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忆焦菊隐

2014-09-03万慧芬

百年潮 2014年2期
关键词:外语系北京师范大学话剧

万慧芬

说到焦菊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是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副院长、总导演及他对我国话剧事业的巨大贡献。但对焦菊隐教授在1946-1952年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语系系主任的经历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他还是一位坚持民主、支持学运的进步教授更是鲜为人知。我作为焦菊隐教授的学生和知情者应该把焦菊隐老师的这段重要经历如实撰写出来。

北京师范大学二院位于北京宣内石驸马大街。这里原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旧址,自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后,其旧址就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二院(几经变迁,现在石驸马大街已改为新文化街,而原北京师范大学二院旧址已改为鲁迅中学。鲁迅曾在原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

当年,北京师范大学各系的一年级新生都集中在北师大二院学习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如哲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等。到二年级时,各系学生就都回到北师大各系继续学习专业课程。但是自从1949年新学年开始,北师大二院就成为文学院各系所在地。北师大文学院的中文、历史和外语三个系的办公室和二院党支部都集中在北师大二院的西跨院办公。在西跨院还有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刘和珍(当年北师大英语系学生)的纪念碑。当时文学院各系的名师教授黎锦熙、黄药眠、侯外庐、白寿彝、焦菊隐和洪深等教授都云集在这个西跨院里办公和开会。他们都是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著名学者教授,也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长者和老师。学生们经常可以见到他们,也可以相互打招呼和交谈,师生关系非常亲切融洽。

在1946年至1952年之间,焦菊隐担任北师大文学院院长和外语系系主任,一直受到师生的崇敬和拥戴。早年,焦菊隐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又去法国深造,获得巴黎大学的文学学士,所以他的英国和法国文学造诣很深。焦菊隐在担任外语系主任期间,师生关系很好,他带领外语系教师员工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学工作,教师之间关系团结和谐,外语系在北师大声誉较高。焦菊隐主任广纳贤才,增强教师质量。比如洪深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是文学造诣颇深的知名教授,焦菊隐就聘请洪深来外语系执教,两位教授配合默契、相互尊重。后焦菊隐调离,洪深担任外语系主任。外语系是设有英、俄两专业、六个班的大系。焦菊隐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还要给学生授课。他就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的骨干作用,选定政治和业务都好的三位讲(师)、助(教)协助处理系务和教务工作,效果很好。外系戏称“外语系是三位讲助当权主政”。

焦菊隐不仅是著名的学者教授,还是坚持民主、支持学运的英勇爱国者。自1946年焦菊隐担任北师大外语系系主任以来,他善于斗争、敢于斗争,态度热忱、胸怀坦荡。我的学兄徐康(原名刘鸿纲,1946年考入北师大英语系,比我高两个年级)给我讲述了焦菊隐老师坚持民主,支持学运的几件事。我敬佩他的爱国言行,从“四九血案”中焦菊隐老师的所作所为就可窥其一斑。

徐康1946年就已经参加中共地下党。其后,按地下党的指示,他于1946年报考了北师大外语系英语专业。徐康早就听说外语系系主任焦菊隐是进步教授,考试时,恰是焦菊隐主任亲自主持口试。徐康考入北师大外语系后,他成为北师大外语系的地下党学生,并担任北师大地下党总支的支委和北师大学生自治会理事等职。1947年秋,北师大新建的文科大楼“筱庄楼”落成,外语系搬到筱庄楼的三楼上。外语系焦菊隐主任在经费缺少的情况下购置了八台美制短波收音机,让学生们直接收听“BBC”和“美国之音”的英语广播,以练习英语听力,收音机放在英语学会。徐康等地下党员利用这些短波收音机收听解放区的广播,他们常在晚上收听,并把解放战争的战绩记录下来,传播出去。一天,焦菊隐主任把徐康找到办公室说,“你们在英语系学会收听共产党的广播。今天校长特别找我谈了这件事”。焦菊隐主任还说:“当然我不反对你们听解放区的广播,但你们要特别当心。”实际上,焦菊隐只知道徐康是进步学生,并不知道他是地下党。徐康等更加谨慎小心,总在夜深人静听广播,拧小声音,摸黑记录。这件事让特务学生发现了,也就成了特务抄北师大“共产党电台”、打砸外语系、制造“四九血案”的原因。

