:1)符合《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中“城市垃圾”的解释;2)满足上述“伪报为废塑料的垃圾特征”中的2条或以上;3)分拣出的夹杂物总质量占拆捆货物总质量的6%以上,或者分拣出的单捆货物夹杂物的质量占该捆货物质量的8%以上的比例超过总拆捆分拣捆数50%以上。当检验货物满足以上3个条件时,建议将所检验的货物作为垃圾处理。
5 建议
目前,我国没有垃圾的检验规程、标准、指南等,只有《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中关于“城市垃圾”的解释,但该解释只是文字性的表述,内容比较笼统,也没有充分反映出垃圾的具体特征,因此,为了规范进口疑似垃圾的检验工作,使进口疑似垃圾的检验有据可依,将不能无害化利用的垃圾挡在国门之外,更好地保护我国环境,建议制定详细的进口垃圾检验规程或指南。值得注意的是,进口疑似垃圾的检验主要发生在口岸,因此,进口垃圾检验规程或指南应该具有很强的现场可操作性,切忌用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指标,如垃圾的容重、发热量、含水率、可燃分、灰分等作为判断货物是否属于垃圾的依据。根据进口垃圾的检验实践,建议进口垃圾检验规程或指南的内容应该包括:1)垃圾和夹杂物的定义;2)垃圾的特征;3)集装箱装运垃圾的检验步骤和规则,包括开箱检验的比例和选择开箱检验的方式,掏箱检验的比例,掏箱检验的方式以及每种掏箱检验方式(全掏、半掏和1/3掏)所占的比例,选取拆捆分拣货物的比例和方式,拆捆分拣的物质,指出待检验货物属于垃圾时需要满足的条件;4)散装或堆放垃圾的检验步骤和规则,包括对货物整体情况的感官检验、抽取拆捆分拣的货物方式、拆捆分拣的比例和需要分拣出的物质,指出待检验货物属于垃圾时需要满足的条件。
[1] 刘晓磊.循环经济的再利用:以废物走私与“洋垃圾”的区别为例[J].中国商贸,2012(36):148-149.
[2] 《塑料制造》编辑部.专家谈废旧塑料回收利用行业问题与机遇[J].塑料制造,2013(4):48-49.
[3] 潘永刚,周汉城.2013年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市场回顾及行业发展趋势展望[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7(1):17-21.
[4] 翁建庆,刘刚,焦璞,等.进口废塑料环境保护管理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3,5(1):22-26.
[5] 李丛志.我国进口可再生利用废塑料的现状与发展[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5(12):35-38.
[6] 佘紫文,张志刚,朱鸿达,等.进口废塑料鉴别方法综述[J].检验检疫学刊,2012,22(6):70-73.
[7] 欧阳钦芬,黄文金.进口环保不合格的废塑料不容忽视[J].中国检验检疫,2007(7):43-44.
[8] 薛文锋.进口洋垃圾:暴利背后的道德沦丧[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7(2):32-34.
[9] 李坤洪.应关注进口废料带来的问题[J].中国商检,1999(2):30.
[10] 黄廷惠.进口废塑料检验中的有关问题[J].中国检验检疫,1999(3):25.
[11] 王忠友,吴建华.进口废塑料检验中的几种常见情况及处理方法[J].中国商检,1999(1):33.
[12] 胡守仁.我国废塑料回收和进口现状浅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5(8):24-27.
[13]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编辑部.进口废塑料新规出台 再生行业影响深远[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30(10):14.
[14] 薛庆波,李信军,江祖新.进口废塑料检验检疫工作中需关注的重点[J].中国检验检疫,2010(7):24-25.
[15] 刘文佳,姜青新.严控非法洋垃圾转移 防范进口废物环境风险[J].经济导刊,2013(6):75-77.
[16] Ivy.揭秘“洋垃圾”的黑色链条[J].绿色中国,2012(14):38-41.
[17] 王飞.“垃圾舰队”侵华的背后[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7):54-56.
[18] 李灵.御“洋垃圾”于国门之外:访海关总署监管司司长徐道文[J].中国海关,2013(5):39.
[19] 《中国海关》编辑部.扎紧“绿篱”[J].中国海关,2014(1):18-19.
[20] 《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编写组.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1: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