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病难吗?

2014-09-03雷怡安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5期
关键词:老百姓成都市医生

雷怡安

大医院,排队的人多、看病的人多、拿药的人多,虽然许多患者怨声不断,但还是挡不住他们到大医院看病的热情;社区医院,离家近、看病方便、药价比大医院低,但是除了看常见病外,患者还是不会选择在社区医院看大病。

新医改要解决的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何解决好,似乎并不是一件易事。

走访一 社区医院

4月16日上午9:40成都市金牛区花牌坊社区医院

跟往常一样,73岁的赖素蓉8点钟步行到附近菜市场买完菜后,拿上她的病例报告再次出门了。这时已是上午的9:30,步行6分钟,再穿过一个人行横道,赖素蓉在9:40来到了社区医院。

一楼的挂号处已经排了五六个人,但赖素蓉没有表现出一点着急的样子。果不其然,大概过了5分钟,就排到了她。挂号用时大概1分钟,挂号后,赖素蓉来到二楼看病室,当天上班的医生热情地和她打了招呼。赖素蓉说,几乎每个月她都会来这里复查拿药,所以医生对她都比较熟悉了。在询问了老人近段时间的身体情况和饮食情况后,医生给她做了常规的诊断,并开出了6种医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药。医生诊治时间大概为15分钟。

随后赖素蓉来到一楼大厅拿药。从她到社区医院挂号到拿完药大约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6种药的花费为300元左右。按照每个月来一次的频率,赖素蓉一个季度在看病上消费1000元左右,她说以前在大医院看病要花2000元甚至更多,现在节省了不少开销。

而两年前从南门玉林搬家过来的夏桂珍,今天和老伴儿带着孙子来社区医院看中医,治疗咳嗽。对于她来讲,社区医院就是治疗一些小病的地方。去年她心脏突然不舒服,虽然社区医院就几步路,但家人还是选择把她送到省医院去就诊。“到大医院放心。”夏桂珍说。

走访二 中心城区三甲医院

4月17日上午9:20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家住成都市新都区的谢凤由于常年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因此每半个月都会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医。

当天,63岁的谢凤早晨6:30就起床,因为在7:15前她必须出门坐上车,才能在9点左右赶到医院,挂上专家门诊。9点过几分,谢凤已经等在了医院大厅,此时的医院大厅已经“很热闹”了。挂号处已经排8个人,谢凤一边排着队一边张望着前面的情况。大约20分钟,谢凤挂到了当日的专家门诊号。等来到位于医院四楼的心内科专家门诊处时,她发现前面的病人已经排到了40号。

因为等候的病人众多,谢凤没有找到可以就坐的椅子,于是她决定不让时间白白过去,挂个眼科的号去看看眼疾。

一个多小时后,当谢凤回到心内科室,号也差不多排到她了。医生询问了她近段时间的吃药情况,并为她测了血压,叮嘱了一些寻常事项后,开出了6种药品,这次诊断时间大致为5分钟。随后谢凤再次返回一楼大厅,划价、取药,6种药的价钱大致为600元。

当谢凤拿到药时,时间差不多到中午12点。她决定立刻坐车返回新都区的家里。

百姓说困惑

13000余字的新医改方案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而对于老百姓来讲,生病了可以选择到药房直接买药,可以到社区医院去看病,还可以选择到三甲医院去就诊。多种就医方式似乎从形式上正在缓解集中就医难的境况。

成都市在2010年已经在各个区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社区医院”。而随着社区医院的普及和宣传,不少老百姓开始接纳家门口的医院。方便、人少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价钱便宜也同样成为了老百姓选择它的原因。

虽然这里的起付费比三甲医院低了很多,但对于像赖素蓉这样患有特殊疾病的老人来讲也有不小的疑问。“为什么有很多进口药不能在社区医院拿到,而必须去三甲医院开?”治疗高血压的进口药几年前还可以在社区医院买到,但在今年已经买不到了。这对于为了方便而选择社区医院的老人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因为再去三甲医院开药,不但路上花费的时间多了,药要贵一些,而且还要重新交门槛费。

除了在社区医院不能买到进口药,老百姓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度不高,也影响了社区医院的发展。夏桂珍告诉记者,如果自己得了比较严重的疾病,肯定会选择到大医院救治,她认为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师资质都比不过大医院。

