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茶品·藏品·拍品
2014-09-04阮富春
茶文化复兴,茶馆遍地开花,相关图书、纪录片和活动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资本涉茶蔚然时尚,经营书画的荣宝斋有了茶文化公司,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粤传媒打造号称“茶生活第一刊”的《茶道生活》成就股市的茶文化概念股,生产保健品的碧生源发起申报“东方茶术”为世界非物质遗产的活动。
继普洱茶热拍之后,大红袍今春续写辉煌——5月11日,北京翰海上拍5件东方丹霞金奖大红袍(丹霞颂008),20斤一桶装拍至172.5万元,10斤装拍至86.25万元,5斤装拍至46万元,3斤装拍至28.75万元,2斤装18.4万元。
武夷山东方丹霞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进表示,拍卖结果“是近年来东方丹霞在市场上掀起的一个小高潮”。紧随其后,5月29日下午,东方丹霞红袍王全球启幕仪式在北京举行,王进对大红袍的市场充满信心。
自2008年中国嘉德首推普洱茶专场拍卖后,高品质的茶叶拍卖此起彼伏。时至今日,茶叶拍卖由原来局限于茶业圈而大步迈入艺术品收藏圈。不仅如此,在港台商人、收藏者、投资者、投机者以及文化掮客的推波助澜下,茶叶、茶具拍卖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大看点,一种文化现象。
王进:茶香无道
大红袍丹霞颂的拍卖成功,将茶人的视线重新引到武夷山岩茶。风靡千载的武夷岩茶一度淡出市场,王进分析,“最重要的原因是真正好喝的数量有限,能喝到的人不多;没有市场认可的品牌;没有稳定的货源。”
王进介绍,“武夷岩茶茶树生于岩缝间,传统补充养分采用的是‘客土法,也叫‘填山,就是茶农每年把山上肥沃的客土运到丹崖壁上,撒在茶树下为其提供养分。1999年12月武夷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后,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客土法被禁止了。地力耗尽不能施肥,茶叶品质无可避免地急骤下降了,口感苦、涩、麻,茶农只得以高火烘焙的焦糊味来掩盖,‘不苦不涩不是茶的谚语表达了无奈。”这一努力效果不彰,销售持续低迷。据说,为此前来“会诊”的农业专家们,提出以种植柑桔取代大红袍的建议。
直到2004年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刘宗超博士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现象。刘宗超通过调研、实践,发现通过采取无性系扦插可以保持大红袍的茶叶品质,“要从生长环境入手,用生态还原技术培育土壤,提高茶树根际微生态适宜度,确保大红袍茶树大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均衡供给。”王进认为,“这一方法叫做‘现代客土法,刘宗超博士用生态还原办法恢复了岩茶的原始生长环境,也是东方丹霞对岩茶最大的贡献。”
在海南经营地产的王进,2006年接手刘宗超博士种植的茶园。他几乎喝遍了武夷山地区的茶店、茶馆,甚至深入茶农家去品底茶。“底茶是决定茶品质的关键因素,制茶者不会轻意让外人品尝。”而他喝到的成品茶、底茶“都又苦又涩”。刘宗超博士用“现代客土法”种出的大红袍,茶汤香、甜,入口回甘,味道大不一样,喝了就能体会到其间的差距。
“现代客土法”种植的大红袍,采茶后在摇青、杀青、揉捻、初焙的制茶过程中,茶香四溢。制作上继承武夷岩茶传统的加工技艺,焙火适度,不用碳焙,避免炭化苦涩。端午前后采茶,经过三个月加工,农历八月十五才能喝到茶。在刘宗超的技术支持下,王进建立了东方丹霞独特的种茶、制茶、陈化茶的完整技术系统。2007年、2008年东方丹霞武夷岩茶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誉称“红袍王”。
评茶优劣,王进首重口感。口感是第一标准,柔和、香味、回甘肯定比苦涩的好。王进指出,“茶香无道”,茶就是茶,茶的味道、天然之香没有其他物质可与之比较,岩茶“香、甘、重、滑”,无可替代。“是什么茶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是道地的茶。”其次看产区。“各种茶都有特定产区,岩茶产于武夷山,是历史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包括经纬度、土壤、气候等等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同一产区内,位置等因素不同,也会有优劣之分。”再次是检验标准,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超标,茶就不可取。“茶是食物伴侣,助人消食,帮助身体调节酸碱度,增加抵抗力,吸收微量元素,如今科技发达,茶必须经过科学检测,才能测出什么是具有好品质的茶。检测机构就要求有公信力,东方丹霞的检测机构来自欧盟,由欧盟检测机构专家考察茶山、选检样品,独立、公正。”最后是茶企的品牌,建立于前三个条件基础上。
为保正茶的品质,王进从七八万斤茶里精选出约一万斤茶,分装600桶,2006年的天仙配、2007年的铁罗汉,2008年的丹霞颂,俱是东方丹霞当家名旦,也是大红袍真正的老茶、年份茶。数量的稀少决定着东方丹霞的客户只是一个高端小圈子。王进坚信:“大红袍是最好的茶,这点毋庸质疑。大红袍能存放,品饮、收藏两相宜。”与茅台酒、葡萄酒相比,大红袍具有相似的元素,如产地是否是正产区、产茶年是否是最好的年份,王进指出,“2008年、2012年都是大红袍最好的年份,2014年也不错!”
