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京的“一极”舞台

2014-09-03姚亿博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欧亚普京乌克兰

姚亿博

2013年,中国的北方邻居俄罗斯也在有条不紊地探讨和推进着大国梦。其间,全球多个热点地区都能看到俄罗斯的身影。在叙利亚问题、乌克兰加入欧盟问题、美国“棱镜门”,甚至东海、南海争端上,都有俄罗斯富有个性的外交表现。

近期,乌克兰内政外交大幅转向俄罗斯,以致有不少西方媒体评价普京正在打造新“苏联梦”。

“当代世界多极当中的一极”

2013年圣诞节前夕,一条消息给西方媒体带来了不小震动:俄罗斯总统普京2012年12月24日表示,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组成的经济联盟,即欧亚经济联盟,将于2015年开始运行。虽然普京多次强调,这不是在企图重建苏联,但众所周知,普京曾将苏联解体说成是“地缘政治灾难”。上述消息因而仍被不少媒体解读为普京正在启动“新苏联梦”战略。

历史是如此地巧合,22年前的1991年也是在12月25日西方的圣诞节,苏联国旗从克林姆林宫缓缓降下。

欧亚经济联盟被一些人看做新版苏联雏形。早在2011年,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在当年10月提出,要参照欧盟打造欧亚联盟。在当时即将重返总统宝座的普京强力推动下,当年11月,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三国总统签署了一项协议,设定计划到2015年建立欧亚联盟。协议包括未来整合的路线图,并建立欧亚委员会和欧亚经济空间,这两项协议均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而在这之前,这三个国家已建立关税同盟。

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指出,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统一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的欧亚联盟,而此前最重要的一步是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时任总理普京更是直接在《消息报》上撰文指出“这不仅对这三国,而且对前苏联地区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普京说:“这是一种强有力的超越国家的联盟模式,能成为当代世界多极当中的一极”。

五步走的规划,已经走到第四步

有中国国内学者认为,普京提出欧亚经济联盟的大背景,是2009年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欧美国家被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所困扰,其国际地位也受到极大影响。欧盟自身也深陷债务危机,对东欧国家的吸引力有所减弱。而长期在经济上被忽略的俄罗斯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迅速崛起,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加。虽然俄经济也遭遇金融危机的重创,但由于俄政府及时采取反危机措施,其经济已走出危机困境,实现了GDP年均约4%的增速。此外,金融危机也使独联体各国经济发展遭受沉重打击,该地区一些国家重新选择向俄靠拢。

2012 年1月1日,俄白哈三国统一经济空间正式启动。此后,三国不仅要实现商品、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还要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实行统一货币,建立共同能源市场。

按照普京打造“欧亚联盟”五步走的规划,现在已经走到了第四步,即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按照欧盟的经验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会进一步推动区域政治整合。欧亚联盟未来的成功建立,就代表了普京所期望的世界舞台“一极”的终极愿望。

“关于乌克兰的拔河比赛远未结束”

普京打造欧亚联盟的路程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俄罗斯实力正在不断增长,但当前独联体地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国立场未达成一致,严重制约一体化的推进。

据俄专家统计,俄占独联体成员国GDP总量的 72%。俄罗斯经济总量超过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约 160~165 倍,超过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约 100 倍。俄居民收入水平高于乌克兰 2 倍,高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10~15 倍。

外部势力如欧盟、美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苏联解体后,美国和西方国家通过北约东扩、欧盟东扩、“颜色革命”、“大中亚计划”、“东部伙伴计划”等手段大肆渗入独联体地区。近些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乌克兰多次的紧张对立就是表现之一。

此外,国家利益、主权完整以及历史经验都足以让一些独联体国家对参与以俄罗斯为绝对主导的欧亚联盟心存疑虑。对于一些独联体国家领导人和专家来说,欧亚联盟只能始于经济联盟并止于经济联盟。

不过,2013年末,在俄罗斯与欧盟之间展开的“争夺乌克兰”大战中,普京成功占得先手或许预示了未来某种新的变化。

普京对摇摆中的乌克兰软硬兼施:一方面警告乌克兰加入欧盟将会失去独联体国家市场;另一方面降低向乌克兰出口天然气的价格,购买乌克兰巨额国债以帮助其走出经济危机。

俄罗斯宣布将支出150亿美元购买乌克兰债券,并暂时将向乌克兰供应的天然气价格下降三分之一作为紧急援助。尽管乌克兰国内抗议声浪不低,但总统亚努科维奇仍然在2013年11月21日宣布,暂停和欧盟签署协议的准备工作,转而恢复与俄罗斯的经贸谈判。

国际政治经济评论人陶短房说:“关于乌克兰的拔河比赛远未结束。因为如今的俄罗斯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经济体,自身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就已经很深,无力承担起一个庞大独立经济一体化结构的经济互补和自循环,也就难令潜在的伙伴国感到结盟有利可图”。

角力中东

2013年,为了不让叙利亚重蹈利比亚覆辙,普京采取了更为全面和有力的反制措施应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大规模干预企图。俄罗斯一方面力挺叙利亚当局,另一方面联络叙反对派缓解危机并果断地采取行动。结果,叙利亚问题峰回路转,阿萨德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同意了联合国对其化学武器采取销毁的协议。从而让美国等西方国家丧失了借机“入侵”叙利亚的借口。

