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2014-09-03任智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任智

【摘要】在农村的小学中,面对的都是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总是想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和人的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的动力。因此,本文就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探讨了如何来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理论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少有老师关注提出问题的学生,他们只是按照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只是一种被动学习的过程。所以,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师要加强对孩子们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愿问

小学生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总是满怀好奇,希望得到圆满的答案。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能力,对知识的渴求欲望极大。不过这种意识能否发芽结果,取决于环境的培养和激发。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胆子小的学生根本不愿意回答,更别谈主动提出质疑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因素在老师,因为他们就没有着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主要是怕影响自己的权威性,同时也是怕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于是,在课堂上,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老师的声音,学生只是在那里做着笔记。长此下去,学生有问题的也不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逐渐增大,关系也逐渐生疏。所以,我们要破除这种习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1]。

二、创造条件,使学生敢问

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对自己心中的问题进行询问,这样的模式,需要教师的创设。

(1)创设积极宽松的教学情境。在偏僻的小村,语文课堂上,往往还是老师教,学生被动地听的模式,课堂没有活力,上的没劲。最近几年,有不少老师也尝试着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上主动提问,去探索知识,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2)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上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们从心理上不惧怕老师,觉得老师就如同父母一样亲切。作为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对每个学生的提问都要在乎,允许他们提出特别不切实际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也不能指责、批评。

(3)创设冲突式的情境,使学生“悱”中问。教师要调动学生爱问的天性,就必须从课本中深究矛盾,创设一种可以引导学生有疑问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如我们在听一位老师讲《鸟的天堂》时,学生已经很明白“鸟的天堂”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指明了一棵大榕树。针对课文中出现的“许多茂盛的榕树”和“这个树林变得热闹了”这两句话,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许多树?引发学生思维中的矛盾,进而引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这是为什么呢?最后经过小组讨论交流,找出问题的答案[2]。

三、教给学生“问”的方法

学生不学习,不知道怎么提问,学生好好学习了,可又不知道怎么提问,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恰当地教给学生如何提问的方法,不仅仅要做到敢问,而且还要会问。这样才不至于使得问题无效。

(1)以问引文。首先,教师的提问要捉住课本的根本,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大致地理解,更能抓住重点。比如说,我们在学习《猫》这一课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猫老实却又说它贪玩?贪玩又尽职呢?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去进行思考,从而能把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

(2)提供范例。在模仿中可以快乐的学习,而模仿学习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种行为,所在在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通过提问题、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方法等角度都要给学生做以示范。作为一个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课上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思考路线上去思考问题。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要选择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全面地解答问题。提出来具有创新性的问题,长期地变成一个习惯的学习方式,学生便会由原来的被提问变为主动提问[3]。

(3)在课堂上对于提问和被提问,都是具有相同的学习地位的,都具有相同的学习权利。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具有双重的心理压力。故而,学生可以很有效地消除紧张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为推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因而在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教学进一步的提高。

四、提高认识,使学生善问

善问,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有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善问要会问,问得巧妙,问得得当。

学生应该在提出疑问的同时,想清楚这个问题有没有必要去问老师,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否顺利的解答。

问得明白,就是指学生要将所问的问题表达清楚,别人一听就明白问的是什么。理清提问的学生的思考路线,为问题的深入理解做好判断[4]。

问得巧妙,主要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着较高的水准,基本上在课本中找不到相关的答案,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向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去思考,最后找出问题的具体答案,完美地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更加明白提问的重要性,对于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每一位老师,都要在教学中多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勇于提出问题,对于问题及时地进行思考分析。通过这一个过程,不仅增强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将小学语文课堂弄好,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方小鹏.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7).

[2]吕晓土. “问题教学”之“问题”的分析[J]. 语文教学通

讯, 2005(12).

[3]方建新. 新课标下“问题意识”的培养[J]. 语文教学与研

究, 2005(05).

[4]徐霞,余中云. 浅谈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J]. 语文教学通讯, 2004(12).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