茶拍卖:由藏品向饮品普及
行内人普遍认为,收藏级茶叶拍卖源于2002年11月广州国际茶博会,鲁迅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至16万元。此后,中国大陆普洱茶拍卖渐热。
2008年12月15日,中国嘉德的普洱茶专拍,被誉为普洱茶拍卖行情的重要推手。64件标的,拍出41件,成交额554.31万元。拍品包括清代以来的百年号级古董茶,上世纪50至70年代中茶公司的印级茶,上世纪80至90年代的七子饼,时间最近的茶也在20年以上。其中,18件标的成交价超过十万元:约80年以上的一筒大票敬昌号圆茶拍至109.76万元,20世纪50年代中茶公司的一筒蓝印圆茶拍至39.2万元,20世纪20年代一筒无纸红印圆茶拍至34.72万元,约90年以上的福元昌圆茶单片即拍至32.6万元。有着“八九十岁高龄”的早期同兴号、宋聘号、薄内票同兴号、白纸黑字陈云号、厚内票同兴号、大票敬昌号的号级圆茶,单片的价格均在二三十万元。福禄贡、江城号、敬昌号、早期红茶等上世纪30—50年代的单片圆茶价格均在十万元以上。
2009年12月20日中国嘉德的普洱茶拍卖,上拍88件,与116件茶具同声拍卖。遗憾的是,普洱茶成交不足半数。单片红票宋聘圆茶拍得50.4万元,创单片普洱茶拍卖纪录。上世纪50年代中茶公司的一筒蓝印铁饼圆茶拍至35.84万元,单片蓝票宋聘圆茶拍至31.36万元。单片早期红印、大票敬昌号成交价均在十万元以上,七片8582圆茶成交价亦在十万元左右。
2010年12月中国嘉德第三次推出普洱茶专拍,45件仅流拍7件,成交额1449.39万元。4件标的成交价超百万元:20世纪初福元昌号蓝内飞圆茶一筒504万元,20世纪初的一筒同庆号龙马商标圆茶、一筒同兴号向纯武内飞圆茶均拍至134.4万元;20世纪50年代一筒红印圆茶100.8万元。20世纪初单片福元昌号蓝内飞圆茶拍至64.96万元,20世纪30年代单片宋聘号蓝内飞圆茶价格保持在31.36万元,十片七五四二88青饼圆茶拍至13.44万元,70年代一筒黄字七子黄印圆茶10.976万元。
普洱茶拍卖的天价亦诞生于中国嘉德的拍场:2013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普洱茶首次走上该公司的大型拍卖会,“案上云烟——文房珍玩”中一桶福元昌圆茶拍至1035万元,创单件普洱茶拍卖纪录。
今年北京匡时春拍,“可以清心——茶道具专场”上拍18件收藏级茶,流拍4件,中茶公司90年代的六坨云南金瓜贡茶估2.8万至3万元,拍至24.15万元。两片易武老茶饼拍至16.1万元。
如今,普洱茶是艺术品市场上常规拍品,涉足的拍卖公司渐增,普洱茶被纳入古董杂项或者文玩、茶道具专场拍卖,不仅理所当然成为“可以喝的古董”,而且是有价值有行情的古董。
然而,一位资深行家指出,普洱茶的收藏,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东南亚茶人、收藏者、投资者是引领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大量购进、仓储普洱茶,现在中国大陆市场出现的大部分收藏级普洱茶来自上述地区。这一现象值得中国大陆普洱茶爱好者警惕、深思。毕竟,茶叶的鉴别、收藏、保存是极为专业的领域,需要专业团队操作,而这正是当前内地最为缺失的一环。由近现代书画、油画、珠宝、犀角、鼻烟壶、红酒、紫砂壶、日本铁壶以及所谓的‘茶道具热,甚至画廊热、博览会热、茶馆热、‘茶道热,追根溯源,无一不指向港台。几经沉浮,尚有多少立潮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茂永主导的北京翰海茶香专拍,对当代名茶的高端消费和收藏影响巨大。张茂永关注普洱茶之外的各类名茶,针对高端消费层,提出“买茶,安全是唯一”的口号,上拍茶叶“严格遵循核心产区、正规品牌的原则”,由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按去年3月1日实施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检测。“让每克茶都能追溯到制茶人的姓名、详细的生长履历、国家茶叶检测保证、系统的风险评估。”