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学:作文升格点金之术
2014-09-03吕爱敏
吕爱敏
【摘要】主体性教学是教师有效组织与引导下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意识与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素质教育下,主体性教学活动已经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品质素养提升的重要教学方法。初中作文教学也应凸显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发挥,针对学生“一次作文”情况,注重指导,突出自主修改与合作提高的“二次作文”的教与学的有效开展;让学生在自主提高、合作增强、反思发现、领悟创新中,切实提高作文写作能力,获得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主体性发挥;二次作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作文教学要适应形势发展,只有让学生发现自己写作存在的问题,发挥主动性地获得修改、完善与有效解决自己作文问题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在主动写作、兴趣写作和快乐写作中获得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剖析初中生写作现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阐述过写作: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可见,作文是学生知识、经验和思想的书面体现。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情感,能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是他们对自身心灵抒发、自我价值观体现的作文。但是,我们目前初中作文教学让学生有主体性的写作意识与能力的发挥不足。
(一)作文教学用时少,训练不系统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可是,学生写作能力是水磨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一蹴而就的。因而,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是过分重视抓阅读教学,学生的作文意识和作文需求被漠视,主动性被压制。一般来说,我们初中每周作文教学为两课时;而这两节课我们老师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如让学生学会审题立意、指导学生如何拟题、谋篇布局;还要让学生当堂作文,提高写作效率。于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思考作文、练习写作的时间比较少;他们没有很好的写作热情与写作欲望。
另外,我们的作文往往是按照教学规定开展的,每学期按照规定只完成不到十篇的数量,当然,这里包括考试的作文。如此,学生正儿八经写作的机会少,再加上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围绕教材施教的,多是一些针对某一作文训练重点作文的,系统性不足,不能很好激发和满足学生写作诉求,学生主体性发挥没有很好的着力点。
(二)写作指导传授多,提升缺主动
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还是讲练评模式运用较多。我们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生选材、立意、布局与言语表达的指导。如我们意识到初中生阅历尚浅,视野不够开阔,作文中选材无新意、无个性、雷同率高的普遍现状;指导他们去多角度、全方位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获得自己的素材。但是因为他们学习压力大,自身生活空间狭小和难以由表及里地深思与深挖,于是很难摆脱“俗套”。如有个别学生只要写记叙文,不管什么题目都投机取巧把自己认为是属于自己的“个性的”“新颖的”事件用上,这也是学生题材匮乏,写作主体性、主动性不足的体现。我校的在一次作文教学方面的调查所反馈的:学生在“你最希望的批改方式是什么”的回答上,竟然有74.9%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精批细改”,说明他们还是依赖老师,缺乏自我提高写作的意识。
可见,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改变策略,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是自己的事情,能够发挥主体性的正确评价自己的作文,通过同学间的互评互改,反思翻新中获得写作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推进二次作文活动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二、二次作文价值与意义
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否定、不断完善才能写出精品。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放手发动学生自查自纠,有目的、有侧重地开展二次乃至多次的写作,让学生从立意、语言、思想、结构等方面实现作文升格,达成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符合写作规律,素质教育体现
作文的本质是一种学生认识感悟的再现,是学生主体在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中对外界客体能动的创造的反映。因而,写作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而逐渐提升的一个过程。因此,“一次作文”就能使得章法与文理都优秀是不可能的。学生在第一次作文的实践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评改之后,在同学互改之后,在自己认真阅读和反思之后再实践、再反馈矫正,在练习中获得写作技能的认识、掌握与合理运用。如此,主体性发挥下的修改或是重写必能在语言、构思等方面有新意、有特色,能使得作文在某个方面能出彩。
