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韩国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比较及启示*

2014-09-02艾政文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韩两国韩国

摘 要 中韩两国同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中韩两国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途径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新形势下研究这些共性与差异,我们可以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这些具体的启示主要有:要不断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环境育人;注重显性教育法与隐性教育法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着力构建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的联动机制。

关键词 中国韩国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国与韩国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国家,儒家伦理思想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两国。中韩两国虽然在社会政治制度、思想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中韩两国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方面有着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又体现着两国各自鲜明的特色。全球化背景下深入研究这些共性与差异,可以为我国学校更好地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中韩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目标的比较

1.中韩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目标方面的共同点

中韩两国虽然在基本国情、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两国在实施其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目标方面却有着一些共同之处。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韩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在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国民精神教育。所谓国民精神教育就是要确立民族自信心和自立自我的民主意识,培养民族自尊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确立民族主体性,以实现复兴韩国的民族理想。[1]韩国的国民精神教育其实就是指民族精神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政府提出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中心目标是培育“主导21世纪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自律而又有创意的主体韩国人”,即培养熟悉基本生活习惯、礼仪和道德规范,具备合理判断和解决道德与法律问题的能力,具备正确的市民意识、国家和民主意识、世界和平与人类共赢意识,具有实践理想的道德趋向的现代韩国国民。[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教育工作,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我国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强烈的国家责任意识、民族独立意识,并能够为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好公民。从以上的具体比较中,可以看到,中韩两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教育,而且都制定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即培养能够适应本国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好公民。

2.中韩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目标方面的不同点

虽然中韩两国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两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由于中韩两国在基本国情、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必然会导致两国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目标方面的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两国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目标上。韩国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韩国政府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强烈的道义感、国家责任感,并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独立自主精神与国际合作精神的现代韩国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也十分注重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注重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育。我国政府于2004年颁布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颁布此《纲要》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中韩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比较

1.中韩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方面的共性

中韩两国同属东亚国家,两国虽然在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两国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方面却有一些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中韩两国都重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两国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儒家“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理念,是韩国民族精神的基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文明礼貌、勇于拼搏、奋发图强、一丝不苟的民族精神。[3]由于韩国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校道德教育的始终。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国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必须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其次,中韩两国都非常重视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韩国很多学校的走廊里、教室、宿舍和办公场所悬挂人物、书法、绘画等历史文化艺术作品,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故居、遗迹等,通过这种名实结合的历史文化教育,学校着力唤醒学生对韩国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培育学生的文化情怀和历史意识,尤其增强了学生对家园、祖国和民族等身份符号的情感接受和理性认同。[2]我国学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我国的优秀历史传统文化教育。如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和政治课本或教材中经常会利用历史上的爱国名人事迹或爱国故事来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此外,在我国,还有许多中小学校开设了《论语》课,以此来弘扬我国儒家优秀思想文化。

2.中韩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

由于中韩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社会政治制度、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必然会导致两国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方面的一些差异。中韩在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韩国比较重视道德传统教育,而我国则比较重视革命精神教育。道德教育是韩国国民精神教育的一大特色,它既是韩国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韩国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2]我国学校在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虽然也重视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但由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因而,更加注重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这些革命精神主要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第二,韩国侧重于生活习俗教育,而我国则比较注重时代精神教育。由于韩国是一个重视儒教的国家,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讲礼节、重节俭。因此,礼仪教育和节俭奉献教育就构成了韩国国民精神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学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时代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三、中韩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方法、途径的比较

1.中韩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方法、途径方面的相同之处

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教育都会有自己的方法与途径,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方法与途径是实现民族精神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精神教育内容产生影响的重要手段。中韩两国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上有一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韩两国在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在韩国的中小学,主要是通过开设“公民道德”课来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在韩国的大学里,主要是通过开设“国民伦理”课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韩国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根据学生年龄、心理、身体特点和知识准备程度,编写了整套国民精神教育的新教材,使国民精神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3]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各级学校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或“政治理论”课,通过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来达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我国学校也重视民族精神教育的教材建设,既有国家统编的关于民族精神教育的教材,也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而且这些教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第二,中韩两国在学校课程教学中都很注重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韩国的国民精神教育是通过学校的全部课程来实施的,包括社会学科、国语、国文、文学等课程,同时在数学、自然、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中,也要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4]我国政府和学校也要求,中小学德育课程和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充分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理科课程应结合教学内容,丰富中国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和民族精神的内容。第三、中韩两国都善于利用重大节日或重大历史事件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韩国历史上经历了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足球赛等重大事件。韩国政府非常重视利用这些重大事件对国民及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如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市民响应政府的号召,向国家无偿捐献自己的金银首饰,用以挽救国家的经济,以此来增强韩国民众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我国政府和学校也很重视利用重大节日或重要的历史事件来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如学校经常利用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来对青少年进行民族自立、自强和独立意识教育。