1948年4月9日零时,大批国民党特务闯入北师大,声称共产党地下电台就在外语系。特务们捣毁了外语系的教室,八台收音机被砸坏六台,另两台收音机被特务带走“报功”去了。同时特务们还在男生宿舍毒打学生自治理事会的八位理事同学,并强行捕去,血流满地。徐康在学校目睹这场血案,他马上给焦菊隐家打电话,报告发生血案的事情。但夜深又戒严,焦主任很着急,无法立即赶来学校。

第二天,天刚亮,焦菊隐主任和黎锦熙教授(中文系主任,当时代理北师大校长职务)一同来了。徐康陪同两位教授查看了外语系被砸现场和被捕学生血迹斑斑的宿舍。焦、黎两位教授都流下了眼泪,随后马上召开教授会,宣布立即罢教,设法营救被捕学生。当天上午北师大几百学生立即举行声援游行,去国民党北平行辕请愿释放被捕学生。北大、清华等大学师生陆续前来声援,也参加游行请愿。在游行队伍中,焦菊隐、黎锦熙等知名教授走在队伍前面,表示不释放被捕学生,誓不复教。由于各校师生和学校当局一致请愿抗议,终于迫使北平行辕下令当天释放八名被捕学生。“四九血案”抗争是北师大学运史上的胜利。

焦菊隐对进步学生收听解放区广播的事情很清楚,他不仅把校长的谈话告知徐康,并一再叮嘱要特别小心,还对学生的进步活动尽力掩护。当特务声称外语系有共产党电台时,焦菊隐主任竟然不顾个人安危义正词严予以驳斥,并坚称“我就是要求学生收听英语广播以提高听力”。这在当时是要有很大勇气的。学生们公认,焦菊隐老师是北师大支持学运的最有力的教授,大家敬佩他。

解放前,焦菊隐教授曾悄悄地对徐康说:“最近,周(指周扬)给我捎信来,邀我去解放区,我可能放了暑假就走,家有老母要安排一下。”徐康和焦菊隐主任的师生关系不错,但徐康从未暴露自己地下党员的真实身份和北师大地下党总支委员的情况,焦先生肯定猜到了。因此,徐康只能平淡地说:“您一直支持我们的进步活动,我们当然也不愿意您走。可这里环境越来越危险,您去解放区也好。”然后,师生二人紧紧握手,互道珍重。endprint

后来,在北师大地下党的安排下,焦菊隐教授途经河北泊头镇,去石家庄,奔赴解放区。直到1949年北平解放后,他才返回北师大继续任教。1950年至1951年我在外语系三年级时,焦菊隐正给我们班讲授“戏剧选读”课。时任人民艺术学院的李伯钊院长邀请焦菊隐导演老舍新作《龙须沟》,经北京师范大学同意,焦菊隐承担了这项任务,兼任《龙须沟》话剧的总导演工作。焦老师在课堂上,除了给我们重点讲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现实主义体系的理论外,他还对我们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他要把这种现实主义体系的理论和手法应用到导演《龙须沟》这部话剧中去。后来,实践证明,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导演艺术和表演艺术中获得成功,焦菊隐还给我们讲述他本人和演员们深入到龙须沟居民中体验生活等事例,使我们学生深受感动。

《龙须沟》话剧排成后,焦老师就安排我们学生观看彩排,我们可能是首批观众吧。焦先生说:“安排你们观看彩排,实际上是讲课的继续,也是这一理论的论证。”焦菊隐在教学上的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随后,焦先生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他虚心听取和认真记录学生的观感和意见,这可能成为他事后修改《龙须沟》的参考意见吧。经过师生深入探讨,加深了我们对焦先生研究探索的现实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保存60年的珍贵的1951年日记(当时我正上三年级,并担任外语学生系会主席)中,有焦菊隐讲授“戏剧选读”,以及组织我们观看《龙须沟》和师生讨论的情况,日记中也记述了焦菊隐教授对我们说的,诸如周总理对《龙须沟》的评价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也都观看了《龙须沟》,评价都很好,以及中央政府还给剧组拨付10万斤小米(新中国成立初期,工资按小米折算)以资表彰等情况。