2013年12月27日,俄罗斯、美国、叙利亚、联合国以及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在莫斯科举行的商讨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有关事宜的会晤,也从侧面证明了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俄罗斯中东问题专家马图佐夫认为,这是俄罗斯重大的“外交胜利”:“虽然美国中东路线仍会继续,但是实施的方式将会被迫发生改变。经过调解叙利亚问题,俄罗斯成为了外交舞台上的强国,不仅仅是从军事上来说,从政治和外交角度来看也是如此。俄罗斯展现出了比美国和其他西方外交家更加专业的头脑,在叙利亚这盘棋局中,俄罗斯取得了胜利”。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则形容俄罗斯的斡旋“帮了所有人”。endprint

除了叙利亚,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影响力也不断显现。伊朗在各种场合对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斡旋给予赞赏,更在安全领域和俄罗斯展开深度合作,里海的军事演习、双方在航天领域的合作也陆续被提上议事日程。2013年12月11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再次远赴德黑兰斡旋伊朗核问题,并称已经与伊朗外长达成了初步共识。由此看来,2014年,素有“中东情结”的俄罗斯在中东积极的全方位外交或有更大手笔。

斯诺登的“庇护者”

面对俄罗斯外交的气势,最头疼的莫过于美国。不仅在中东,美国遇到了强大的俄罗斯因素,在自家麻烦事上也遇到了俄罗斯的掣肘。

在2013年年终的记者会上,普京不忘就“棱镜门”一事揶揄了奥巴马:“我很羡慕他。因为他做了这些,却没有因此而受到指责,但是美国也没什么可高兴的。我想,斯诺登先生的行为改变了现代政治家们和千百万普通人的头脑。我们给了斯诺登继续生活的可能,就像我曾说过的,前提是他在俄罗斯境内不要再损害美国的利益。我们不帮助他,也不妨碍他,我们只是为他提供避难所。”

不可否认,一个斯诺登并不会给俄美关系带来真正的影响,该事件所反映的国际网络战现状也并非第一天被暴露,甚至斯诺登披露的信息对俄罗斯情报部门来说也未必新鲜。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在普京的第二任期内,俄罗斯在与美国的针锋相对中开始越来越主动和灵活:2013年9 月 12 日,普京以一封公开信又一次戳到美国的痛处。这篇刊登在《纽约时报》上题为“致美国人民和政治领袖”的长文,普京讲美俄合作的同时,警告军事打击叙利亚只会带来混乱和伤亡,指出很多国家已不把美国视为民主典范,而是只懂得耍蛮动粗的国家。最让美国各界不舒服的是,普京矛头直指奥巴马的全国讲话,公开拒绝美国的“例外主义”---这是美国的核心理念之一。

安全和经济隐忧

普京在2000年参选总统时曾提出“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竞选口号。13年后,俄罗斯在普京的带领下,重新走上了发展之路。

不过,2013年12月19日和20日发生在伏尔加格勒的两起恐怖袭击,又给普京的“俄罗斯梦”带来阴影。虽然,俄罗斯联邦在车臣战争、北高加索地区反恐行动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是极端主义的恐怖势力没有减弱趋势,俄罗斯国内的安全局势依然不容乐观。多发的恐怖袭击,也给马上就要举办的索契冬奥会带来不确定因素。

除了安全问题,困扰俄罗斯梦成真的因素,还在于经济可否持续平稳地增长下去。在普京的前两个总统和总理任期期间,由于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这使普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民意支持率,因此,虽然反对派不断制造抗议活动,却没有给俄罗斯政局带来较大影响。

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的统计,受欧债危机、美国页岩气革命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能源市场需求不旺,2012年俄罗斯的GDP增长率为3.4%,较2011年的4.3%下降了0.9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的GDP增速为1.4%,估计全年难达2.4%的预期目标。针对这一情况,普京也启动了不少应对措施: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去离岸化,加快远东开发步伐,在保留对战略性企业调控能力的前提下推进私有化等。具体效果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双头鹰”的亚太合作

自奥巴马政府采取“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俄罗斯所受到的外部压力减小不少。一方面,乌克兰已于2010年正式宣布放弃加入北约。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为了减轻俄罗斯的防范,早在2009年就宣布放弃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中国崛起,从某种程度上对俄罗斯的周边安全环境有所解压。这将促成俄罗斯的某种“战略机遇期”。

中国和俄罗斯在全球治理、反恐怖主义、区域经贸合作等领域存在广泛共识和共同利益。但是这并不代表中俄之间不存在任何分歧与矛盾。

比如,俄长期对中国倡议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反应不太积极。2011 年 7 月,在俄、白、哈关税同盟启动后,新疆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贸易随即下降了 31.3%。

“双头鹰”的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丝毫没有放弃过对亚太地区的兴趣。2013年,俄罗斯一方面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另一方面也积极开展与主要亚太战略伙伴国越南、印度的合作。

与印度、越南等国的军事合作被赋予了某种优先地位:到2012年,印度在俄罗斯军售份额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三成;越南则于2012年表示允许俄罗斯在金兰湾修建船舶维修基地,2013年俄越双方则就2014年年底之前在金兰湾将建成俄罗斯海军物资技术供应站一事达成协议。endprint

猜你喜欢

欧亚普京乌克兰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狙击手普京”
欧亚的妈妈
普京与秋田犬
雨中普京(华赛银奖)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新摩登时代
省着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