endprint

2.中韩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方法、途径方面的相异之处

中韩两国由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自然而然地会反映到中韩两国意识形态的教育上来,尤其突出表现在两国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方面。中韩在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途径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第一,韩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环境育人,而我国学校侧重于思想理论的灌输教育。在韩国的学校中,到处悬挂着历史人物的画像,将传统的名言作为学校的校训,或者用韩国历史上的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学校的建筑物。[6]这样做有助于韩国青少年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巨大魅力。我国各级学校在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侧重于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第二,韩国推行理实结合、知行并举的效度化教育模式。[2]而我国学校主要是推行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为加强国民精神教育,韩国政府强调把“国民精神教育”寓于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韩国学校秉承“笃知重行,圣见于行”的理念,从小学就特别重视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从日常生活和行为细节中获得真知。[2]如韩国中小学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纪念馆和历史博物馆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国学校实施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学生参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就相对较少。第三,韩国民族精神教育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构建了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化教育体系。我国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学校是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家庭和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机会和时间就相对较少一些。

四、韩国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1.要不断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注重环境育人

文化是无形的,但文化对人的影响力是无穷的,也是潜移默化的。韩国道德教育就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韩国,从幼儿园到大学,在校园的走廊里、教室内、图书馆里,都可以看到许多精美有力的汉字书法,其内容基本上是历史先贤们关于做人的至理名言,还可以看到很多韩国传统的山水国画。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增强学生对自己祖国的无限自豪感。[1]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因此,我们的学校也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寓民族精神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通过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和陶冶熏陶,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在精神愉悦中接受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在高雅文明、乐观上进的氛围中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逐步达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

2.注重显性教育法和隐性教育法的有机结合,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所谓显性教育法就是指教育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比较正规的方式或途径直接使被教育者接受并消化教育内容的一种教育方法。所谓隐性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一定感染或环境的影响、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7]韩国学校在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既注重学校道德课的教学,又注重通过其它各种课程教学来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如韩国学校要求在“国语课”教材中,要间接地反映出国民精神教育的内容;在理科教材和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中,要求精神教育系统化,进而要求国民精神教育生活化。[8]这里的课堂教学就是显性教育法,而通过其它课程教学来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方法就是隐形教育法。由于显性教育法的突出特点就是理论灌输,教师大量使用显性教育法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民族精神教育的进行。而隐性教育法则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显著效果。因此,我们在实施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将显性教育法与隐形教育法有机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增强我国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3.学校在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社会实践教育

韩国学校在实施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就非常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因为“道德的本质是一种实践精神。”[9]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注入实践精神。目前韩国共有七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来到这里,了解文化渊源,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10]。此外,韩国学校每年还要组织许多青少年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和革命英雄纪念馆,以此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我们要积极学习与借鉴韩国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有益经验。一方面,要大力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对那些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革命历史遗迹和烈士陵园等,都要求对青少年学生免费开放。另一方面,我们的政府和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参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注重构建起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保障体系。学校只有把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增强我国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注重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联动机制,以形成强大的合力

韩国在实施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韩国的家庭里,父母十分注意向孩子们灌输“为国尽忠”的思想,父母平时主要是以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传达“忠孝思想”。韩国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国民精神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同时,韩国学校还要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联系,解决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问题。相比之下,我国学校通常是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家庭与社会组织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构建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的联动机制,注重三者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我们只有充分整合和利用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各种有效资源来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才能最终形成强大的思想教育合力。

————————

参考文献

[1] 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宇文利.学校国民精神教育:韩国的特色与启示.中国青年研究,2008(2).

[3] 孙玉杰.关于韩国民族精神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科学社会主义,2003(5).

[4] 田玉敏.韩国的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4).

[5] 张云飞.韩国民族精神教育情况简介.高校理论战线,2004(3).

[6] 蔡旭群.韩国民族精神教育探略.教育评论,2009(6).

[7]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李家华.战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初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1).

[9]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0] 朱桂莲.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艾政文(1975-),男,江西乐安人,开封大学马列德育教研部副教授,在读博士。]

【责任编辑刘永庆】

*该文为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儒家文化底蕴下中韩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2BKS0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韩两国韩国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在韩国走马观花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中韩FTA框架下贸易便利化的若干思考
中韩因“脱北者”隔空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