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部包联服务到“家”

2014-09-04

当代陕西 2014年6期
关键词:烤烟村民干部

文/周 明(本刊记者)

干部包联服务到“家”

文/周 明(本刊记者)

全县群众全覆盖包联,固定包联时间,明确“见面”时间,有人称:“干部不在村民家里,就在去村民家的路上。”

在紫阳县,但凡群众碰到任何难题,都可以“毫无顾忌”给包联干部反映,这让曾经一度冰冷陌生的干群关系重归温热。

省委政策研究室派人去紫阳县调研,不少村民告诉调研人员,“我在镇上有亲戚”。有的干部也说“我在村上有亲戚”。开始他们并没在意,听得多了,心中不免疑惑。“这是实行包联制度后干群关系发生的变化,村民和包联干部成了亲戚。”曾任双桥镇党委书记的陈强解释说。

为民服务没有时间表

2013年7月8日深夜11点多,窗外的雨声越来越大,忙了一整天的毛坝镇党政办主任龚辉刚躺下,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坏了,肯定是哪里出事了!”龚辉心里一阵紧张。

“龚辉,我们这里的电线被风吹断了,发电机也没油了,赶紧送点汽油吧,要不我这几烤房的烟叶就全泡汤了!”电话那头,烤烟种植大户曹德兵的声音有些颤抖。

顾不上找雨衣,龚辉连忙骑上摩托车直奔双新村,车子后面绑着他刚刚在加油站装满汽油的2个50升的塑料大桶。车子刚驶入通村路没多久,路又被旁边垮塌的山体阻断了。

“那会儿是真着急啊!自己根本意识不到危险,一心想着赶紧把汽油送到。”龚辉一边打电话让曹德兵前来接应,一边用借来的背篓背着2桶汽油步行赶路,等发电机响起来时,距离曹德兵打来电话还不到50分钟。

双新村是龚辉包联的村子,一户不落地到村民家里“走走”成了他每月雷打不动的“功课”。谁家要是碰上紧急情况或者重要事情,龚辉一个月得来回跑三四趟。

近年来,紫阳县在开展乡镇干部“包组联户”的基础上,又将包联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干部包联“全覆盖”。全县1077名县直部门干部与5896个示范户、搬迁户、低保户等结成对子。898名镇干部与7万余名农户签订帮扶承诺书,每人包联80至100户。包联干部每月至少登门或电话联系群众一次。

一般情况下,包联干部完成每月的“任务”要花去十天半个月,大山深处的村落,整整一天也就只能跑十来户,“每月的时间都很紧张”。有人戏称:“干部不在村民家里,就是在去村民家的路上。”

在农村,群众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收工回家,干部白天登门常常落个“大门紧闭”,为解决此类问题,紫阳部分乡镇推出“干部夜访”工作模式。

洄水镇街道监委会主任陈兴堂回忆以前开会时的情形:“那会儿白天召集大家开会,零零散散几个人,根本没法开。”大家白天都忙着做工赚钱,“谁还有工夫参加会”。

后来,洄水镇人大改变思路,把社区议事时间改成晚上7点,“没想到,人来得出奇的多,小小会议室挤满了人,三言两语就把问题说清楚了。”从此,“趁着夜色走村串户”成了洄水镇的一个特色。

对于紫阳的包联干部来说,为民服务没有时间表。他们必须24小时“待命”,群众啥时遇困难,他们就第一时间去解决,有些干部身边随时带好几块备用电池,就怕万一手机没电,耽误群众的事情。

去年7月份,高滩镇文台村71岁的徐存福老人在山上放羊时被毒蛇咬伤,包联干部背他下山送往医院。可镇、县两级医院都缺少相应血清,老人生命危在旦夕。当得知西安几家大医院备有此类血清时,高滩镇副镇长夏圣华和镇干部吕宗明连夜驱车400余公里前往西安,连跑两家医院,终于买到老人需要的血清。来不及休息,两人立马驱车返回,9个小时后,8000u的救命血清送到了主治医生手里。

事后医生告诉镇干部:“或许是你们的诚意感动上天,他能撑到现在都是奇迹,如果你们再晚回来一小时,结果就难说了。”

类似故事有很多,群众家里遭遇大水,房屋附近出现滑坡,家人突发疾病……包联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时间赛跑”,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要不然,我也不会第一个就想到他们。”曹德兵说。

“量体裁衣”带领村民致富

叶家华是东木镇综治办干部,负责联系帮扶木王村七、八、九组191户村民。2012年,木王村被镇上列为烤烟种植试点村,老叶便铁了心要带领群众通过种植烤烟致富。

他带着同事挨家挨户宣传扶持政策,算生产对比收益账;农户不懂技术,他自掏腰包请县烤烟技术人员前来手把手指导;农户流转土地有困难,他又主动出面与其他农户沟通;水利配套设施跟不上,在他的积极“跑动”下,建起了一座蓄水池,还铺设了3000余米的水管,不仅解决了烤烟灌溉,也解决了九组人畜饮水困难。

