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4-09-04魏静霞
魏静霞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分析
魏静霞
目的 分析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CP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首次发病症状均为晕厥, 心电图变化异常, 经住院治疗并口服β受体阻滞剂后随访记录表明无一例患者再次发生晕厥。结论 CPVT心电图可能的特点是出现T电交替、T波双峰或者倒置以及U波增高等现象, β受体阻滞剂对治疗CPVT有好的效果。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β受体阻滞剂
即使是在未出现心脏结构性病变、QT间期正常的青少年人群中, CPVT也有较高的发病率[1,2], 如果此类人群表现的过于情绪激动, 可能就会诱导引发双向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本研究回顾了8例CPVT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共收治临床诊断为CPVT的患者8例, 其中男6例, 女2例, 确诊时患者年龄最大21岁, 最小6岁, 平均年龄(13.45±3.55)岁。
1.2 研究方法 入院时了解其详细病史, 体格检查, 做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测。给予患者β受体阻滞剂治疗前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 1周以及1个月后再次进行上述检查。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身体状况。
1.3 诊断标准 ①有明确的晕厥史, 且与运动或者情绪激动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关[3,4]。②心电图结果显示有明显的双向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或者经过肾上腺素激发能诱导引发上述症状。③没有心脏结构性病变, QT间期正常。④在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中发现RyR2(或CASQ2)基因发生突变。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结果显示, 8例患者胸导联均出现ST段抬高、T波双峰或者倒置, 6例患者出现T电交替、一部分患者有明显可见的U波。大部分患者静息时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少部分患者有轻度窦性心动过缓现象, 没有房室传导阻滞现象, 信号平均心电图没有太大的异常。
2.2 β受体阻滞剂影响 8例患者经住院治疗并口服β受体阻滞剂后随访记录表明无一例患者再次发生晕厥;8例患者的心电图都为异常状况, QRS振幅和QTc虽均处于正常范围, 胸导联ST段却上斜型太高, T波出现双峰或者倒置。6例患者出现T电交替、一部分患者有明显可见的U波。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QTc没有明显变化, 4例患者不再出现T波双峰或者倒置, 其余患者T波双峰或者倒置程度减轻。患者T电波交替消失。8例患者口服β受体阻滞剂前后静息体表心电图变化见表1。
表1 静息体表心电图变化情况( x-±s)
3 讨论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虽然是一种人群中发病率十分低的心血管疾病, 但却拥有较高的死亡率, 是一种原发性心脏电紊乱疾病。CPTV患者发病前体内儿茶酚胺分泌会增多, 原因主要是发病前有运动或者情绪激动情况。儿茶酚胺分泌的增多又导致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者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上多出现晕厥、猝死等症状。当患者心率达到120次/min左右往往会诱导引发心律失常,心脏负荷加重时, 室性心律失常可能表现的更加复杂, 从单个室早到二联律, 再到短阵室速, 最后到持续性室速。但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在CPVT患者中较常见。
本研究观察到CPVT患者的心电图异常, 8例患者胸导联均出现ST段抬高、T波双峰或者倒置, 6例患者出现T电交替、一部分患者有明显可见的U波。作者认为出现U波是因为延迟后除极, 心电异常随着心率增加而加剧, 导致ST段和T波异常的导联增加, 这正好使室性心律失常得以持久。
[1] 蒋欣.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6):43-45.
[2] 郑秀菊, 李桂云, 孙建霞.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报告.山东医药, 2012, 52(17):89-90.
[3] Pflaumer A, Davis AM.Guidelines for the diagosis and management of 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Heart Lung Cire, 2012, 21(2):96-100.
[4] 于圣永, 沈建华, 陆敬平, 等.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预测.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8):671-677.
2014-04-23]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