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家庭医生为百姓健康“守门”

2014-09-03

当代陕西 2014年4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全科家庭医生

文/张 帆(本刊记者)

西安家庭医生为百姓健康“守门”

文/张 帆(本刊记者)

社区为载体、家庭为单位、个人为目标,以一份协议,建立起稳定而和谐的医患关系,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新格局。

“子宫复位、伤口愈合情况还不错,新生儿黄疸也消了,你安心好好休养。”2月26日上午,在碑林区佳铭小区居民张女士家中,家庭医生曾韬正在做产后随访。检查完,曾韬将计划接种免疫本交到新妈妈张女士手上,再三叮嘱:“时间帮你约好了,等出了月子,记着抱孩子来咱社区中心接种乙肝疫苗。”

这种“一对一”的上门服务,让张女士心里踏实很多:“坐月子不方便出门,家庭医生主动上门来服务,真是省了不少事!”

家庭医生,这个通常只能在电视剧中看到的角色,如今已走进了西安寻常百姓家,成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契约让服务到“家”

3月4日早晨一上班,碑林区东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王铭就打开电脑,照例查看今天需要上门随访的签约居民健康档案,这是他每天上班要干的第一件事。

联系好随访时间,王铭拿着装有血糖仪、血压计、棉签、酒精等的随诊包,和全科护士韩娜一起来到78岁的东关社区居民张大妈家。

测血糖、量血压,王铭一边为张大妈做着常规检查,一边仔细询问老人最近饮食和服药情况,护士韩娜在一旁将测量数值和老人状况记录下来,以便回去归档。

“姨,你这血压好着呢,血糖稍微有点高,把药继续吃上。平时吃饭,把给你发的厨房秤用上,每天面食控制在6两以内,少吃多餐,多运动。”王铭嘱咐道。

这种在自家客厅里的问诊,张大妈感触很深,自己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去大医院看病要挂心血管、内分泌两个门诊号,平时有啥不舒服,怕折腾就自己买点药吃。自从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西安市家庭医生式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协议书》,小病小痛家庭医生全包了,而且全部免费。

如今在西安,像张大妈一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精神病患者、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婴幼儿等重点人群成为家庭医生的“守护”对象。

早在2009年,西安市就开始推行社区全科责任医生团队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2年10月,为了实现“首诊在社区”的分级诊疗,西安市在全科医师团队服务基础上,在各区试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记者在协议书上看到,家庭医生提供一般健康检查、家庭健康教育和咨询、妇幼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预约上门服务和预约基本诊疗等8项服务,凡在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可自愿签订。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对签约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提供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健康教育以及慢性病防控,目的是以预防为主减少常见病发病率,缓解大医院接诊压力。”西安市卫生局妇社处处长刘璐介绍说。

家住新城区黄河社区的陈女士起先并不信任家庭医生,然而邻居王阿姨的亲身经历让她彻底改变了看法。王阿姨患有高血压,签约后,家庭医生经常上门,为其普及保健常识、调整饮食、指导用药,半年多她的血压一直很正常,逢人便说家庭医生态度好、水平高。

“现在可好了,坐等家庭医生上门。”在邻居的影响下,陈女士也为患糖尿病的父亲签了协议,“有啥问题,随时打个电话就行,有家庭医生在,看病有了主心骨!”

上门服务、连续性和主动性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三个特点。刘璐介绍说,根据协议,全科医生根据需要上门随访,免收出诊费。如果居民长时间不联系医生,医生会每季度主动联系签约家庭,以保证健康管理有效性。

据了解,目前西安市20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起411个全科责任医师服务团队,覆盖80%的居民社区,已有7875户市民享受到家庭医生服务。

服务让医患互信

家住雁塔区小寨社区81岁的丁大妈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提起去大医院看病的经历,老人直抱怨:“排队花半个多小时,等看到医生,只用3分钟,现在有了家庭医生,对我特别耐心。”

“病人都希望大夫重视,但大医院每天接诊量很大,不可能耐心解释患者所有疑问,误会自然会有。家庭医生是一对一服务,恰好弥补这个不足。”未央区辛家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龙说。

孟樊娟是该中心的一位全科医生,已为50多个家庭提供签约服务:“我们工作是8小时制,但咨询服务却是24小时,在患者最需要我的时候提供帮助,会让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孟大夫,宝宝不停地吐奶,烧到38度,怎么办呀?”去年11月中旬的一天晚上9点,孟樊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李女士焦急万分,带着哭腔求助。因缺乏育儿经验,怕抱去大医院交叉感染,新妈妈慌了手脚。

