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苏教版初、高中文言诗文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2014-09-03姚萍赵艳霞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诗文文言文言文

姚萍+赵艳霞

【摘要】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要求不尽相同,特别是因初中学生自身特点而淡化、弱化某些语文能力,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并研究该问题,对完善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更好地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初、高中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而新课改下的初、高中文言诗文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断层,造成初、高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

一、初、高中语文文言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不同,课程评价标准也不同

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受学生年龄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这就决定了初中语文教学大部分要求低难度的,是简单知识型的,能力型的很少。

仔细分析初、高中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评价建议,发现初中课标明确规定淡化语法知识,尤其是文言文中的语法知识。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意对即可,这样,造成升入高中后的学生文言学习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了。而久在高中的教师却觉得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学生却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不知所云,造成了前后不衔接的局面。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

(二)中考、高考的命题因缺乏沟通,文言诗文考试导向不尽相同

鉴于现行国情,新课改并没有实施到位,多年来教师和学生们都不得不随着中高考两根指挥棒而舞。因缺少沟通与交流,中、高考命题方向不同,也直接导致了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两重天。中考的文言诗文阅读立足于课内,高考则摒弃课内,选择课外。中考只考实词,不考虚词,而且实词解释一般源于课文下面注解,句子翻译也不外乎课下注解中出现的几个重点句子。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无须在枯燥的文言文语法知识与句式上大费周章,即便平常掌握不好,中考总复习时跟随老师们“临阵磨枪”亦为时未晚。而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于课外,试题灵活,涉及知识点繁多,这样不统一的命题导向往往会给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走向迷茫,不知该如何学习文言文。

(三)文言诗文教材缺少循序渐进的编写,编排设计各异

初中文言诗文大多篇幅短小,内容多以故事性、哲理性的散文为主,较为浅显易懂。而高中尤其是高一所选的文章多为先秦散文,课文篇目增多,难度加大,知识点较多,其中不乏一些晦涩难懂的文章。虽然高中课标也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但这里的“浅易”不是初中的“浅易”了。如果按照知识积累的循序渐进性,在编排初中教材时能适当地考虑与高中课程和谐衔接,让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逐步内化部分文言特殊现象,那进入高中进行文言文学习就容易多了。

二、寻找行之有效的衔接方法

初、高中文言诗文教学出现断层,学生接受效果差,并对文言文产生畏难情绪和疏离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借助新课改之风,寻找行之有效的初、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并把两者有机衔接、结合,是当务之急。那什么是“初、高中文言文的衔接”?即指在保持、强化学生初中已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进一步寻找符合高中文言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或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

(一)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相继补充语法知识

学生的语法知识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他们的语法概念不清。分不清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学生比比皆是,更不用说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了。而高中的文言诗文学习如果没有语法知识作为依托,那么,文言虚词、词类活用以及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学习根本无从谈起。为了让学生能顺利过渡到文言文语法学习,我们课题组老师经过讨论研究,大都认为在高一的文言诗文单元教学开始之前,应给学生补充词的分类、句子成分这些语法知识。实践证明,在了解词性、弄清了主谓宾定状补这些知识点后,学生对文言诗文中的虚词、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这样的衔接教学为学生进行系统的高中文言文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归纳整理初中文言诗文语法知识点,做到温故知新

高中语文学习是初中阶段的延伸和提升,文言文的学习也这样。引导学生将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按照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类型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让已学的文言文内容与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和谐衔接,可温故知新。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已学,重获新知,帮助学生从初中所学自然过渡到高中所需。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在涉及一些语法知识时,学生也不会感到生疏突兀了。

(三)要加强文言文学习的学法指导,及时总结

初、高中的文言诗文学习同中有异,初中强调知识的记诵积累和整体感知,是粗线条的。而高中的学习是系统化的,它要求学生要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就强调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做好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

(四)教师要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加强理论学习

实际操作中,感到教学中需衔接的不仅是初、高中的文言诗文,我们应在大语文观的理念引导下,把初中与高中的整体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问题推及开来。

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有不拘一格的勇气,敢于突破框架,走出课堂,采用如文学知识竞赛、情境教学法、排演课本剧等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其次,初高中教师要多相互沟通、合作,使初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找到一个可操作的衔接点,达成顺畅地过渡与提升。教育主管部门也应积极行动起来,有计划地组织初、高中教师的联谊或相互观摩学习活动,组织并形成广泛的课程资源反思与交流、分析与提高,这既是尽快适应新课改,顺利完成初中高中衔接教育要求,也是全面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并实现人民教育意志的必然要求。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文文言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