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趣味中回忆童年

2014-09-03曹阅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百草园童趣趣味

曹阅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措施,对语文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句话对应到语文教学上,则旨在强调语文教学要依据题材、主旨、背景等的不同而在教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充满了深情的回忆色彩和细腻的抒情性质,故读者对其叙事手法、文笔文风要恰当地与鲁迅往日“幽默着犀利,带笑的哭”的作品区别开来,这篇文章对儿童心理情景的描述,极具童趣,故教学应当注意角色还原,启发学生在趣味中回忆童年。

一、精心设计导语

(一)故事导入法

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部分学生可能仍处于小学到中学转型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意利用他们的身心成长特点,适时利用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基于本文的主旨在于——趣味阅读。笔者认为,在利用故事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类比导入:如马克·吐温在发表完《竞选州长》一文后遭受到霍夫曼的言语挑衅,他却利用自己的幽默才智成功地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但也要注意通过故事实现关联导入:如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与他创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关联,把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故事巧妙地穿插到课堂导入,避免单纯的介绍背景,引发尴尬的课堂沉闷现象,从而实现趣味教学。

(二)悬念导入法

要设置悬念,先要明确行文思路和作者情感。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结构“温习鲁迅——重识鲁迅”这样一个小片段,来更好地实现学生对作者的全面认知:即鲁迅的笔锋从犀利辛辣到含蓄温情的无限转换和延伸。具体的操作可以通过教师追问和学生讨论等方式实现,如此一来,既能活跃课堂氛围,一起温习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又能直接有效过渡到本课时,激发学生对温情状态下的鲁迅的期待和想象,从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二、倡导多元阅读

(一)在录音中默读——摸索趣味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适时截取一些优秀的教学示范朗读片段,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纠正字音(如确凿、菜畦、蟋蟀、秕谷、鼎沸、竹筛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帮助他们从录音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起伏,凸显文章的趣味色彩。

(二)在角色朗读中阅读——体会趣味

分角色朗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帮助他们亲近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实施角色朗读,应当注意:少而精。此文不像高中篇目《鸿门宴》《雷雨》,具有纷繁的人物设置,需要庞大的角色朗读阵容。此文少而精,角色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切题、细致、准确地体会鲁迅先生儿时的那份纯真、自然、美好的童趣,让自己的语言和先生的文字交融在一起,能起到积极地感染人心的作用。

(三)在对比中阅读——交换多元童趣

此类满载童趣的文章数不胜数,语文教师可以择取其中的优秀篇目,启发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课后练习的对比阅读中拓展视野、丰富情感。学生在同类的阅读中会尝试着发现其中异同,体会多元童趣。

三、坚持重点赏析

(一)设计问题,层层深入作者童趣

就本文而言,最吸引人的无疑是描写百草园的部分,因此,教师要重点围绕这部分以点带面贯穿全文、解读文本;突出问题设计的操作性和覆盖面。要明确思索提问、小组讨论、小结作答这一教学流程。问题设计如:1.大家探讨一下:第一部分的文眼是什么?(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2. 作者在描写百草园时有无顺序?如果有,请从文中指出并加以分析。3.当作者在具体描述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这起到了什么作用?4.作者在雪地捕鸟一段,连续用到了哪些动词?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带着问题不断探索,也就悄然激发了自己的阅读兴趣。

(二)组织讨论,发现延伸自我童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及时地切换过渡到学生特有的情感心路历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验式、生活型、趣味化教学的目标,从长远上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教师要在课上给予学生相应的表达空间,满足他们的倾诉欲望,让学生在体验过作者的情感后,能及时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换言之,文本阅读(是基础)、对比阅读(是巩固)、自我发现(是升华)三者相互渗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换趣味。

四、合理使用课件

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师可以在授课时截取一小段蟋蟀的叫声、播放蟋蟀图片、百草园的风貌等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而唤醒学生的童年记忆,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本文的趣味化教学:优质(或幽默或故事或悬念)的导语是前提;丰富(录音默读、角色朗读、对比阅读)的形式是基础;重点赏析(体会作者写作顺序、情感起伏)是关键;善用课件(通过图片、声音、视频传递生动、形象的童真童趣)是必然。此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趣味教学还可以通过:教师大方分享自身童真童趣和学生加强课堂互动;课后布置“我童年的那些事儿”等小作文巩固学生的情感体验等方式来具体实现。

参考文献

[1]黄丽.浅谈中学语文的兴趣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3(10).

[2]徐溪.语文“兴趣教学”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3]刘霞.中学多媒体语文教学与兴趣激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5).

[4]姜远吉.关于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

育,2010(15).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百草园童趣趣味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学校里的“百草园”
童趣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童趣照相薄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