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爱你没商量

2014-09-03郭琼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作文情境

郭琼

【摘要】作文是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的重头戏。写不好作文,是学语文的大敌。那么,如何克服学生作文难的现象?本文从看图写话、创设情境、自评自改等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作文;看图;情境;自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诗人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对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作文难,比上青天更难,难于无米之炊!”作文是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的重头戏。写不好作文,是学语文的大敌。那么,如何克服学生作文难的现象?多年来,我在低中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打好写作基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在学习观察、表达的同时悟出方法、掌握方法,为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看图写话的指导,打好写作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接触作文的起始阶段,应该是看图写话。因此,看图写话的训练尤为重要,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合理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它对于学生观察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写作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为进入中年级作文打好基础。

(一)指导正确看图,并展开联想

引导孩子们按顺序看图,先看图中的中心人物,大致理解什么人在做什么,然后再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观察周围环境,这样才能让孩子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接着老师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想象图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想象图中人物会怎样做,怎样想,怎样说。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无声变有声,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

(二)指导说话要说到位

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孩子尝试着说,并且要说到位。俗话说:“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低年级孩子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因此,在训练前,我先给孩子拟出每句话提纲,由于低年级孩子对标点的运用还不熟练,在提纲中连标点都注意到。如:第一句说 “时间,景物怎样(可以说天上的、地上的)。” 第二句说 “谁正在(去)哪里干什么。” 接下来几句说 “谁看见什么。”“谁怎么做。”“他(们)说:‘什么。”“他(们)听见什么。”“心情怎样。”等,这几句必须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不能混乱。最后一句说 “他们真怎样。(即中心句)”刚开始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耐心地指导孩子有条理地说、连贯地说,及时纠正语病。在训练说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应多加赞赏,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鼓励:你的用词相当准确;你把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得真实生动;你说的与大家说的不一样,真有个性;你还会用比喻,想象力超丰富等等。在充分肯定孩子的同时,继续激发孩子说的兴趣: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谁还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谁还能这样说出人物的动作语言或心理活动?这还能怎样比喻?等等。这样举一反三,让孩子模仿说得好的同学发散思维,学生兴趣盎然,虽是一幅简单的图画,却在不同的学生嘴里表达得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于是乎,在说的基础上再动笔写,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三)进行初步写的指导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说话,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话可以写,鼓励学生按提纲的提示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对初学作文的孩子要求不要高,开始写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格式要规范,语句要通顺,无错别字,有常用的标点。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思如潮涌

学生到了三年级,已经具备了看图写话的能力,其观察、想象能力都有了发展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境,使他们喜欢写作,有话可写。

(一)先玩再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玩玩具,玩游戏,在玩中不仅可能会发明新鲜的玩法,还能写出“玩得新鲜的作文”。玩,就是学习。如:指导学生写《不倒翁》,我让学生先玩,有没新鲜的玩法。有的学生说,我烦恼、伤心时把它当作开心果;有的学生说,我把它当作需要照顾的宝宝,给它洗澡;有的学生说,我把它当作参谋者,拿不定主意时摇它,看它是面对我,还是背对我,等等。一个小小不倒翁被学生写得那么可爱。每一篇作文都各有特色。

(二)先做再写,学会写作一波三折

做事情,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会有所得。成功了,有经过战胜困难,最终如愿以偿的快乐。失败了,也尝试了重重困难,虽败犹荣。让学生在周末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和劳动的技能,体会劳动的艰辛。因为是学生亲自参加的劳动,所以习作大多真实感人。指导学生学会把所做之事写得一波三折。所谓的折,就是做一件事时,在中间出了意外或困难,使事情的发展偏离了预计的轨道,所以,要做点什么(即转折),使事回到原定的轨道上。一个转折要写清楚,要把转折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讲清楚。事情写得一波三折,可以扩张篇幅,还可以使内容更加曲折、丰富。如:指导学生写《第一次烧菜》前,先让孩子在家尝试烧菜。上课时,让学生回忆烧菜步骤。几个步骤下来,是不是都那么顺当,有遇到意外或困难吗?有的学生说,我烧菜时接了个电话,结果烧菜失败;有的学生说,我把盐巴当味精,放了两次盐,大家咸得直皱眉。有的学生说,我怕热油溅出来,不敢靠近翻炒,结果下面的菜烧焦了,等等。这么一点拨,学生的作文不再平淡,篇篇跌宕起伏,内容丰富。

(三)先看再写,培养观察能力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选材的重要源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观察大自然的草木虫鱼、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教孩子从不同侧面来反映所观察到的事物特点。如我在教写《菊花》一文时,带领学生来到学校花坛找好角度,先观察各种菊花的形、色、香味,再观察阳光下的菊花样子、微风中菊花的样子、清晨有朝露的菊花的样子等等。这样学生心中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写起来自然就行之流畅,有话可说了。

(四)先画再写,提高想象能力endprint

把画与作文结合起来。画是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画己之心;而学生写话表达能力是指书面表达能力,是以己之手写己之心。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的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表达能力。如写《未来的机器人》《未来的汽车》等想象作文,我都采用先画再写的方法。若是把画面描述清楚了,文章还干巴巴,那肯定是画面不饱满,这时再对画面进行少量添加、修补。而后反过来再读文,看画面中新添事物应该添在何处、怎样添,直到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五)先演再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可安排学生排演课本剧、童话剧、小品等形式来丰富学生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再进行说写练习。先演再写的形式有效地帮助学生再现了生活,回味了生活,展开想象,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如在指导学生写《森林联欢会》中,孩子分别扮演猴子、小鸟、老虎等动物来表演节目,他们把动物各自的特点逼真地表演出来。在演评中,孩子的写作兴趣被充分调动,写出了一篇篇活泼有趣的童话故事。

“玩玩、做做、画画、演演”这种愉快教学使学生感到作文“可亲可近”。注重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视觉、听觉,让学生动手、动脑。身临其境,体会感受,对客观事物进行真实地感知过程,使学生有丰富和翔实的主观认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的难题。

三、自评自改作文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生要“自能作文”,还要“自能改文”。实践证明,学生反复而认真地修改一篇作文,往往比写一篇新作文更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老师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往往会促使学生形成习作时的一种惰性。习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学生本来能够通过自己的修改得到解决,可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这种大包大揽替代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往往由于教师在自己作文中的包揽代替而放弃自评自改。因此,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应该经过从扶到放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指导,使学生评有依据,改有方法。1.教给学生一套修改符号。2.反复朗读,评改结合。通过朗读,则可以“请耳朵作教员”,容易发现拗口的和有问题的词句,从而考虑修改。3.评改中心是否明确。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评改文章,首先要考虑中心思想是否健康、明确。4.评改条理是否清楚,言之有序。包括整篇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否按照预先拟定的提纲写的,文章前后的脉络是否清楚。5.评改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段落是否写具体。要求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把重点段写具体。6.评改开头和结尾。看一看开头和结尾是否围绕中心,或首尾呼应。

这样一步一步推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了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当一个个学生都能发挥想象,写出篇篇生动活泼的作文时,你一定会说:“作文,爱你没商量!”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文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