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战略·信仰·国运

2014-09-03刘声东张铁柱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5期
关键词:甲午战争战略民族

刘声东+张铁柱

制 度

刘亚洲: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唤醒了清朝的同时也唤醒了日本。中日两国同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两个国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了一个模样。

记者:当时清朝有句口号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刘亚洲:中国古代文明太灿烂了,反而成了我们的包袱。日本从来不是领导世界历史文明潮流的强国,因为它缺乏文明的原创力,这反而使它在全面西化时能够轻装上阵。况且日本是个爱学习的民族,谁强跟谁学。二战结束后,东京的废墟瓦砾还没清除干净,裕仁天皇就签发了向美国派出留学生的诏令。所以,明治维新短短30多年时间,便把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国家。日本与清朝的对决,是一个现代国家与前现代国家的对决。清朝怎么能赢?

战 略

刘亚洲: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入侵东方,亚洲各国相继沉沦,只有中日两国奋起自强。中国发起洋务运动,日本搞起了明治维新。中日双方都在西方船坚炮利的逼迫下进行战略转移。日本实现了由传统战略向现代国家战略上的彻底变革。相反,清朝在确立具有现代特征的国家战略上始终裹足不前。直到覆亡,都没有制定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战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日本学习。日本是个岛国,它始终认为自己的出路在大陆。为了踏上列岛西边这片大陆,它已经准备了上千年。也就是说,它的对华战略已经实施了上千年。

信 仰

刘亚洲: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其文化。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我记得有一个间谍来到南方一处游乐场所,倾听缓慢、悠长、哀伤的二胡演奏,良久,他说:“完了,这个大国完了。”他从音乐声中看到了晚清中国人的精神状态。

记者:评价甲午战争,都觉得中日两军精神状态差距太大。

刘亚洲:清军没有守住一座该守住的城池,没有攻下一个该攻下的阵地。丰岛海战、平壤之战,乃至大东沟海战,日军无一战有十足胜算,但清军却总是无一战不一触即溃。旅顺大屠杀时,中国百姓几乎未有任何抵抗,李鸿章幕僚罗丰禄描述:“倭人常谓中国人如死猪卧地,任人宰割,实是现在景象。”如果一条鱼病了,是鱼的问题;如果一条河的鱼全病了,那就是水的问题。

记者:这个“水”指的是中国文化吗?

刘亚洲:是的。中国的国民性在古代是非常辉煌的。春秋时期,中国人性格阳刚勇武。思想灿烂绚丽,极富进取心,也极富创造力。到处是慷慨悲歌、侠肝义胆之士。可秦始皇之后,专制皇权大行其道,民众因此成了一盘散沙。可是,就在甲午战争发生40年后,有一批中国人做出了这个民族近千年来不曾有过的壮举。这个壮举令世界震惊,也令中国人自己震惊。这就是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一扫懦弱、麻木、贪生怕死,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他们是那样英勇,大无畏,那样藐视死亡和苦难。

国 运

刘亚洲: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刘亚洲:甲午战争的失败导致了中国人群体意识的觉醒。从兴中会、同盟会成立,清朝被推翻,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历史开始了伟大的转折。

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我们还应当感谢日本。1956年,毛泽东在与访华的日本前陆军中将远藤三郎谈话时说:“你们也是我们的先生。正是你们打了这一仗,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你们。”没有甲午一役,中国还不知道要再沉睡多少年。 (责编:张微微)

猜你喜欢

甲午战争战略民族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我们的民族
战略
多元民族
战略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从甲午战争得到的启迪
《甲午战争百年祭》评介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