“原先我以为村上搞烤烟是摆样子,没想到老叶还真有点本事,把村上的烤烟弄得有模有样。”说起当初的选择,方世法掩不住内心喜悦。在老叶的帮助下,方世法摇身一变成了村上数一数二的烤烟种植大户,当年种植18亩烤烟,年收入达4万多元,一家人也搬进新修的两层楼房。

紫阳的干部不仅要帮群众发展产业,更关键的是因势利导,为农户“量体裁衣”制订增收计划。

界岭是紫阳县最偏远的镇,平均海拔900米以上,群众增收始终难有成效。2012年初,联镇副县长结合自己分管农口的优势,在多次实地踏勘后,为该镇确立“产业上山,农户下山”的发展思路,逐渐建起了药材种植基地。

针对该地山多的“优势”,界岭还特意招引外地客商承包了大片荒山,逐步建起了1万多亩的云木香产业园,吸纳当地劳动力在家就业,2013年群众在园区领取的劳务工资达400多万元,仅此一项就为全镇人均增收近700元。

为了破解干部包联流于形式、进村入户应付差事、年年帮扶却见不到发展实效的问题,紫阳县把农民致富任务层层落实到全县各级干部头上,实行县级领导包镇联村抓示范、县直部门包村联组抓帮扶、乡镇干部包组联户抓增收。

目前,紫阳全县已逐步形成了“低山茶叶蔬菜、中山魔芋蚕桑、高山木本药材、库区渔业养殖”的立体农业布局,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49元,是2006年的3.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年位居全市前列。

曹德兵的感受是,自从种了烤烟,以前喝散酒,现在喝瓶装酒;以前抽烟3块钱一包,现在已升至10块钱一包。

一些地方没有条件发展农业,便另辟蹊径。城关镇新田村是个移民安置点,干部便牵头组织大家学习十字绣针法技巧,同时负责与商家衔接代销,一年下来,留守妇女足不出户便能获得近2万元的收入。

几年下来,从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到乡镇干部,每个人手上都有了一本“帮扶日志”:“虽然工作比以前累了,但成绩还是很明显的。”

“硬”制度“软化”干群关系

镇村撤并后辖区面积普遍扩大,基层干部不够用,与群众联系少了,关系渐渐疏远,以至出现“两张皮”现象。为此,紫阳开展乡镇干部“包组联户”活动,干部成为群众的民意调查员、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民生服务员、发展指导员“五大员”,实打实地服务群众。

更为关键的是,紫阳把干部的“命脉”交到了群众手里。

“以前一些‘老油条’干部在下乡时图清闲,不一定一一入户。现在有双‘眼睛’把你盯着,想偷懒都不行了!”高桥镇干部张明亮说的这双“眼睛”,就是县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每月定期开展的镇村干部满意度电话问卷调查。

“干部干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紫阳县委书记王晓江说,在传统干部考察评价模式的整个程序中,民意考量基本处于空白,可以说是许多干部唯上不唯下的根源所在。紫阳规定干部任用考察必须进行服务对象民意测评,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社情民意测评结果分别占各镇、各部门考评总分的5%、10%。

每年,各级干部都会对自己所包联的镇村和农户制定详细的帮扶任务,层层紧扣的帮扶任务犹如为干部套上了一个“紧箍咒”,而民意介入干部的监督考核,就是把“紧箍咒”的咒语交给了群众。

严格的制度设计,让干部不得不沉下身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茶树要施肥了,帮我在城里买两袋化肥。”“帮我领一下表。”“我家要修房子,手续办不下来”……干部为村民办的都是一桩桩小事。农村特困户怎么评,为什么老张家评上了,老李家没评上?有了问题,包联干部就得赶往村民家里详细解释相关政策和规定细则。

一件件小事日积月累,正悄然改善着当地的干群关系,拆掉了横在干部、群众之间的“隔心墙”,也为包联干部成功化解矛盾打下了“感情”基础,多年的信访积案、邻里纠纷甚至村民堵路等事件都成功化解。“好在群众都信任我们,说话管用。”曾参与调解一起村民堵路事件的向阳镇干部覃华说。民调结果显示,2007年以来,紫阳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紫阳由过去的信访大县变成连续四年的全省信访“三无县”。

“我们这里的电压不稳,请帮忙协调解决一下,要不然机器没法启动。”半个多月前,烤烟种植户贺峰给包联干部发了一条微信,不一会儿,手机收到回复:“好的,你反映的这个事情我会及时想办法处理。”隔天下午,这名干部便带人上山架起了新的电线杆。

如今,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的兴起为群众反映问题提供了新平台,群众的诉求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干部博主”图文并茂地介绍服务群众的逸闻趣事和心理感受,获得了“群众粉丝”的热烈响应。

对干部而言,包联工作的制度要求正逐渐变为发自内心的行为习惯。随着干部真正走进群众,群众也就认可了干部。“我们找的不是官员,而是亲戚、朋友。”贺峰说。

包联干部入户走访摸实情

book=26,ebook=21

猜你喜欢

烤烟村民干部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抓牢中耕管理 确保烤烟提质增效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烤烟栽培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烤烟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