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康复治疗时机的临床观察

2014-09-04万亚巍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运动

万亚巍

·康复医疗·

脑梗死康复治疗时机的临床观察

万亚巍

目的 对脑梗死康复治疗时机进行临床观察, 分析康复治疗时机和患者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在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划分为三组, 即对照组﹑早期康复组和恢复康复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入院期间做1次评定, 接受1个月康复训练后再做评定。结果 1个月的康复治疗后, 早期康复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对照组﹑恢复期康复组要高, 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程度, 让患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获得最大发挥, 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梗死;康复治疗时机;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 致使动脉管腔闭塞﹑狭窄。由此会造成动脉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坏死。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患者偏身麻木﹑偏瘫﹑讲话不清楚[1]。该病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 威胁到了人们身体健康。对脑梗死偏瘫进行康复治疗, 需要把握好治疗的时机。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将2013年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划分为三组, 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的治疗效果。现将实际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在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都是第一次发病, 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溶栓治疗。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三组, 对照组为发病后1 d内就诊,共有18例, 有8例男性和10例女性, 为50~69岁的年龄阶段, 平均年龄(57.2±10.13)岁;早期康复组有21例, 有12例男性和9例女性, 为51~68岁的年龄阶段, 平均年龄在(57.3±10.49)岁;恢复康复组有21例, 有13例男性和8例女性, 为51~68岁的年龄阶段, 平均年龄在(56.3±11.08)岁。

早期康复组入院3 d内康复训练, 恢复康复组入院3 d后进行康复训练, 对照组进行一般训练。三组患者的瘫痪程度﹑病情诊断﹑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 但存在可比性, (P>0.05)。

1.2 康复方法 早期康复组和恢复康复组的康复方法包括摆正肢体﹑床体转换﹑物理治疗﹑针刺治疗﹑平衡训练﹑ADL训练和步行训练。

患者要保持正确的肢体摆放, 将患肢处在功能位上。患者上肢伸展, 下肢屈曲, 避免出现关节痉挛;床体转换中, 患者翻身1次/2 h。体位转换可避免深静脉血栓﹑压疮的形成;物理治疗中,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患肢做好按摩, 一次30 min, 2次/d。对部分患者可进行中频脉冲治疗, 1次/d, 一次30 min。患者还要定期做意识运动, 以健肢做患肢运动;针刺治疗时, 上肢针刺曲池﹑肩龋﹑外关﹑手三里﹑养老﹑合谷。下肢针刺风市﹑环跳﹑悬钟﹑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解溪[2]。面瘫针刺下关﹑颊车﹑地仓等穴。针灸1次/d, 并留针30 min;平衡训练是让患者进行坐位和站立的平衡;ADL训练包括患者进餐﹑穿衣﹑洗刷等训练;步行训练是指患者肌力恢复之后, 下床步行。医护人员协助患者站立, 并注意步态过渡训练,适当辅助器械。

1.3 疗效判定

1.3.1 运动功能评定 患者运动功能评定采取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该评定表为100分的评分。重度损伤为50分之下, 明显损伤为50~85分, 中度损伤为85~95分, 而轻度损伤为95~99分。

1.3.2 生活自理能力评定 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采取Barthel的指数评分, 满分为100分。生活基本自理在60分之上, 中度功能障碍为60~40分, 重度功能障碍为40~20分,生活完全依赖为20分之下。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24 h要进行首次评定, 治疗后的1个月进行再次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取SPSS13.0的统计软件分析得到的数据,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以均数±标准差()为计量资料, 比较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高度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的比较 在治疗前后阶段, 早期康复组的运动功能比恢复康复组﹑对照组要好, 有显著差异(P<0.01)。而恢复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比对照组患者恢复的更快,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比较表(, 分)

表1 三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比较表(,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早期康复组 3 0 .9 4 ± 1 9 .8 5 4 8 .6 1 ± 2 0 .3 8恢复康复组 4 0 .9 6 ± 2 7 .0 1 5 0 .0 2 ± 2 3 .6 1对照组 3 2 .5 6 ± 2 3 .2 3 3 8 .7 4 ± 2 2 .7 8

2.2 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 在治疗前后阶段, 早期康复组的生活自理能力比恢复康复组﹑对照组分数要高, 有显著差异(P<0.01)。而恢复康复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对照组患者要好,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表(, 分)

表2 三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表(,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早期康复组 47.44±10.58 69.48±15.11恢复康复组 52.86±13.97 64.96±12.11对照组 45.11±15.12 54.02±15.78

3 讨论

当患者突发急性脑梗死之后, 缺血病灶会出现不可逆的短时间坏死。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脑部神经轴突的联系,实现神经侧支循环﹑对侧大脑功能重组, 有效发挥脑部残余功能, 使得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快速恢复[3]。相关学者证实, 早期康复治疗能够减少脑部梗死面积, 使得脑部神经有所改善。我国多数医院认为肢体功能恢复是自然的过程, 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内科治疗后再转入康复治疗, 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缓慢, 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本文通过对在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 对对照组﹑早期康复组﹑恢复康复组进行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1个月的康复治疗后, 早期康复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对照组﹑恢复期康复组要高, 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程度, 让患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获得最大发挥, 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宋英霞.脑梗死康复治疗时机的临床观察.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2(4):455-457.

[2] 高玲, 钱开林, 孙延文, 等.心理康复治疗对年轻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25):5369.

[3] 刘千永.脑梗死康复治疗最佳时机的选择初探.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20):66, 68.

463000 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

猜你喜欢

脑梗死康复运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不正经运动范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