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的民族性诠释

2014-09-03杨柳

艺海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诠释民族性

杨柳

【摘要】作曲家用钢琴这一外来乐器表达民族情怀,创作出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对作品中民族性的诠释是演奏者的主要任务,深刻的分析作曲家的创作动机、音乐创作风格和审美思想,对作品有较全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加以成熟技巧完美的诠释作品的民族性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 民族性 诠释

对一件外来的乐器来说,落到中国这片土壤里不过一个世纪有余,在这相对短暂的时间里竟能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且硕果累累,每个有音乐的角落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而且已经成为最受我国人民推崇的乐器之一,实乃钢琴之无穷魅力。

钢琴之所以在中国迅速发展,原因之一是它能够表达中国人的音乐思想和审美意愿,体现民族性。钢琴作曲家们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桥梁作用。他们在中国钢琴发展的百余年中不断探索钢琴的民族性,创作出大量具有“中国味道”、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经典曲目。如赵元任创作的《和平进行曲》、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陈培勋的《卖杂货》等等。

而钢琴的民族性的外在表现恰是钢琴作品。完美的诠释作品中的音乐内涵是钢琴演奏者的主要任务。而单纯的技巧表现难以体现民族性的真正内涵,演奏者需要剖析作曲家的创作动机和音乐思想,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对民族审美观念有一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相应的演奏技巧,如此才可对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性有完美的诠释。

一、民族音乐风格的把握

作曲家们的创作都深深地扎根于民族土壤里,吸取宝贵的民族音乐元素,创作出具有浓厚民族音乐风格的钢琴作品。

1、民族调式、和声

优美婉转的旋律内部有调式的支撑,调式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品的风格,五声调式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特色,与西洋大小调无论在旋律特点还是音响效果方面都有着较明显的差异。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运用了传统的五声调式(c宫系统,G徵调式),乐曲A段的旋律完仅由五个音构成,但不失歌唱性,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黎英海通过琵琶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同样运用了五声调式,在此基础之上变化发展,在乐曲中运用偏音、叠句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中国的横向思维与西方的纵向思维在音乐上表现十分明显,中国音乐强调旋律的鲜明而西方音乐强调声音的厚度。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没有复调,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在突出伴奏织体下的主调音乐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纵向的和声织体的表现。如贺绿汀的《摇篮曲》,作曲家根据摇篮曲的体裁特点,在右手的内声部运用切分节奏分解和弦形成四部和声。他的《牧童短笛》中体现了西方对比复调与我国民间特色的支声复调结合,使得旋律更富有动力,又有层次感。储望华创作的钢琴作品《二泉映月》以单音旋律加以装饰音,运用加音三和弦与七、九和弦等增强民族和声的色彩性。桑桐先生在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吸取了哈萨克族的音调,运用十二音和声,创作出无调性和声与有调性旋律融为一体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2、民族音乐

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扎根于民族音乐土壤里,才可立足于世界音乐之林。民族音乐是本民族人民精神智慧的结晶,能够完全体现本民族人民的精神思想和风格。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恰是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运用钢琴展现民族情怀。我国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是作曲家们创作的源泉。

由殷承宗等人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吸取了民歌中劳动号子的音调素材,运用了主题动机贯穿发展手法和领、和、呼、应的演唱手法,刻画出船夫们紧张劳作、奋勇向前的气势。黄虎威先生改编创作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六首作品分别吸取了四川各地的民歌或民间音乐,生动形象的展现出巴蜀地区的民族生活面貌。刘福安的《采茶扑蝶》是根据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中的曲调创作的,在原民歌的基础上模拟民族乐队,使整个作品更富民族神韵。

作曲家们还从戏曲中寻找素材。如朱晓宇的钢琴曲《京剧小段》,作品中的两个主题分别模仿京剧中的“西皮”、“二黄”的腔调。黎英海的《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中的第九章《湖南花鼓戏音调练习》便是运用了湖南花鼓戏的音调改编而成。

