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文字规范意识,从小事做起

2014-09-03王丽梅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方法学生

王丽梅

【摘要】语文教育是一种母语教育,母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语言文字作为最基本的传达知识,传承文化的基础工具,必须对其重视,并强化学习。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语言文字规范化尤为迫切,它有利于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范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可以增进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弘扬文化;学生;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育是一种母语教育,母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承民族文化。如何来传承,必须把语言作为载体。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具有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语言文字作为最基本的传达知识、传承文化的基础工具,必须对其重视,并强化学习。话人人都会说,汉字每个人从一读书就开始学习写,但是否说得规范,写得正确,却存在极大的问题。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语言文字规范化尤为迫切,它有利于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范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可以增进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以下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具体做法:

首先,作为语文老师,必须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语言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良好的语言环境,是确保交流通畅的前提条件,规范语言需从口语开始。由于地域的关系,再加上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从小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别说是说标准的普通话,能开口说都是一个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必须严格地要求学生:最起码在课堂上交流,回答问题必须说普通话,在正式的场合与语文老师交流也必须说普通话。这首先必须要给学生灌输能开口说普通话,进而提高为能说标准动听的普通话是自豪的事这一意识,并采取一定有效措施帮助施行。比如,能坚持说普通话的同学,不论说得好与坏,只要有端正的态度,在期末评先选优上,还是班级的贫困名额补助金上等方面优先。在此基础上,说得好的同学,通过语文老师,把这部分同学推荐到学校的“校园之声”演播室当播音员,主持学校的相关学生节目,还可推荐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演讲比赛,那些想有机会锻炼的同学,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在课堂上、课堂下坚持说普通话。这样就能形成一种氛围,带领那些说得不够好,甚至开不了口的同学进步。

当然,这种氛围要想营造好,首先语文老师应起带头作用,语文教师应积极提高普通话水平。近年来,教师普通话资格考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不少语文教师发音不标准,口语表达能力欠缺,一离开课堂,又回到方言的自由天空纵横驰骋。语文教师要从职业需用的高度,认识普通话的重要性,努力讲好普通话,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应提醒和鼓励学生多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像新闻联播、电视诗歌散文等节目,通过这些优秀的语言类节目,在听的过程中刻意去纠正自己习惯上的一些错误读音,增强对普通话的感悟能力。我所带的高三(2)班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引领下,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在正式的场合都能开口说普通话。

其次,在实际行动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朗诵、演讲比赛,使学生有一种说普通话光荣的思想,促进他们形成互相学习、竞相比赛的良好风气。这类活动除了通过学校在一定的时间,比如五一、国庆、元旦等特别的日子举行外,这样的次数还不够,更多还需要班主任,或者是语文老师充分地利用平时的班会课,下午第三节的活动课在班级内举行,这样才能让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到其中。可由班主任或语文老师自主拿出一小笔经费,对活动中的优胜者进行鼓励,这样大部分学生既参与了活动,又有了思想上的动力。

另外,教材是语文老师教习语言的主要载体,对于教材当中学生容易读错的多音字,要强调,要及时纠正,比如有一次我在讲李白的文章《梦游天姥吟留别》,讲到“天台”时,把“台”念成“tái”,第二声;有一位学生当即提出应该念“tāi”,第一声。我于是说:“可能我念错了,这个字究竟读什么音呢,让我们查一查字典吧。”一查《现代汉语词典》果真是读第一声,至今难忘。这些是指在字音上要求学生从最细微的地方开始关注,开始积累。

在字形上,要让学生具备严谨认真的态度,要规范化。有些学生却以会写繁体字、异体字为荣,必须正确指导学生,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作为教师应加以正确引导:繁体字因笔画太多、不易于书写而被简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我们鼓励学生多了解繁体字),“二次简化字”、异体字根本没有形成体系,应坚决加以杜绝。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从正楷字入手练习书法。练字一定要用字帖,没有字帖,就没有规范。有些学生写字“自成一家”,就是不用字帖、没有规范的不良后果。很郑重地告诉学生,这样会影响高考的成绩,也不符合规范字的要求。告诉学生,读不准字音,写错别字不是小问题,不是小事情,不是细枝末节,而是关系一个人的基本语言素质。例如“即”与“既”分不清,“暴躁”写成“暴燥”, “一夜飞度镜湖月”中“度”写成“渡”,“欢度春节”写成“欢渡春节”,“题纲”写成“提纲”等等语言现象举不胜举。这些情况一是要求学生必须及时更正,另外是给学生强调语言的规范化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

总的来说,作为语文老师,要从教学、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并从小处做起,身体力行地去积累每一个微小的语言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明确指出,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对教育教学和培养年轻一代的重要意义,在工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地为语言文字的规范作出努力。

(编辑:刘 影)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方法学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学生写话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