2013年春的首场名优茶拍卖中,洞庭东壹碧螺春、西湖龙井、台湾大禹岭高冷茶、陈年龙珠茶、陈年武夷岩茶、金骏眉、陈年老白茶、普洱茶、湖北赵李桥茶厂青砖、安化黑砖、伏砖、正山小种、红玉红茶、白毫银针、都匀毛尖、台湾东方美人茶、台湾文山包种茶、大红袍、六堡槟榔香散茶、黄山毛峰、信阳毛尖、雨前金萱茶、安溪铁观音、台湾焙香乌龙茶、祁门红茶、君山银针、八八年天尖、太平猴魁、大佛龙井、安吉白茶、日照绿茶、水仙岩茶、信阳红茶、九曲红梅、蒙顶黄芽、古乔甘露金茶、陈年奇种、木栅老铁观音、广西六堡茶、重庆沱茶等各茶区的精品几乎一网打尽。湖南省益阳茶厂所制伏茶行情高涨,专场前三名皆为伏茶夺得,1959年机压伏砖(第一片)拍至126.5万元。
纵观近六年来的拍卖,可以看出:走上拍场的茶,正经历由收藏级古董茶向当代名茶、消费级茶的发展过程;古董级号记茶、印级普洱茶的稀缺,致使拍卖对象重点转向“中生代”(通常指1976年至1999年间)普洱茶;普洱茶品种的单一,也促使拍卖行开发了大红袍等当代名茶。实际上,拍卖正由收藏级向消费级过渡。
茶具的收藏、拍卖,近年也呈多元化之势。紫砂壶、瓷茶具向为陶瓷拍卖的重要部分。近三年来,大量日本铁壶、茶具,或由日本、或由台湾转道流入中国大陆。且不论日本铁壶、茶具的价值如何,作为一种现象,值得关注。有行家质疑:我们是否真的需要日本的茶道形式,甚至真的需要日本铁壶、茶具来泡中国茶?看似单纯的问题,关系着未来这一系列收藏品的未来市场走向,以及发展前景。
文化学者栗强指出,港台茶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自日本的茶道,如今转入中国大陆。历史上,中国饮茶习俗丰富多彩,但明清流行的多人雅集、由茶僮泡茶的形式早已消失。“将来会不会有一种新的饮茶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影响更大更持久,为大众所接受?让我们拭目以待。”
栗强:饮品一茶品一藏品
什么样的茶能收藏?哪些茶有收藏价值?北京大学研究员、文化学者栗强认为:茶有三品,即饮品、茶品、藏品,三者各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有的茶是饮品,不能成为茶品,甚至藏品,而有的茶即是饮品,也是茶品,更是藏品。
茶作为一种可以喝的植物,首先是一种饮品,其功能就是供人饮用,真伪、品质好坏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有的茶名称上叫茶,实质上它并不是茶,只是一种饮品,也就不能用茶的标准也评价它。有的茶是上佳的饮品,但是经过长时间存放就不能饮用。比如浙江地区出产的一种茶,采摘后即可直接冲泡饮用,鲜美无比,作为饮品和茶品都非常优秀,但不具备藏品的价值,存放两三小时后颜色、品质就变了。再如立顿红茶就只是一种用于消费的饮品,有保质期,不具备收藏价值。
茶品需要真伪判断、优劣评判,以及在真伪、优劣条件下对其做出动态的估值。
从收藏角度看,有些茶可以成为收藏品,评价标准一样涉及真伪、优劣、价值评判。按照栗强的观点,“饮品、茶品、藏品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相交、重叠:第一层级:饮品,茶品,藏品各自独立;第二层级:饮品一茶品,饮品一藏品,茶品一藏品;第三层级是饮品一茶品一藏品。独立、相交、重叠形成7个交集圈,每个层级的每个圈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当这7个圈的范围划清楚以后,用这7个圈,可以评价任何一种茶。比如,有的茶不能作为收藏品,就不能用藏品的标准要求它,或者用藏品的标准去忽悠他人。”
栗强认为,“当前茶文化研究出现那么多迷思,茶业界出现的很多乱象,根本问题就是没有将茶的这7个圈搞明白,很多概念、评价标准说不清楚。说不清楚是相对的,客观事实的存在是绝对的。也许,真正把概念说清,一些人也就对茶失去兴趣,另一些人则可能因感兴趣而加入进来,最终受益。”
藏品茶分不可以喝的茶、可以喝的茶。前者如考古出土的茶、海底沉船出水的茶,具有重要的文物史料价值、收藏价值。
