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领导力强的教师
2014-09-02杨建华
杨建华
为什么在生本教育已形成共识的今天,还要强调教师领导力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知识的内化到自主发展的结果。但仍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力只有在与教师的领导力形成合力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领导力分别从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学法的指导和成果的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引领和助推,这恰恰是以生为本。
提升教师领导力的意义还在于:能够改变教师自身的工作状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够提高师生、同事间以及在其他群体交流中的幸福度;能够改变教师久陷于外部规范而自动隐退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的状态。
那么,领导力强的教师有哪些特征?
案例一:祝秉权教授是我的恩师,大一时担任我们的《外国文学》课的教学。
至今记得教授上第一节课的情景——踏着悦耳的铃声,中等个子、清癯的教授带一本厚厚的讲义夹走上讲台,我喊“起立!”,大家起立向教授致敬。教授还礼让我们坐下。同学们都坐下了,我却忘了坐下,我被教授那一双眼睛吸引了:那眼睛像鹰,犀利、明亮,射出智慧的光芒。我似乎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就这样呆呆地想着,呆呆地站着。当时教授也有点纳闷,这学生怎么不坐下?于是提醒我道:这位同学,你也可以坐下了。我才发现自己的失态,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曲有过门书有序,教授的开场白简洁明了,未成曲调先有情。他说: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与中国文学同样辉煌的是外国文学。我的课就是为你们打开一扇窗,一扇文学的窗,带你们透过这扇窗,去看看国外五彩缤纷的文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教授没有食言,果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果然看到了国门外缤纷的世界——倔强坚强的保尔·柯察金,美丽清纯的冬妮娅;桀骜不驯的嘉尔曼;良知未泯的聂赫留朵夫;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英俊的于连,丑陋的敲钟人;忧郁的哈姆雷特,痛苦的安娜·卡列琳娜;吝啬而诡计多端的葛朗台,可怜的欧也妮。……
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迎面走来,让我们为之痴狂,为之流泪,为之扼腕,为之振奋。随着教授的魔杖,我们一会儿跋涉在西伯利亚荒原上,一会儿流连在杨柳依依的小河边,一会儿游走在冤魂飘荡的城堡,一会儿混迹在巴黎的上流社会……
教师提升自己教学领导力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呢?潜心教学,引领创新,在学科建设、课程整合等方面率先垂范,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高效的教学设计,高超的教学艺术,对学校教师的教学起很好的示范性作用。教师领导力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获得。
以语文教师为例,首先是做文本的知音:
案例二:《论语·子罕》载: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段话流传到唐代,被一个叫刘禹锡的人发扬光大。他写了一篇《陋室铭》,颇为自得地说,自己所居住的陋室也不陋,为何不陋?“惟吾德馨”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德馨,作者列举了以下论据:
1.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余以为:这四条论据成立,理由如下: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清幽宁静。贫居陋室,不改其乐,颇有颜回之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绿,亦君子之趣也。阶长绿苔,少人行也,如此方显得欲之寡,心之专也。草色入帘,境之幽也,如此方显得胸襟之超尘绝俗也。以此证明德馨,理由成立。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结交的人高雅。说说笑笑的全是学识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精神的富有足以弥补物质条件的简陋,这是德馨的又一个有力的佐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爱好高雅。琴棋书画在古代常常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使在今天也常用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琴为素琴,表明作者“不拘于物”,在闲暇之时,能调素琴自乐,于此才艺可见爱好高雅。佛经劝人向善,阅佛经,亦为修身养性之举,这俩业余爱好亦可证明德馨。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清净闲适。既是孔子向往的生活场景,更是道家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让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倒?让多少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迷途知返?“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云笈七签》)道家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消极无为,复返自然。繁弦急管扰乱耳朵,那是俗人的消遣方式,成堆公文劳累身心,那是庸俗官场生存状态。这些都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东西。行文至此,作者志趣之高雅、知识之渊博(尽得儒、释、道之精华)、胸襟之超脱、眼界之高远,全都跃然纸上,对“德馨”二字做了有力的支撑。
陋室不陋,“惟吾德馨”。作者不仅将德馨的理由阐述得如此充分,而且还阐述得非常艺术。开头并不是开宗明义地指出,而是以山以仙而名,水以龙而灵引出,这样,德之于室,就好比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清新贴切自然,让人不免会心一笑。结尾处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既是例证,又是自况,不知赚来多少赞许的目光。再引孔子的话作结:“何陋之有?”其权威性、雄辩力不容置疑,读到此,只有拍案叫绝的份了。
其次是做学生的知音
案例三:教《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如何指导学生去欣赏这种缺憾美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引导:
1. 缺憾美要通过审美想象去丰富。因缺憾而激发想象,在想象中丰富,在丰富中升华的审美心理过程正是欣赏缺憾美的基本途径。
2. 缺憾美要通过审美比较去辨识:一是“有”与“无”的比较。倘若当初维纳斯没有失去双臂,你能产生如此丰富的想象吗?假如有一天维纳斯的双臂已经复原,她还能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吗?学生比较一番后果然发现:“有”则一览无余,“无”则风光无限。真是不比不知道,“缺憾”真奇妙。二是所缺部位的比较,缺什么激发的想象都有限,只有她那失去了的最深刻、最根本、最富有象征意义、最富有人性的双臂,才能产生无比美妙的神秘气氛,构成让人们无限遐想的一个“谜”。三是构成缺憾美主体的比较。并不是所有的缺憾都能构成美。主体美则缺憾美,主体不美则缺憾也不美。在教学中我还举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与今人的一首本事诗作对比: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过,
麻婆麻花对面搓。
麻婆不知何处去,
麻花依旧下油锅。
(今·佚名)
后一首诗相传是文革中一位知识分子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离家时看到家门口对面有一个麻脸老太婆在煎麻花卖。一年后归来,家对面的麻花摊还在,但煎麻花绞卖的却是一位中年妇女,麻脸老太婆不知哪里去了。该“老九”触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学生看后大笑。明摆着的,姑娘不见了和老太太不见了虽然都是“缺憾”,但“人面桃花”就美,“麻婆麻花”就不美。
3. 缺憾美要通过审美经验去理解:我深情地勉励我的学生:艺术因缺憾而完美,生活因缺憾而丰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正是这种“难全”的缺憾,成就了古往今来多少歌之不尽,吟之不绝的聚散离合的缺憾美。在中国文学史上,如果没有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和白居易“谪居卧病浔阳城”的“缺憾”,就没有千古名诗《琵琶行》的问世;如果没有苏轼被贬黄州的“缺憾”,又怎会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的诞生?再看看我们的生活中,有的成功人士在事业辉煌时急流勇退,有的影视明星在自己的艺术顶峰时突然身告息演,还有的体育健将在自己竞技状态最佳时见好就收,是否也是出于一种对缺憾美的追求呢?他们以自己事业的缺憾留给人们一个永远成功、永远光辉灿烂的形象,谁说他们不是智者呢?同学们啊,你们只有广泛地学习,不断深入地体验生活,积累起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学识教养,才能在美的王国里自由地徜徉啊!学生无不动容。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人格魅力也是获得领导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人格魅力犹如无形的磁场,可以起到极大的影响和感召作用。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激励要素,是教师自身资源的体现,也是自身领导力的体现。
教师领导力的兴起是学校管理民主化的必然。既表明了来自学校内部民主的管理力量正在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要素,同时也表明了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价值和功能被更多地认可和赋权。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会激励优秀的人才选择教师职位,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准和素质。