(二)提升写作能力,获得写作素养
以往作文教学中,学生完成作文交上后就是看客和听众了。可能老师熬心费力修改、精心组织评讲获得的是学生似懂非懂的结果。因此,只有让学生们在获得指导之后,激起主动修改的能动性,才能让“一次作文”的目的与效果突显。如我曾经让学生写一篇题为“他(她)是位性格 的人”的半命题作文,我认真批改和讲评,认为学生再遇到写人物性格的作文,总会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凸显人物性格。而一个多月后的月考就让我大失所望,月考作文题是“我战胜了 ”,好多学生竟然没有之前写得好。因此,让学生写好一篇作文,通过主体性发挥的“二次作文”,才能让他们对某一类型、某一立意的作文写作技法与方法印象深刻,能够触类旁通的自主写作,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提高写作素养。
可见,“二次作文”也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真完成“一次作文”的基础上才有价值与意义。如果学生“一次作文”就是胡乱成篇,那么“二次作文”修改和完善的方面就太多、工作量巨大,学生可能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去写“二次作文”。
三、二次作文升格的途径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二次作文”的开展提高作文能力和水平,必须让学生知道如何修改。否则,“二次作文”也不可能实现作文的升格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夯实基础,主体发挥有基点endprint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精心备课、精细组织,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才能内容丰富有创意,怎么写才能脉络清晰,如何写才能语言优美显主题。只有让他们掌握好写作文的基本技法,才能使他们的“一次作文”有基础,有修改的价值。这与平时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对经典范文学习指导有关,与我们作文教学中专项训练与综合写作实践密切相连。如此,我们应当在“一次作文”前指明写作方向与要求,能够让学生审题之后联系生活及体验作文。
修改能力也是提升“二次作文”质量,升格作文的基础。叶圣陶说过:“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获得改作文的能力,针对自己的“一次作文”,认识到哪些地方不够好,如何改才能好起来。这也是他们能够主体发挥,获得写作水平提高的基础。
(二)改变方式,主体发挥有动力
“二次作文”是针对“一次作文”中不够好的地方修改的,因此,我们老师的精批细改、精准指出问题还是有必要的。如班上一名学生《我的中国梦》的开头:“小时候,梦想在田野里自由的跑啊跳啊一直到永远;是在场院的泥土地上垒起一座座城堡;是把风筝放得很高很高,永远不会落下……”我改变以往批改方式,只是批注了几个问题:“梦想是什么要不要写清楚?”“是排比句吧,句式是否要调整?”然后,让他自己思考着修改。如此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将老师批改、学生互相批改相结合。有的学生一次作文问题太多,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集合团队的力量帮助他找到修改的方向。而一些中等作文则是升格训练的重点,也可以拿一两篇中等文做范例,采用朗读或投影等方式,让学生们评议,重点是找出文段的不足和要修改之处,来教学生如何找出作文中的问题;采用修改前后对照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修改的原因,获得修改方法。一次以“母亲”为话题的作文互批中,宁同学的作文题目拟为《小保姆》。文中大量篇幅写自己给阿姨看孩子是多么辛苦,最后两三句话才写道:“回想起我小时候调皮,妈妈带我是多么的辛苦啊!”陈同学在交流建议时说:“建议标题改为《我也做一次“妈妈”》,建议最后一段详细回忆一件妈妈带我辛苦的事情,并插叙到文章中去。”听了陈同学的交流,同学们捧腹大笑,因为宁是位男同学。可是我却为他的修改高声叫绝:他一语中的地点出了 以“母亲”为话题的作文,宁同学审题不准。他用插叙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详略问题,且作文标题中标点的运用引人遐想。不同批改方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全体学生自己省视自己的作文,“磨刀霍霍”地进行二次作文。
总之,升格作文需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作文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意识和修改作文的能力,能够在师生互动中发现自己“一次作文”的不足之处,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把获得的信息、新汲取的知识、习得的方法运用到“二次作文”中去,从而在不断摸索、发现中完善和提升作文质量,获得写作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俞梅芳. 修改给初中生作文插上升格的翅膀[J].作文成功之路,2013(11).
[2]韩红玉. 初中作文教学的主体性分析[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3(12).
[3]翟升元. 对作文教学中二次习作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3(8).
[4]李耀光. 浅谈“二次作文”教学法对语文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J].课外语文,2013(12).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