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民监督权力是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根本路径*

2014-09-04孙洪敏

南京社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权力公众监督

孙洪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更是反复强调,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是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根本路径。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要依靠群众评价、群众参与和群众监督,要建立阳光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化与程序化水平。

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本质上是一场在绩效管理理论指导下,公众广泛参与的行政改革运动。2011年6月,经报国务院同意,选择北京、吉林、福建等8个地区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6个部门部署开展了政府绩效管理试点。两年多的实践充分证明,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要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度,通过健全群众参与和群众监督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根本宗旨是更好的为群众谋利益

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根本宗旨说到底是为了更好的为群众谋利益。服务型政府的核心问题是解决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政府具有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等5项职能,这五项职能的核心问题说到底,都是如何更好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问题。所以,只有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更好地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1.为群众谋利益是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

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保证政府的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服务,确保权力的公众导向。公众导向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趋势。要提倡公众本位的价值取向。政府是要代表人民的意志、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政府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政府的终极价值取向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这是由政府行为及政府产生的公意委托服务本质所决定的。

价值取向与主体的行为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最终决定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内容。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服务宗旨,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政府公职人员要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负责,忠实地履行政府公职人员的职责。政府的服务宗旨要求政府要积极采取行动不断满足社会和公众的基本要求;政府公职人员必须承担法律上的、政治上的、道义上的责任;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实现政府的价值取向需要一种科学的制度安排,将政府行为纳入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政府要在充分监督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责任控制机制,对失范行为要加以制裁,对不负责任的行为要予以警示,从而确保政府责任的实现,避免政府责任不清和责任失范,从根本上防止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对于政府绩效管理来说,价值导向是政府绩效管理之魂,也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深层次要素,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它犹如一股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影响和制约着政府绩效管理的主体构建、指标体系、管理方法和管理行为等各个方面。只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保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为群众谋利益是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

让人民监督权力,就要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②要处理好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必须明确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都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不能顾此失彼。一方面,管理就是服务,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制定公共政策,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的秩序、公平和正义,实际上就是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服务也需要管理,例如,政府加强信息咨询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也有赖于管理创新。

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为了更加科学地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政府只有把主要职责放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方面,才能使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政府应该优先考虑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服务型政府强调以顾客为导向,明确自己作为一个服务者的角色定位,真正把社会公众的利益需要和诉求放在首位。政府是“以民为本”,为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而存在。服务型政府强调管理运作高效,通过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在政府内部引入合作竞争机制,以便在公共物品的分配过程中,形成公共部门内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以及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竞争格局,从而实现高效率地提供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强调职能有限。职能有限的政府应该从某些不该介入的领域退出,与此同时强化其本该履行的职能,成为一个职能有限又有效的政府”③。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要有较为完善的制度安排,要有明确的效果指向,强调政府要对人民群众负责,要真正建立政府的责任机制,把责任落实到制度和岗位上。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主要路径。“在既定的组织和技术资源条件下,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政府的权力、职能和规模是有边界的。政府只能将自己定位在弥补市场失灵,为市场、企业和公众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的核心职能上”④。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要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越位,不缺位,特别是应该从不需要、不属于或不适合政府直接管理的领域退出,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服务规则的实施上,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不断优化政策服务手段,完善宏观调控机制,促进市场规范有序、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幸福安康。

3.为群众谋利益是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终极目标

关注并解决社会矛盾,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始终是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或者说是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根本宗旨。我们在规范政府管理职能的同时,尤其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就要抛弃“政府本位”、“官本位”等管制理念,真正树立“公民本位”的理念,把它作为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首选,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始终,回归政府与公民平等的契约关系,以公民为本位进行政府职能的设计和运作,以为公民服务来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化要求与合法性期望,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的民本性体现了政府的价值本质,而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保证政府绩效管理真正反映民众的呼声。民有所呼,政府绩效管理要有所应。很多地方在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循着群众的呼声,顺着百姓的意愿,从群众视角,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例如,针对群众关注、反应强烈的问题及矛盾纠纷,政府绩效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摸排:围绕土地纠纷增多,影响治安稳定的问题,深入到社区村屯,乡镇土地管理部门,提前介入摸排情况,发现问题苗头协调相关部门提前解决,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极大地遏制了因土地纠纷而引起的打架斗殴案件的多发势头。围绕诚信案件,特别是银行信用卡诈骗案件增多的特点,采取加大居民区、农贸市场等居民集中区域调研、通过制度安排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关注政府行为和政府绩效管理。要充分尊重政府绩效管理的规律和特点,与基层组织协调,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集中清理工作,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自地方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办法以来,各地相继建立了绩效管理制度和规划,量化了绩效管理办法,强化管理督查,不断加强领导,切实落实责任,相继对市场改造、回迁安置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管理,切实减少了因政策出台和依法行政方面而产生的群众诉求问题、因决策失误引发的越级上访案件,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让人民监督权力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让人民监督权力,要依靠群众评价、群众参与和群众监督,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进入科学发展轨道。

