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4-09-04张道全高建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注射用心衰

张道全 高建忠 布 和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张道全 高建忠 布 和

目的 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方法 70例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磷酸肌酸钠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磷酸肌酸钠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 LVEF上升更明显, 6 min步行距离更远, BNP下降更明显。 结论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能改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磷酸肌酸钠;冠心病;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 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国内外多项调查显示:冠心病心肌缺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1]。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是引起心衰的重要原因, 近年使用营养代谢性心肌保护治疗成为倍受重视的一种新策略,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就是一种很受关注的心脏能量代谢药物。本研究在对心衰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 观察其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目的在探讨磷酸肌酸钠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收治住院的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磷酸肌酸钠治疗组。对照组患者35例, 男19例, 女16例,年龄62~76岁;磷酸肌酸钠治疗组患者35例, 男17例, 女18例, 年龄60~7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特征等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 ≤40%。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严重电解质紊乱未纠正及严重感染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休息﹑吸氧﹑扩血管﹑利尿﹑强心等常规纠正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每支0.5 g)1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 1次/d, 14 d为1疗程。

1.3 观察方法 观察临床心功能改善程度:使用彩超测定治疗前﹑后的LVEF;使用血生化检验测定治疗前﹑后的BNP水平;6 min步行实验。

1.4 疗效判定 以心功能分级作为标准, 心功能改善2级为显效;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磷酸肌酸钠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及BN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6 min步行距离及BNP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LVEF上升更明显(P<0.01), 6 min步行距离更远(P<0.01), BNP下降更明显(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b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P<0.05,dP< 0.01

1625.7±491.1 776.2±291.2a1650.8.7±479.4 467.7±254.7bd组别 时间 LVEF(%) 6 min步行距离(m) BNP(pg/ml)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3.2±10.1 45.3±10.6a34.7±9.1 52.6±7.8ad316.3±62.31 364.5±72.3a310.5±66.7 412.7±69.1ab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归宿, 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严重病症, 冠心病心肌缺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目前, 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心肌缺血时, 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造成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受损, 进而发生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除血流动力学紊乱和神经内分泌激活外, 能量耗竭也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3]。心肌能量代谢药物虽然没有直接的变时﹑变力作用, 但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而起作用, 使得心肌能量代谢药物成为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新方法。

磷酸肌酸广泛存在于人体高耗能器官的细胞内, 通过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稳定细胞电生理状态﹑抗血小板聚集等途径发挥重要的作用, 心肌细胞内一定浓度的磷酸肌酸是维持正常心功能的必要条件。多项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了外源性磷酸肌酸钠的心肌保护作用:赵文英等通过观察磷酸肌酸钠在小鼠建立的阿霉素心肌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发现磷酸肌酸钠通过减少氧自由基对阿霉素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4]。曹倩等通过对60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患儿进行观察, 发现心脏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钠可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 机械通气与ICU停留时间也明显缩短, 心肌酶谱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李作成通过对48例急性心梗合并心衰患者进行观察, 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下静脉加用磷酸肌酸钠具有明显的临床效应,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患者的心功能[6]。李鹏飞等通过对103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观察, 发现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下静脉加用磷酸肌酸钠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指标[7]。本研究通过对70例冠心病并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磷酸肌酸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冠心病心衰均有疗效, 但磷酸肌酸钠治疗组(91.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71.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磷酸肌酸治疗, 患者心功能彩超检测指标, 运动能力及BNP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

每一种药物都或多或少会有各种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中鲜有此药不良反应的报道, 本研究中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衰患者时未出现不良反应。但刘新伟的一个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致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报道也应引起我们的警惕[8],建议首次应用磷酸肌酸钠要注意观察, 将用药风险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但由于本次研究观察病例数量少, 观察时间短, 其远期疗效及是否可改善生存质量还需大规模临床观察。

[1] 陆再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70.

[2] Wolff AA, Rotmensch HH, Stanley WC, et al.Metabolic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the clinicians' perspective.Heart Fail Rev, 2002, 7(2):187-203.

[3] Sambandam N, Lopaschuk GD, Brownsey RW, et al.Energy metabolism in the hypertrophied heart, Heart Fail Rev, 2002, 7(2): 161-173.

[4] 赵文英, 陈冬云, 邢文, 等.磷酸肌酸钠对小鼠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初探.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1, 16(03):259-262.

[5] 曹倩, 邢泉生, 李自普, 等.磷酸肌酸停搏液对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心肌保护作用.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 5(1):14-16.

[6] 李作成.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6):2371-2372.

[7] 李鹏飞, 冷飞.磷酸肌酸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心脏杂志, 2013(06):689-691.

[8] 刘新伟.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致速发型变态反应1例.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10):1195.

014040 包头市蒙中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注射用心衰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益心解毒汤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对血清IL-6、IL-8、IL-35影响研究
磷酸肌酸钠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治疗56例分析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磷酸肌酸钠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存在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