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进式结构
2014-09-04雷其坤
雷其坤
【写作指导】
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法。运用层进式结构,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层进式结构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二是层进式结构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三是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
层进式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剥笋式结构
即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这样的结构设置比较新颖,可以避免对中心论点的分析不透彻。因为中心论点被分成了几个分论点,而这些分论点又是对中心论点的阐述,这样论证的时候可能会更有力度,选择材料的时候,可供选择的事例可能会更多,从而使文章内容翔实丰富。文章各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这种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
如在《劝学》一文中,作者在第一自然段用了一句话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之后作者又把这个中心论点分成了几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是学习的一个作用。之后又提出第二个分论点“善假于物也”,这里点出了学习的意义。第三个分论点是“锲而不舍”,这里谈的是学习的态度。这三者之间由浅入深,由作用到意义再到态度,这样的顺序逻辑严密,逐层深入,深化了中心论点。
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式结构
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顺序来写文章。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只有这三个环节连续贯通,文章的论证才能有一个梯度性的变化。这样一环扣着一环,使得文章结构严谨,论证有力。这种结构适用于那些正面的话题或者中性的话题,因为这些话题中的观点是被人所接受的,不需要进行分析与评判,直接切入主题即可。
此外在素材的使用上,考生也可以采用这种递进式的写法。多则素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能够按照逐层深入的方式安排,就会使文章在结构上更为严谨,更加有层次感。例如,有的考生在作文中想举出几个人物的事例,那么就可以在时间上对人物进行分类,按照先古后今或者由国内到国外的顺序来安排。
【例文展示】
避免以偏概全
□范崇睿
有位养鸡场的主人,向来讨厌传教士,总是散布传教士的坏话。有一天两个传教士从鸡场买了一只最丑的鸡,要放在院子里展示,鸡场主人当然不愿意。传教士乘机说:“少数几个传教士行为不检点,如果拿他们当代表,对其他传教士同样是不公平的。”鸡场主人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呢?很明显他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在生活中我们要尽量防止这样的错误发生。那么什么叫以偏概全呢?简单说来,就是根据一部分表现出的一个特征断定全体都是这样。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十分普遍。
“以偏概全”在词典中是一个贬义词。为什么以偏概全是一种不好的、错误的行为呢?原因就在于其认识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部分的特点不一定是全体都具有的特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班上有两个女生是卷头发,一天偶然只有她们两个在教室。此时若有老师走进来,并由此判断班里的女生全都是卷头发,这明显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头发卷不卷实在无关紧要,但若是像上面的故事当中,把一只最差的鸡当成全体鸡的代表,或者把一件次品当成公司所有产品的样子,并作广泛的宣传,就会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产生矛盾和冲突。看来,以偏概全会产生认识上的错误,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和麻烦。
如何防止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呢?方法很简单,我们首先要开阔自己的眼界。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眼界开阔了,见识增多了,我们自然就不会被局部现象所蒙蔽。在明朝时,云南有个农民在养猪的时候发现了一只白色的小猪崽。因为云南当地只有黑猪,农民觉得很新奇就赶着猪想给皇帝看看。他到了中原一看,发现这里的猪很多都是白的,只好原路返回。若这个农民之前有机会走出自己那个只有黑猪的家乡,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就一定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了。
其次,不要只凭一次经验就草率作出判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可以长时间、多次观察,作出错误的判断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像之前所说的“班级里的所有女生都是卷头发”这类错误判断就一定可以避免了。
但是有的时候,以偏概全也是迫不得已的,比如测试炮弹的哑火率,总不能把所有的子弹都打出去吧?这个时候,选取对象就十分重要。要进行随机性选择,这样可以减少作出错误判断的几率。
总之,我们对以偏概全的现象要理性对待,在条件允许时尽量避免,这样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我们作出错误甚至是可笑的判断。
■
“避免以偏概全”,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旗帜鲜明。什么是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有什么危害?如何避免以偏概全?作者层层深入地展开了论证,思路清晰,论述有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