1.让人民监督权力要充分依靠群众评价

公民导向是国外不少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趋势。当前我国关于政府绩效管理主体的科学确定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公众的评价,凸现公众评价导向。政府绩效的目标与计划是否实现,实现得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广大人民群众⑤。只有让社会和公民广泛而有序参与对政府工作管理的评价,并将这种做法制度化、法制化,政府管理才能保持其发展的活力和秩序。

国外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公众满意度的评价问题,很多测评模型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较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ACSI模型,该模型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对提高美国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他如德国的DK模型、瑞典的SCSB模型、马来西亚的MCSI模型、韩国的KCSI模型,等等,也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对于扩大、规范和促进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起到了推进作用。

美国政府的阳光管理由于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正日趋完善,其中美国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如图所示)颇具典型意义,“该模型认为,过程、信息、客户服务、公众期望、感知质量以及公众满意度为潜变量,而可靠性、及时性、清晰度、有用性、可获性、礼貌、专业性以及满足公众需求程度为观测变量”⑥。该模型既包含了公众的期望内容,也包含了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品质的需求,不仅对于公众满意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启示,而且对于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考量和推进政府阳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该模型并非尽善尽美,何况美国的情况和我国的情况还存在一些差异,不能照抄照搬,只能借鉴。

图1 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

当社会公众对政府管理进行满意度评价时,公众关注的重点就会向收入水平、医疗保险、环境治理、生命安全、经济发展、教育公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主政治等方面倾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公众满意度,政府需要在以上公众特别关注的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对三个省份的部分地区的调查发现,对于上述公众满意的九个方面,公众最为关注的是收入水平、医疗保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其次,公众关注的是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和教育公平;最后,公众关注的是生命安全和民主政治。当然,公众满意度的结构和内容受重视的程度并非一成不变,一劳永逸,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动态地变化,需要适时调研并加以调整。

要坚持把党委政府关切、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作为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重中之重,全程跟踪,及时分析,准确把握可能引发的重大社会矛盾,有针对性地落实防范化解措施。要明确决策、实施、监督三大责任主体,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民意调查、专家论证,把群众意见纳入决策依据,把群众想法纳入实施事项,把管理流程纳入监督范围,力争做到群众满意。

2.让人民监督权力要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度

人民群众参与政府管理,能够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可以使政府管理更具科学性与完备性,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人民群众、中介组织及政府公职人员认识绩效管理的逻辑起点是不同的。人民群众的逻辑起点是监督逻辑,即通过参与政府管理实现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中介组织的逻辑起点是桥梁逻辑,即通过参与政府管理实现公众对政府的积极参与;政府公职人员的逻辑起点是管理逻辑,即通过政府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政府内部管理,更好的服务于民。符合科学发展的权力逻辑关系应该是,监督逻辑大于桥梁逻辑,桥梁逻辑大于管理逻辑,因为公众监督是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根本路径,而社会中介组织则是实现这一路径的桥梁和纽带,在公众实现充分监督和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参与的情况下,政府内部管理会不断朝着社会公众希望的方向加以推进和完善。而我们通过辽宁、吉林、山西和重庆等地的调查发现,在有的地方现在的情况是逆向的,即管理逻辑大于桥梁逻辑,桥梁逻辑大于监督逻辑。政府绩效管理的方案、指标确定、绩效内容以及绩效管理办法,等等,都是政府公职人员从管理逻辑出发制定的,尽管人民群众和社会中介组织有很多机会直接参与政府绩效管理,但在我国现阶段公众意志往往是通过间接形式表达出来的,公众的直接参与机会比较有限。社会中介组织和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管理,特别是实现有效监督还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这与我国当前社会中介组织还不健全,监督机制尚不完善有一定的关系,也与政府阳光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高有一定的关系。当然,有些地方政府在处理这种逻辑关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便使社会公众及中介组织更多地直接参与政府管理,科学推进政府阳光管理。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参与式民主理论”,要求公众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国家各个领域的活动中去。社会公众更为广泛的参与政府阳光管理已经成为体现国家政治民主化、政府行政民主化的重要路径。“当代政治民主的持续发展,已经由政治民主开始转向行政民主的运作,行政民主正在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话题和潮流。这种变化和发展趋势,体现公众作为国家权力主体、政府服务对象的本质要求”⑦。目前突出体现为公众直接参与公共行政管理各个层面的活动,特别是由人民群众来参与政府阳光管理,参与政府绩效管理方案的制定、绩效指标体系的讨论以及绩效评估方法的确立,考核政府的服务质量、评判政府管理水平。通过辽宁、山西和青海等地一些省份的调查,我们发现有关绩效管理交流渠道的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回答向公众、利益相关者或客户、顾客汇报绩效情况的刚刚超过38%,而向民选官员和行政首脑汇报信息的基本都在60%以上,同时,我们还发现,政府管理信息公开以及其他渠道的使用情况往往也很有限,大多情况下公众不能直接接触这些有效信息。