栗强认为,可从四个方面评价藏品茶。首先是年代性。如一件藏品茶经过考证确实来自于清代宫廷的贡茶,清晰地记载着当时的年代信息,包括当时人对茶的理解,以及制作茶的工艺、品饮方法,这就是其价值构成的重要因素——流传时间久远的藏品收藏价值更高。
其次是历史文献性。有无文献佐证,价值完全不同。是否有文献能够证明藏品茶是历史上某人使用的、或者是制作的茶,来源、出身记载清晰可信。今年北京匡时春拍上拍过几件当代茶商、专家学者签字的茶,就因为签字者有相当的知名度,收藏者信赖,方便求证,受市场欢迎。
第三是茶的材料属性,是古树茶,台地茶,还是混拼茶?品质的好坏、优劣怎样?材料本身的价值就有异同。
最后,还要看制作工艺。手工制茶还是机制茶,名家手工茶还是普通手工茶,直接影响价值。再加上完整性——即是否原装,还是修复过,或者掺假。这四方面共同构建了茶品、藏品的价值评价体系,无论它是否能喝,都可用这四方面了要求和评价它。
栗强指出:“换一个角度看,也可以从共识性、辨识性、相对的资源有限性三方面来评价茶。共识性是指一定要大家共同认识的茶,人人认识;辨识性是指能够辨识的茶,人们可以方便、容易辨识其真伪、优劣;相对的资源有限性指存世不能过量,要有一个相对稀少的量——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云南销往港澳地区的普洱茶一度供不应求,均被收藏投资者存储起来。茶人追捧的云南乔木古树茶,产量没有宣传的那么少,也绝对不会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多。传统手工制茶工艺,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但是绝对不会容易。同时具有共识性、辨识性的茶,数量相对有限。运用这三个标准,可以衡量和挑选出那些茶适合收藏,适合投资。”
如何鉴别藏品茶之真伪、优劣?栗强认为,“真伪鉴定是靠包装,看包装的完整性,考证包装纸的时代性,或者包装方法等。优劣辨别依赖于视觉、嗅觉和味觉的感观,看茶叶外观颜色、完整性,闻茶的味道,品尝茶汤的口感、味道,然后综合评价其优劣。拍场上的收藏级茶,通过外观可以相对辨别其真伪,视觉、嗅觉可以作为初步判断。至于最终的味觉判断,一是依赖于购买者的经验,二是看拍卖方的诚信度,三是茶的来源,来源是最重要因素之一,名家制品、名家藏茶往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价格。”
值得收藏的茶,品种很少、数量有限。栗强指出,普洱茶是主流,其次是六安“孙义顺”篮茶。“普洱茶的学术研究及鉴别、评估体系相对完善,大红袍收藏的学术研究基础、群众基础以及历史文献基础仍处探索阶段。黑茶的学术研究和发展空间还没有建立起来。黑茶后期转化与普洱茶有一定区别:普洱茶以微生物发酵为主,辅于植物霉菌性发酵和物理氧化发酵;黑茶发酵主要是植物霉菌性发酵和物理氧化发酵。”
“上等茶应是手工制茶,特别是制茶名手炒制的茶。”栗强估算,一位手工制茶师一个采茶季最多只能炒制三百公斤茶,一天不足十公斤,原因是春茶采茶时间只有三四十天。“名家手工所制的茶,口感、味道更好,保存时间更久,更值得收藏。我们对手工制茶的价值认识远远不够,未来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过去我们仅注意茶厂的品牌,个人在其中的价值微乎其微。十几年前注意茶山,再过十几年,也许我们会问:这是谁做的茶?就像评价紫砂壶,是否是顾景舟制品价值相差巨大。未来茶的评价也会如此。最好的材料、最恰当的工艺、最好的年份,由最好的炒茶手制作,数量又极其有限,相对广大爱茶人的需求,这样的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将是大家追捧的对象。”只是这种茶只流行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认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茶厂规范化生产的茶没有收藏价值?栗强认为,“茶厂制茶多是一种饮品,除非仓储相当时间后的茶。仓储实质上是对普洱茶的再加工过程。”
(责任编辑:阮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