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光秋月两相和

2014-09-03陈平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段有机结合小学语文

陈平

【摘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然而由于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一个人主导的课堂,使得教学收效甚微,学生不积极、不主动。笔者认为讲解和练习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时开展并且有效结合,才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所谓“湖光秋月两相和”,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及时巩固,有效生成:讲练结合注重“度”;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讲练结合注重”效”;“还原精彩,学科原味:讲练结合注重“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讲练结合;高段;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不免心生感慨,有的教师强调了课堂的巩固,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然而收效甚微,学生在疲惫不堪的习题中走向“迷失”,淡化了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的教师一味迎合新课标的改革方向,给予了学生过多的宽容和自由的空间,使得学生连基本的知识点都没有进行有效掌握。结合新课标的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谓既不能放松学生接受知识点的能力和基本知识点的有效掌握,又要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让语文科学这门人文学科发挥它的价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减负高质”的课堂中提升综合素质。这是语文教师所要追求的,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所匮乏的。如何让鱼和熊掌兼得?笔者认为,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困惑,然而怎样把握讲练结合的度,如何选择恰当的时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讲练结合?以下是笔者关于这个主题的几点探索:

一、及时巩固,有效生成:讲练结合注重“度”

结合笔者的听课经历以及与同行的探讨发现,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语文课堂成了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成了教师一个人的主导。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将教学讲解与课堂练习相互分离,使得教学没有办法及时进行巩固。在讲解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重点知识点反复讲、不断强调。在课堂练习时,教师也要针对知识点不断循环让学生加以练习,这些方法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收效甚微。甚至有的教师抱着让学生多练习,进行题海战术式的演练,学生苦不堪言。在我看来,教学应该掌握一个“度”,关于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两者可以有效结合,但是这个结合要注重一个“度”。

学习《渔歌子》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在品读古诗文的时候,要联想文本所构建的情境,这也是我们写作时头脑中所需要的想象,只有这种大胆的联想才能让我们在写作时自由发挥。我引导学生们结合《渔歌子》所描绘的景象,试着描写一下春天的句子。

春天,像一位仙女,挥动了一下手中的魔法棒,春天就变幻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树儿吐出了嫩芽,花儿绽放了芬芳……

春天充满了欢快的节奏,可谓“碧玉妆成一树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里淅沥的春雨下起来了,我们不必打伞,不必疾走,可以享受贵如油的春天的滋润。

我引导学生将阅读和文本结合起来,并且用多种符号来标记学生的“创作”,使得学生们觉得阅读课堂趣味横生。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讲练结合注重“效”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讲练结合要注重效率、随时关注效果。为了营建和谐、向上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模式对难点、易错解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探讨的方式共同探究。这里的“讲练”不一定是传统的单一的模式——教师讲、学生练,可以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比如小组代表讲、小组学生共同练的模式,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相互之间博采众长。

以《学会合作》为例,阅读时学生们了解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合作的价值,课堂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了证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文本中列举了两个事例,如果只举例一个够吗?为什么?想一想你们平日在写作时,一般通过怎样的举例来陈述自己的观点的?合作能让我们共赢,大家试着回想一下我们平时通过合作完成了哪些事?请大家不妨写下来再进行小组交流,在小组合作下一起随堂完成课后的练习。

三、还原精彩,学科原味:讲练结合注重“味”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是要学生形成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让这些知识对学生内蕴、素养产生深层次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讲练结合的过程中,教师没必要单调、机械地讲解、布置练习,而是可以通过讲练结合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自由化、民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在这个平台中,尽可能还原学科的精彩,这时候的讲练结合要注重语文味的呈现。

学习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时,考虑到很多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还不是很过瘾。于是我引导学生课后阅读《西游记》关于“三打白骨精”的片段,让学生思考:课外读的《西游记》片段与我们课文文本上的《三打白骨精》有何不同?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们通过交流发现,《西游记》原版的任务个性更加显著,情节铺陈更加曲折、有味,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精彩。我用多媒体将原著与课文文本内容进行对比,布置当堂的练习:原著和课文在表现人物特点时有何不同,都是如何描述的?学生们通过这样的讲练结合的作业,完成了“文本”向“经典”的“取经”之路,让语文味深深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总之,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实施讲练结合,有助于真正实现“减负高质”的语文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提升自身的内蕴,小学语文课堂在讲练结合的课堂模式中实现有效生成。

参考文献

[1]王莲萍.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8(14).

[2]赵亚芳.语文课堂评价的多元化[J].新课程(小学

版),2008(01).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段有机结合小学语文
关于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相关思考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依凤画凰”巧迁移——谈小学语文中高段课文精彩开头仿写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