由此可见,我国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程度较美国、英国等西方一些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美国、英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推行政府绩效管理的历史较长,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比较健全,公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也比较高,特别是社会中介组织很发达、很健全,公众可以自始自终参与到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中,积极广泛的公众参与,不断推动政府绩效管理朝着社会公众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完善,朝着阳光政府的方向发展完善。我国在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和不断扩大公众参与,政府机构及公务员在政府绩效管理中也越来越关注民众意志表达,各级政府也在修缮制度以便更多地保障民意实现。许多地方政府在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扶贫帮困温暖了民心,还有些地方政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有效排查化解社会矛盾,避免形成严重群体事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通过化解纠纷理顺了民意。大大提高执法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但是,由于现行考评制度更多地关注GDP、项目等经济发展硬性指标,忽略了人均生活水平、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软指标,加之干部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政府公职人员往往更看重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评价,而忽略了人民群众的评价,因而造成了公众参与的有限,客观上也影响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要通过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参与政府管理,参与解决社会矛盾,要建立定期排查、不定期检查和分级预警、矛盾包保、责任倒查工作机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将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特别是针对近年动回迁问题比较集中影响群众生活的情况,始终坚持调解制度,建立健全机关干部下访制度,与区内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有效的解决住房、就学、就医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始终沿着人民群众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完善,通过人民对权力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让人民监督权力要坚持和依靠群众监督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靠群众监督政府绩效管理有利于实现公众的合理诉求与广泛监督,有力提升政府绩效管理的效能,也为地方政府从根本上推进绩效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弥补了政府阳光管理机制的缺陷和不足。作为一种外部评测力量,公众有理由表达对政府管理的态度与价值取向,公众有权利实现对政府管理的考察与监督。这种表达可以使政府感知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供周到的服务,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减少政策上的疏忽与失误,堵赛漏洞;这种监督可以使政府管理始终沿着正确的公众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可以避免政府公职人员滥用职权,有效约束政府公职人员的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群众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和法制原则的体现,是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得重要手段之一,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保证。群众监督主要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对于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有时也指一般群众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群众监督的实施机制包括信访制度、举报制度、社会调查制度、巡视制度、申述制度、政治协商对话制度、意见征询制度、领导接待制度等。群众监督主要是通过言论、出版、批评、建议、申述、控告、检举等途径监督政府管理,监督政府公职人员。

让人民监督权力,要明确各监督主体的地位、职责、权限以及监督行为的范围、方式和程序,形成一个互补的、协调的监督体系;要使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的监督主体整合起来,协调运转,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的监督系统,形成监督合力。要完善监督信息收集系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畅通的信息渠道。而我们时时刻刻要牢记在这个监督体系中,群众监督具有重要的、核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群众是推进政府管理的客观评判者。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本质是规范政府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目的是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广大群众对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寄予厚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效果如何,不是看上面怎么评价,领导肯定不肯定,关键要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不要创造条件畅通公众监督渠道,愿不愿发动群众积极监督,能不能及时回应百姓监督,本身就是对政府绩效管理效果的最佳检验,是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有效途径。

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是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途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群众监督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制度、程序和规则,没有这些,群众监督便无法操作。只有从制度上确立群众监督规制并得到切实保障,群众监督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要在制度上保障群众充分行使民主监督的基本权利,认真对待和真心欢迎群众监督,才能增强群众监督政府管理的自觉性和热情。逐步实现群众自愿监督、主动监督和有效监督。因此,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就要完善监督制度,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三、让人民监督权力要建立群众路线运行机制

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建立阳光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群众广泛深入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与程序化水平。