音乐素材取自民间音乐是中国钢琴作品的一大特点,作为演奏者来说,理解作品的表现意图的同时对作品背后的民间音乐意蕴的领会是诠释作品民族性的基础。

二、民族审美观的理解

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与西方的审美观有较大差异,而这种审美上的差异不仅反映的音乐领域,中国的“写意”与西方的“写实”在绘画中展现最直白。所以借助西方乐器的钢琴来展现另一种审美观需要作出多方面的改变,而首要方面是民族审美观的融入。

中国哲学范畴中一个重要概念“气”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占重要地位。而在艺术中讲究“气韵生动”,“气”即生命,“韵”乃精神。中国钢琴作品中饱含着浓厚的民族气韵,如储望华的《琴筝吟》、黎英海改编的《夕阳箫鼓》、《阳关三叠》以及赵晓生创作的《太极》都是运用钢琴表达中国文人雅士的高尚、优雅的意境。

演奏者在诠释此类作品时,首先要理解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表达意境,作品中“气韵”的展现需要演奏者本身融入到意境中去,辅以特定的演奏技巧,如此才可叫完美的诠释作品中的意境美。

三、民族特色演奏技巧的运用

作品风格的展现与意境的表达都需要演奏得以完成。因此,相应的演奏技巧对演奏中国钢琴作品至关重要。

在演奏方面,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又有一定的差异。“西方音乐每个音是一个音,音与音之间既在纵向上(对位的、和声的)发生关系,又在横向上(线条的、趋向的、节奏的)发生关系;而中国音乐中一个音往往不仅仅是一个音,这个音本身会变异,会运动,会衍生出一个‘族群”。(谢天吉,贺绿汀前期创作特征及其历史意义,音乐艺术,1983年第4期)

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中有“虚音”和“实音”的分别。“虚音”是“实音”后的延续,而这种演奏技巧需要演奏者在力度上得以控制,已达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美。

大量的钢琴作品是从民族器乐曲改编而来,这就需要钢琴去模仿民族乐器的一些特殊表现手法。因此,演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时需要相应的演奏技法,被称之为拟音奏法。

在演奏此类作品前,演奏者需要了解民族乐器中的演奏技法,如琵琶:滚、指、划、扫;古琴:吟、揉、绰、注;古筝:托、劈、勾、剔、抹、挑、轮、摇;二胡:顿、滑、抛、颤;扬琴:弹、轮、颤、滑、点、拨、揉、勾;唢呐:划、吐、碎等。黎英海的《夕阳箫鼓》中的第4-5小节右手的下行装饰音,模仿了箫的音色,在中间音乐,双手滚动的琶音,模仿了筝和琵琶的音型特点。王建中的《百鸟朝凤》用钢琴模仿了唢呐和笙的音色,惟妙惟肖。储望华根据阿炳的二胡曲改编成的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用钢琴展现二胡那种委婉、悲情、细腻的音乐气质,完美的再现了二胡那“哭泣”的音调,作曲家领悟到民族乐器的真谛。储望华:“这时候我想到的《二泉映月》,更多的已是它的旋律本身,而不是二胡这件乐器。”(储望华,漫谈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钢琴艺术,1999年第1期)

四、结语

作品的音乐风格、音乐审美观是演奏者诠释该作品的前提,而演奏技巧只是诠释的手段。

中国的民族音乐绚烂多彩,是当地人民历经百年千锤百炼而成的精神结晶,作曲家取之作为素材是经过深刻分析后的判断。因此,演奏者要完美诠释需要对该作品的音乐元素进行透彻的分析,在一种专属该作品的审美意识中,运用相应的演奏技巧才可得以展现。

(责任编辑:刘小红)

猜你喜欢

中国钢琴作品诠释民族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浅论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音乐意象
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音乐元素解析
浅谈中国钢琴作品中踏瓣的运用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