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中学写作的几种尝试
2014-09-03张芸
张芸
习作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充分的、大量的读写结合训练,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不断从阅读中汲取习作的营养,不断加强孩子的习作意识,提高孩子的习作兴趣,进而完成从“害怕作文”到“快乐习作”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典型段落,开拓思维空间,模仿“写”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的,依旧离不开感性经验。依据孩子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去发现典型的段落,也就是构段方式有代表性的段落,指导学生进行品读,然后进行仿写训练。教学《天安门广场》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第二、第三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些重点段落品读,然后进行仿写,训练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具体”的能力。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时,小姑娘的外貌描写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一段描写,仅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一个小姑娘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我要求学生仿照文中的描写,写一下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为了起到示范的作用,我先请一个同学进行口头描述,规定不能说出所描述的人的姓名。然后让大家猜猜他描述的这位同学是谁?如果猜对了,说明他的描述是成功的,相反则是不准确的。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求全体同学去练习用几句话形象地写出某个人的外貌,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收入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大部分都具有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特点,这些课文中的许多描述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仿写中运用。如课文《灰椋鸟》中,作者对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的详细描写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注意作者的观察顺序,然后模仿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进行仿写练习。在“灰椋鸟归林”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描写灰椋鸟归林的动态,一句“周围静得出奇”,为衬托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铺设了背景。紧接着,从鸟的形、声、色以及动作等几个方面,根据时间上的先后进行描述,同时运用多组排比短句尽情地描绘,绘声绘色地渲染出一种千鸟荟萃、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在这段的教学中,我不单单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注重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这种“点—面—点”的表达方法。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内化学到的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习作技巧,我在课堂上播放了几种动物的活动场面,然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运用作者的习作方法进行仿写训练。
二、寻觅对话窗口,启发再造想象,增添“写”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最直接的反映,假如在人物的语言之前添加恰如其分的提示语,无疑是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进行小练笔,我经常会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寻找这种“窗口”。在教学《第一朵杏花》中“竺可桢和前院孩子的对话”时,我增加了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括号里添加适当的提示语: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什么事情?”
孩子():“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什么时候?”
孩子():“刚才。”
竺爷爷:“是第一朵吗?”
孩子():“是。”
通过这样的练习,一方面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竺可桢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孩子的激动、兴奋和自豪的内心活动,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学习了运用提示语把人物的行为、语言写具体、写形象的方法,提高了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也发展了再造想象的能力,到了写作时,就能自觉地运用上了。
三、抓住概括性的语句与叙述的空白点,启迪创造想象,扩展“写”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不仅影响着习作能力,而且与创新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入选教材的课文都经过了作者、编者的千锤百炼,我们在其中每每会发现一些高度概括的语句。抓住这些语句,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写”的扩展训练,对于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感悟,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例如,《詹天佑》一文中有句话:“就连来中国参观的外宾都赞叹不已。”可以紧扣“赞叹不已”,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现在你就是参观的外宾,你会如何赞叹的呢?通过这样细腻的、入情入境地字斟句酌,詹天佑那对祖国无比热爱,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形象也就深深地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与此同时,学生也在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得到了训练。
课文里经常存在一些作者刻意留下的,没有说明清楚的空白部分,抓住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展开想象,也是孩子们乐于表达的一种学习方式。《微笑着承受一切》中写道: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微笑承受着一切,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桑兰怎样用微笑来承受一切,“这一切”都是什么呢?海内外人士是怎样赞誉的?请写一写。学《雪儿》后,要求学生描写“我”与雪儿告别的情景。
四、挖掘拓展空间,开展延伸想象,深化“写”
挖掘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又能提高孩子们的习作水平,这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学习方式。学习《海伦·凯勒》后,我对学生布置如下的作业:如果海伦·凯勒乘坐“时光机”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呢?学完《诚实与信任》《揠苗助长》等课文后,让学生写读后感。学了《“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写一写:你更赞同哪种做法?学生要完成这类小练笔,前提是必须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然后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富有个性的见解、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