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无愧于肩上的责任

2014-09-03李静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5期
关键词:干部群众基层

李静

基层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全省涌现出了一批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群众信任的基层党员干部先进典型。他们心系人民群众、扎根基层建设、引领基层发展,他们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

【乡镇、社区干部】

他们,用行动描绘为民形象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工作生活在社区、乡镇,他们用行动描绘基层干部的为民形象。

杨帮武,57岁,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华山村联合党支部书记,先后4次手术,在左肾切除、右肾积水的情况下依然忘我工作,带领干部群众谋发展、找出路、奔富裕。为村民争取发展项目,带领村民参与通电工程建设,用自家房屋作抵押贷款修路……他的言与行,彰显了一位基层党员干部的勤政为民情怀,被称为舍“肾”忘死的“铁支书”。

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党支部书记杨彬,2003年10月,因为一场交通事故,几乎失去了整条左腿。但是他拄着拐杖,丈量枇杷村的每一道沟沟坎坎,带领乡亲们修公路、兴产业、建新居,被人们称赞为“独腿村支书”、用拐杖走出的“高、富、率”。

成都市成华区跳蹬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孙红、崇州市桤泉镇党委书记王成龙、仁寿县方家镇党委书记吴光文、富顺县兜山镇宝峰村原党支部书记申吉荣……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串践行群众路线、一心为民解忧的感人故事。

今年28岁的张雪梅是巴中市恩阳区尹家乡大垭口村党支部副书记。2009年9月,张雪梅放弃在广州的高薪工作回乡,竞聘为大垭口村村主任助理,当上大学生村官。随后,她争取村道路硬化工程项目,带领村民整治病害堰塘,改建学校……

2012年4月,张雪梅被确诊为乳腺癌。但是她忍着病痛,依然战斗在抗洪抢险前线;家境贫寒的她,对困难群众却常常倾囊帮扶;在治疗乳腺癌期间,她还资助尿毒症患者李俊灼,帮助其增强生活的信心。几年来,大垭口村大部分村组道路得到硬化,村小学校舍、村卫生站等维修一新,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09年的3451元提高到2013年底的6701元。

像张雪梅一样在基层拥抱青春,谱写青春之歌的大学生村官还有很多。

杨宏林是岳池县西板乡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8月,经过全省统一考试,他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干部。2010年5月,他组织了30多户有种植意向的农户,整合土地50亩,根据岳池、广安、重庆等地的市场需求种植蔬菜,形成订单农业,成立了西板乡第一家蔬菜合作社“岳池红阳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了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他和村“两委”走组串户,动员群众自行发展特色产业,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如今,早市嫩糯玉米、辣椒、蜜本南瓜等已成为村里的主打农产品。宋家沟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提高到了8000元。“群众利益无小事,我是村支书,就要尽心尽力做好群众的每一件事。”这是杨宏林经常说的话。

【灾后重建干部】

他们,危难时刻显身手

2013年4月20日,芦山遭遇7.0级地震。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一批先进基层人物涌现出来,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践行群众路线的赞歌。

成功安置受灾群众5000余人,最大限度地确保救灾物资发放公开、公正,她探索的一套灾区群众工作方法,受到中央领导“干得好、有创新”的肯定。她就是芦山县纪委干部武静。

今年56岁的武静刚退休,现返聘在芦山重建办灾后重建项目推进组任副组长。2013年10月中旬,芦山县启动了特困群众保障房建设的项目。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在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实现特困群众搬新家、过新年的目标任务。随后,武静“跑到点、督到位”,率队开展了两个月的不间断督促检查。11月下旬的一天,武静和组上的同志去飞仙关镇一个特困户保障房施工工地检查,发现施工企业未按照设计标准使用建筑材料。她立刻找来项目经理要求立即停止施工进行整改,并要求企业保证时间完成工程。就这样,在武静的带领下,全县213户特困户保障房工程建设如期保质保量顺利完成任务。

武静常说:“我愿意在重建的战场,为群众再做点事,为重建工作再出点力。”作为一名退休纪检监察干部,武静始终坚持原则,用行动续写了党和人民鱼水情深的篇章。

“我是镇党委书记,我不冲在前面,谁会跟在我的后面?把我的骨灰埋在中里镇,我要在这里见证群众重建美好家园,实现致富奔小康梦想。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收受任何礼金。”原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王加林的话让人震撼。地震发生后,他是第一个赶到救援现场的镇干部,即便几天后查出患上急性胰腺炎,仍坚持工作;震后65天里,他一直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无暇顾及妻儿及身患癌症的老母亲;灾后重建启动,王加林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在治疗期间,他关心镇上灾后重建的工作和产业发展,盼着老百姓早日建好房、搬进新居。第一次化疗后,王加林偷偷回到工作岗位,不幸感冒导致病情恶化,于2013年11月因医治无效逝世,终年49岁。王加林走了,这位农民儿子一心为民的身影、无私奉献的付出,将永远印刻在全省干部群众心上……

落改村党员杨福荣、芦阳镇先锋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卓卉等,他们都在灾后重建中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

【民族地区干部】

他们,为民族地区发展尽心尽力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工作在民族地区,他们如何开展群众工作?

彭斌,藏族,马尔康县白湾乡党委书记,“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他的座右铭。2010年以来,他带领班子成员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1件,突破地域限制发展中药材、露地蔬菜、养殖业等产业,全乡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4280元提高到2013年的8045元。

他狠抓干部培训,增强队伍素质。他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集中加分散、课堂加实践、辅导加交流的学习机制,运用远教课堂、网络课堂、理论课堂等载体,定期不定期开展以干部职责、党风廉政等为主题的村干部培训班。不仅如此,他还要村组干部定期完成“作业”,对工作学习情况进行“考试”。正是因为他敢较真,短短两年时间,白湾乡就从综合考评等级中下级转化为中上级。

羌族干部,朱泽云,2010年6月担任阿坝州汶川县威州镇阳光社区党支部书记,在4年的社区干部工作中,他始终视居民为亲人。

朱泽云知道只有用心工作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干部对群众应该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解释、多一点责任心。在朱泽云的带领下,社区率先建立了特难家庭必访、困难党员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必访、孤寡老人必访、留守儿童必访的“五个必访”机制,注重对困难群体在医疗健康、生活卫生、信访诉求、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矛盾化解等方面的帮扶。看到群众的问题解决了,日子好过了,朱泽云说,这才是工作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阿尔猛杰,喜德县冕山镇党委书记,彝族。“群众就是我的亲人,做群众工作,就是要贴近民心,他们反应的诉求要耐心听完,不能急躁。”这是他在基层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他在冕山镇工作有六七年了,发展烤烟、核桃、畜牧等产业,全镇农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3250元增加到2013年的4360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学习先进典型,学习身边榜样。在巴蜀大地,这样一大批基层党员干部先进典型,为我们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行动的示范、追赶的标杆。(责编:裴佩)

猜你喜欢

干部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走基层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