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课堂语文的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4-09-03郝晓阳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课堂

郝晓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较强的一门课程,它应是开放而具有丰富活力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应在丰富的语文课堂实践当中不断得以锻炼和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把语文课堂教学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得以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较好地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升;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挖掘教材,引向生活

文本只是我们教师任教的范例,更是同学们学习的依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地发现同学们生活及学习教材问题的相同点,再利用相同点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使同学们能轻松、愉快、自主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过程时,老师把一组简单的词语:如“燕子、早饭、阳光、闹钟、洗脸、刷牙”这六个词语,教师根据每个词语特点,有机地把这六个词语组成现实生活中有趣的活动,诱导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现实生活交流,早晨起床后,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是怎样感想的,用上面这六个词语说一段话来。有位同学很快站起来说:“闹钟催我把床起,阳光送给我温暖,燕子愉快飞翔,叽叽叫,催我洗脸、刷牙上学校。”这位同学把词语有机结合到生活中,使文本教学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

这样教师利用现实生活的素材,巧妙地将文本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一个愉快的课堂情景教学,触及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这样课堂教学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同学们在学会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体会到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有效导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开放课堂,走进生活

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中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陶老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提出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利用教材,因地制宜地向同学们的现实生活方面有效的延伸。

作为教师我们可引导同学们走进现实生活,从生活中亲身调查研究,获取丰富的生活素材,掌握生活资料,我们可及时组织同学们进行整理,撰写报告,进行交流,同学们可快乐地汲取着综合素养。显示生活课堂、实践课堂,使同学们真实地步入生活,并从中进行各种综合的语文实践,既可提升同学们积极探索学习的兴趣,又能提升从实践生活中形成独立的个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走进自然,体验生活

语文的学习是和自然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恰如其分地使同学们融入自然,从自然中来感悟生活,从现实生活体验中来提升语文素养。为此,在课堂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拓展同学们的学习空间,使同学们适时地接触到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只有如此,同学们才会融入现实生活,体验生活,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在春天,教师可带领同学们去郊外,踏青春游,在风和日丽的春光中感受自然之亲切,还可带同学们亲临秋天丰收的景象,领略硕果累累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也可以让学生参观各地名胜和革命纪念馆,使同学们从中接受地大物博的文化和悠远的历史熏陶,使学生走进自然,得到祖国文化伊人风景来浸润同学们的心灵,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吸取到广泛的语文知识,又得到鲜活的人文熏陶,这也是同学们最渴望得到的语文之素养。

四、运用知识,创造生活

语文课程实践性要学生只是在运用的实践过程中才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恰如陶行知所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使同学们运用他人的经验在自己的生活之中体验实践的价值,创造出自己美好的生活,在创造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展示自我的个性美。

在现在的教材之中,有许多赞美家乡之美的文本,教师可以根据家乡特点,给学生调查家乡的饮食文化、旅游景点、风土人情等信息,课堂之上引导同学们进行多维的互动交流,同学们可根据自身特点爱好,运用自己的知识,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描绘出自己家乡之美景,这样不仅激发同学们对家乡的爱,还可使学生实践语文知识,在实践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诚然,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生活是同学们学习语文最生动、最鲜活、最有效的课堂。教师只有通过自然生活实践的加强,引导同学们体验现实生活,深入现实生活,让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才可有效地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课堂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