2月17日(星期六)

上午焦先生请我们班去观看《龙须沟》。这部话剧真是太好了,从始至终穿插的非常活泼、生动。在这里充分运用群众的语言,以一个大杂院为背景,从每个人的困苦生活和谈话中衬托出生活在龙须沟人民的情况。在这里,充满了可歌可泣的事情,但也歌颂了毛主席的伟大和正确领导。在这里,反映了在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中穷苦人们的现实的生活,他们是如何受压迫,受重重的剥削。但是解放后,他们又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对比起来简直是人间和地狱。在这里,我们具体认识到,人民政府成立后,处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周总理看了这部话剧之后,颇为赞赏,认为这是解放后第一部好戏。中央政府还拨10万斤小米作为对演员的表彰和补助。我认为,这部话剧的确是焦老师的点石成金的成功杰作,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观看的好戏。

2月27日(星期二)

今天上“戏剧选读”课时,焦先生和我们学生一起讨论看过《龙须沟》剧后的感受和意见。焦老师说:“这次演出基本上是成功的。不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起来,演员们所表达的感情往往和其个性是不一致的。”如若不经焦老师的深入分析,我们这些不太懂得戏剧艺术的人是绝不会提出这些批评的……焦老师还告诉我们,还曾在中南海怀仁堂礼堂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演出,大家评价都很好。

三四年前,我与在美国定居的焦菊隐教授的夫人秦瑾(我与秦瑾比较熟悉。她已年近90岁,但身体尚好,思维敏捷)通电话,核实当年一些情况。秦瑾告诉我:如果一部小说搬上舞台演出,必须把小说编撰成舞台剧本,然后才能按舞台剧本排练。当年,焦菊隐为编撰舞台剧本日夜奋战20余天,他白天要去北师大工作、开会和讲课,只能晚上熬夜,甚至通宵达旦编撰舞台剧本。焦菊隐为承担《龙须沟》的总导演付出很多,非常辛苦,功不可没。

焦菊隐夫人秦瑾还告诉我:话剧《龙须沟》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演出时,她陪同焦菊隐参加了这次演出。她和焦菊隐陪坐在周总理和邓颖超的身旁,焦菊隐还不断为周总理讲解说明和介绍情况。1952年,全国大专院校调整,原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而北京大学也就迁至燕园。原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尔后北京师范大学搬迁到北太平庄新址。北师大外语系英语专业的四年级学生(包括我本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并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继续学习,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改学俄语。北师大外语系英语专业撤销,外语系改为俄语系。当时外语系英语专业的教师分别调入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首都师范学院等单位。由于工作需要,焦菊隐教授离开了北师大,调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副院长兼总导演,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的话剧事业。

在焦菊隐教授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总导演的十多年里,他继续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理论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引导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出一批精美的舞台艺术,成功地导演了《龙须沟》《蔡文姬》(《武则天》《茶馆》等优秀话剧,开创了人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这也是焦菊隐艺术生涯的鼎盛时期。焦菊隐在艺术创造上的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人所知,令人为之折服,他为中国话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焦菊隐老师在“文化大革命”中含冤逝世,至今已有40年了。我受教于焦菊隐老师,聆听教诲,工作交往已是60年前的往事了。为给历史学者留下一页真实的史料,我撰写这篇回忆文章,也作为我对焦菊隐老师的崇敬思念。 (编辑 王鸽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语系北京师范大学话剧
话剧《坦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Research on Real Meaning of American Dream in Great Gatsby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全
Research on Uranium Mining
长治学院外语系
话剧《二月》海报
Moliere’s Sublimation of the Three Unities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CriticalRealisminGreatExpec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