相较于社区医院的便利和快捷,成都市的三甲医院几乎天天都呈现出超负荷的运转态势。有关数字显示,2013年,四川的华西医院和省医院的总诊疗量突破了千万,对于8000万人口的四川省来讲,这个数字显得过于庞大。而其他的三甲医院,总诊疗量也远远高于其他类型医院。白天的患者人数已经达到了峰值,但是晚上患者人数依然很多。午夜零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依然灯火通明,患有胆结石的王先生必须如白天一样排队挂号、看病、划价,然后到2楼输液。作为三医院的“常客”,王先生对三医院感情复杂,一方面医院能及时解决自己的病痛,另一方面晚上看病的人还是很多,有时候甚至还找不到床位输液。“如果医院真的能做到分流,让社区医院也能承担起半夜急诊的作用,患者会感到更方便。”王先生说。

而同样是看高血压等病,社区医院看病时间全部加起来也就30分钟,而三甲医院却需要花费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有时候排了很久的队,看病却只需要几分钟。”一早就来到三医院看病的市民冯靓说。而有冯靓这样想法的人不少,医生给病人真正诊治的时间越来越短,问几句就开药的情况让他们通常有一种被医生忽悠的感觉。

另外让看病者关注的还有治疗费用和药价,到医院看一个感冒花费200元似乎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去外面的药房买药,可能最多花费30元。再遇上需要住院治疗的,那么花费就更大了。王先生在一年前因为胆结石发作到医院住院8天,每天输几大瓶液体,到第8天结算时,整整花掉8000元,也就是一天1000元。这个数字,让王先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看病贵”。

医生开“处方”

新医改说了很多,但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不外乎如何真正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

成都市三医院心研所门诊部主任吴镜告诉记者,从早晨8点到接近下午1点都是她们的查房时间,最多的时候一个上午要查40多个房间,而每个星期有三天她还要继续坐诊,从下午2点到6:30几乎不能挪动一步,因为要接待差不多60~80名患者。患者数量众多,难免会有一些纠纷出现。吴镜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是最重要的,医生只有和患者进行了充分沟通后,才可以最准确地给出医嘱说明。

然而就像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花费一个上午的时间看几分钟的病依然不能阻挡患者到大医院就医的热情,患者人数的众多和医患充分沟通上似乎存在着隐型的矛盾。

三医院的门诊部主任丁卫东对于三甲医院医生有时候出现的态度冷淡或者看病只有几分钟的现象给出了她的看法:在一小部分医生当中,确实存在态度上的问题,一是由于医生个人原因;二是由于患者人数众多,医生也会有疲劳,无暇顾及到语气方面的问题;三是因为一些医生,特别是专家医师,更希望以简洁明了的话语告诉病人该怎么做。针对这三方面的原因,成都市三医院召集所有医生开会,面对面探讨了此类问题。随后还在网上设立了对医生行医过程的监督平台,建立病人投诉渠道,对医生从开药、态度等各方面进行全程监督。一旦发现医生有过度医疗或者冷漠行医情况的,会给予处分。

政府给措施

2013年的《四川省卫生厅关于规范分级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里明确要求了不同类别级别的医疗机构开展不同层级的诊疗技术,要在充分尊重患者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科学使用双向转诊指南,选择最适合的诊疗方式开展医治。

老百姓大病不愿意选择社区医院,原因就在于担心治不好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硬件设备的不足和医师资质的欠缺是制约社区医院发挥更大作用的原因。2013年,四川省卫生厅明确规定了要加大对基层社区医院的资金投入、设备投入和人才培养。而早在2009年,成都市就已经开始了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双向对接”的工作。特殊疾病在三甲医院进行申请认定诊断后,就可以由患者自己选择继续留在三甲医院治疗或是转到其他层级的医院治疗。每个层级的医院门槛费和医疗治疗费用都会有所区分,这完全由患者自行考虑治疗过程。

而《四川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明确了政府对于基层卫生医疗组织的扶持和支持,不仅在人才培养上给予了全力帮助,还在设备、资金上进行了帮助。对于公立医院更是从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方面综合改革。

对于老百姓普遍反映的“看病贵”问题,政府将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40元,同时还将更加严格地监管药品从制药到出厂再到医院各个环节的价格。(责编:彭纳)

猜你喜欢

老百姓成都市医生
最美医生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医生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望着路,不想走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