孟樊娟先安抚她冷静下来,教她如何物理降温,如果出现高烧惊厥赶紧掐人中穴,烧到38.5度以上最好去大医院检查。及时得当的处理,婴儿第二天就顺利退烧,家人直夸孟大夫。

“最初我们上门不受重视,有的慢病患者甚至不下麻将桌,现在一听说我们要来,早早就在家等着。”一次,有位老人专程给全科医生史小春送来亲手种的盆栽,让她感动不已,“家庭医生是个良心活,问诊病情、倾听诉说,本来15分钟的随访,常常需要半小时以上,但那种被信任的满足感难以用语言形容。”

为了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西安市卫生局把签约服务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综合考评和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中,将签约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列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团队及签约医生个人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挂钩,规范家庭医生服务行为。

3月4日,记者在东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意到一份反馈单,上面详细填有签约对象对本次服务满意度的评价、下次服务内容和时间等。“随访完,家庭医生要将居民填写的反馈单带回来上交,专干会随机抽取该团队的服务对象打电话回访满意度。如果情况不符,会根据相关规定逐项扣分,并扣罚绩效工资。”该中心公卫科科长侯苏格说。

刘璐表示,家庭医生服务突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益性,没有经济任务、以药补医的牵绊,唯一任务就是把优质服务做到群众家里,做到群众心坎上,促进稳定和谐的医患关系。

机制助力分级诊疗

“让每户居民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是签约服务的终极目标。面对现实,实现这一美好理想已迈出第一步。

未央区新广路社区62岁的徐大妈,已享受上门服务整一年。说起第一次让签约医生王梅吃“闭门羹”的情形,徐大妈拉着王梅的手,不好意思地说:“第一次不认识你,怕是骗子推销药品,不敢开门,小王大夫别见怪啊!”

为了减少误会,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联合辖区街道办、社区居委会,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提供知识问答和签约服务流程图,免费测血糖、量血压等方式进行宣传。

“我们上门自带鞋套、统一制服,做了大半年,现在大家成了老熟人,连小区里的狗都不再对我们乱叫了!”庙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刘力说。

随着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方式的认可,全科医生不足的情况日益凸显。

“中心有8个服务团队,平均每个团队配2-3名全科医生,负责150户,按规定一个团队服务30户,我们超额完成了任务,但再签下去没法保证优质服务。”侯苏格告诉记者,东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开展3个月后,签约量达1200份,中心不得不暂停签约。

在小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全科医师除了做好签约对象的服务,还承担着门诊和11项公共卫生服务,一名全科医生最多签50份协议,再多就顾不过来了。”该中心公卫科科长袁宝琴说。

为了解决全科医生短缺问题,近年来省市区三级做了大量努力,省上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万名医生培训项目,西安市卫生局建立全科医学教育理论培训中心、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分批组织专科医生转岗培训,已有1100多名全科医师取得全科上岗证,同时在各区卫生系统内进行人员调配,充实基层全科医生队伍。

“年后,有5名医生分派到中心,我们也通过返聘、社会聘用等方式充实医师力量。”东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颜鸿介绍说,近期对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进行规范,将工作能力差的人调出,把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充实到全科医师团队。“最终希望把社区最优质的医师送到居民家中。”

有专家认为,家庭医生的普及有助于实现分级诊疗。随着基层医师力量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环境、设施配套、人员培训等标准化建设以及“五免”政策的普及,将逐步引导患者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就医,加快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格局。

“老爷子现在有啥小毛病都先找家庭医生。”提起老父亲年前住院的经历,家住小学习巷的铁续平记忆犹新,走完大医院一趟流程,把老人折腾得够呛,还差5天才能出院,老人就嚷嚷着要回家。“这不,让家庭医生再过来瞧瞧,开些中药调理下身子。”

“看病就像买东西,有些能在超市买的,就不去大商场,小病能在社区看的,就不去大医院。”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签约家庭在就医观念上已形成这样的共识。

“空巢老人、失独家庭今后也将纳入重点服务人群,争取尽快让居民医保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居民到社区就医没有后顾之忧。”西安市卫生局副局长吕鹏表示,按照全国医疗改革方案,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社区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家庭医生将逐渐走入普通居民生活,成为疾病分诊、健康保健的“守门人”。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全科家庭医生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投稿信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好机制留住全科型乡村教师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