1.实现群众广泛深入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

要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科学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就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实现群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政府绩效评价体制本身存在制度缺陷,这是我国实施政府绩效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评价指标的设定看,这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不同的公共部门承担不同的政府职责,而且即便是功能相同的公共部门,也有规模、大小的不同及地区性差异。可见,公共部门的指标体系很复杂,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如何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政府众多职能部门的公众评价指标将成为困扰我国实施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难题。从公共部门的部分绩效测量看,有些不能通过量化指标来测量,因此如何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准确实施群众评价,也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从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看,其重点在产出和结果上。由于一方面公共支出具有外部性导致产出不易测量,另一方面,公共产品不进入市场交易体系无法形成一个反映其生产机会成本的货币价格,也将使群众很难对政府绩效进行准确评价。

在推进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一种理想的政府应该是在法治的理念下和群众的参与下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接受群众监督、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是紧紧依靠群众推动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自我完善的政府。当然,新的制度设计还有赖于社会法治与自治意识、国家机构变革与民主意识、制度变革和路径适应等基础工程的建设。但从35年改革开放、政府运作体制的发展来看,经过时间的沉淀,经过渐进的发展与积累,推动社会总体水平发展,保障公平、正义,真正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目的出发,最终实现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将为期不远。

群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型构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它意味着很多政府在制度设计和安排方面可以选择多样化机制,实行多内容、多途径、多视角的制度安排,更多地依靠社会中介组织、科研单位和群众团体等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直接参与政府绩效管理,这样一方面政府可以实现身份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度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上,促进政府绩效管理规范有序运行。另一方面,可以更多的依靠群众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给公民多种的选择空间,打破政府对公共产品的垄断,激发更多的群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政府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选择科学的路径,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要求,切实有效地实现公众的利益和需求,保证权力运作始终在人民群众的监控之下,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实现群众广泛深入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程序化

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要不断实现群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程序化。实现群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程序化,首要任务是确定管理指标和制定管理方案。确定管理指标的实质是要解决管理的内容问题。确定管理指标时,要立足群众需要,根据群众需要对管理指标做出选择。如果违背群众利益,不管指标多么重要,也不宜将这类指标作为管理指标。还要从群众需要角度全面系统估量指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从群众视角全面、系统的高度分析和选择管理指标,体现政府绩效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图2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程序图

制订管理方案应该包括多项内容。一是确定政府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包括服务宗旨、目的和要求,这是政府绩效管理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二是确定政府绩效管理的对象。主要的管理对象确定后,还应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是一级政府,也可以是一级政府的某个或某几个职能部门或某一项专门的行政事务,还可以是政府中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个人。应根据政府绩效管理的目的明确对象,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三是确定政府绩效管理标准。四是确定政府绩效管理的方法。方法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政府绩效管理的成败及管理质量的高低,应根据管理对象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和确定管理的方法。五是确定政府绩效管理的主体,即由哪些人来管理。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应根据管理对象的性质、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管理主体(如图2所示)。

具体实施是绩效管理程序中的一个核心环节。管理实施的主要任务是依靠群众按照管理指标体系和管理标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全面收集绩效管理的有关信息,对所获得的有关绩效管理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处理,运用相应的各种分析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做出管理结论。在政府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总是要受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管理的偏差确实难以避免。一旦发生偏差,群众不赞同绩效管理结论,可以根据有关程序向管理主体提出意见或上级机关提出管理申诉,管理主体或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及时受理群众提出的要求或申请,复核或审查管理结果。可见,群众参与既是管理的目的所在,又是管理的延续。结果运用实现了管理的目的,人们可以根据管理结果,寻差距、找经验,促进政府提高绩效。同时还应看到,政府绩效管理基本程序的运行一环扣一环,依次递进,而且还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前一次的绩效管理为后一次绩效管理提供参考和启示。政府绩效管理的程序循环不是周而复始的简单循环,而是在群众广泛参与的前提下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进程。只有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度,才能保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注:

①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5、16页。

③张光进、龙朝双:《公众满意结构的初步研究》,《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1期。

④孔凡河:《我国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重塑及其路径选择》,《兰州学刊》2006年第9期。

⑤【美】马克·霍哲:《公共部门业绩评估与改善》,《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5期。

⑥张光进、龙朝双:《公众满意结构的初步研究》,《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1期。

⑦Hongyi Harry Lai,Local Government and China’s WTO Entry,American Asian Review,Vol.xx1.2003.3-5.

〔1〕周迅:《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李洪峰:《中国廉政史鉴》,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

〔3〕刘瑜:《观念的水位——民主的细节》,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世界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5〕【俄】雷日科夫:《大国悲剧》,徐昌翰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6〕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Dessler,G.,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9th ed.Prentice Hall 2003,pp.31-34.

〔8〕罗文剑、熊博:《公民参与的有效性与服务型政府建设》,《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9〕钱士侠:《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局限性初探》,《经济论坛》2007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权力公众监督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公众号5月热榜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